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语言的“新媒体网感”

2022-02-11臧锦宜

传媒评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播音员主持人受众

文_臧锦宜

当下,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模式快速向新媒体模式转变。而播音主持作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项重要的派生行业,同样面临着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全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环境相比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要想继续与受众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产生及时的共鸣共情,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思想观念以及播报方式上做出合理且高效的改变。

加强节目形式的创新与互动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明珠新闻》栏目,从1993年频道开播之日起,便一直立足于新闻本土化,以“短、频、快”为栏目鲜明的特色。作为老百姓熟悉的具有品牌魅力的老节目,在新媒体时代同样需要寻找适应新要求的主持风格和基调。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主播不再只端坐在主播台上,而是更多地走进新闻现场,带领用户从以往的客观呈现到如今的身临其境。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另一个重要特质,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说现场的同时,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点评,从而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传播体验。因此,加强节目形式的创新与互动,成为新媒体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一门重要功课。

以笔者主持的《明珠新闻》为例,在杭黄高铁开通试运营的当天,《明珠新闻》策划了特别报道《奔跑吧!最美高铁》。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所有串联在首发列车的行进过程中完成,笔者将车厢作为移动的演播室,与5路记者一起,通过陆上、水上和空中全方位的体验式报道,全面介绍了这条号称“世界级的黄金旅游高铁线”的整体情况,以及沿途站点城市的吃住游特色。在列车开通的第一时间,直播信号也通过杭州文广集团的融媒体杭州之家、明珠电视官方微信做了移动端的同步直播。在现场,笔者既是整档新闻的串联者,同时也是首发之旅的体验者。两个身份相互融合,承接紧凑,张弛有度,与各路驻点记者的见面、转场交接自然流畅,现场互动感强。而移动小屏幕前的网友们也很活跃,频频留言点赞,观看量超过了1500万。笔者适时选择网友弹幕进行分享,同时回答部分网友的提问。

这样的创新尝试增添了整体节目的信息量,让传统媒体的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也获得了“流量密码”。同时,节目的互动性和同场感,也让新闻“灵”了起来、“活”了起来,充分体现了媒体融合后大小屏之间的信息共享愈发紧密。

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在全媒体时代,各个媒体平台需要通过与听众、观众、客户端用户进行高频次的互动,来吸引大量粉丝,获得较高的人气。在常规传统的播报方式下,部分主持人语音语调言辞规范、标准,但缺乏亲和力。要达到吸引更多受众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不仅要有客观的传达,也要有共情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仅仅是新闻现场的观察者,也应该是新闻事件的共情者。

主持人必须拥有稳定的把控能力,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将信息清晰、有效、直接地进行传递。在一期日常新闻直播中,已经准备说结束语时,突然耳机里传来导播、责编慌乱的声音:“还有21秒空缺,快,说点什么!”说点什么?笔者马上联想到前几条新闻都在报道第二天高考的话题,于是灵机一动,以家长们各式助考着装为话题,组织了这样一段语言:“明天高考,有人说着装色彩很有讲究,第一天要穿红色,象征开门红;第二天穿绿色,代表一路畅通;第三天穿灰色和黄色,寓意未来人生灿烂辉煌!不管怎样,预祝考生们都能稳定发挥,金榜题名!”完美卡进最后一秒。

这段"救场",不仅衔接了之前板块的新闻内容,提炼了当天责编板块设置的用意,而且瞬间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提升亲切感与共情感。作为突发状态下的即兴发挥,这段结束语被小编整理发布在新媒体平台后,高达7000万的阅读量及转发,证明了只有用更多亲民、接地气的视角理解受众、打动受众,最终才能留住受众。

全媒体环境下,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能够吸引受众?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就是增加独特的、拥有自己特质的表达,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传播效果。现代受众需求和关注点的多样化,要求我们播音员主持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发展的新特征,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在一些特定场合,我们应该适当减少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在节目当中加入更多的元素,打造更好的语言艺术环境。

比如,2021年服贸会,刚强、海霞两位主播就用“三句半”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小企业要扶持,北京上新交易所,服务精专有特色,改革!”

“合作空间迎巨变,质量效益双兑现,发展潜力皆可见,实干!”

“一带一路群英会,沿线企业排好队,项目越来越完备,on the way!”(节选自《主播说联播丨押韵!海霞刚强这样给你讲服贸会》)

这种个性化的“趣说”方式,摆脱了传统新闻语言,不仅将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内容精神提炼出来,而且还润物细无声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后一句on the way一语双关,表达了我们始终在路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把握好理性的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主流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所有的尝试、探索和创新依然需要建立在守正的前提之上,这要求我们在点赞英雄时能够饱含深情,在弘扬正气时做到光明磊落,而点评时事时可以在幽默风趣中一针见血。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在语言表达、传递方式上勇于尝试,强调播音主持语言的内容质量,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节目播出语言中,充分融入新媒体时代的精神,向广大受众传播积极的信息内容。在守正的前提下,播音员主持人还要时刻考虑播报语言如何与时代进行结合,如何创新我们的话语表达体系,从而尽可能贴近全媒体时代年轻人的信息接受习惯和语言传播特点,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播报风格。当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网络语言的鲜活感完美结合在一起时,节目的传播才更加接地气,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规避类似“yyds”之类的用语,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网感”而忽略了语言规范原则。

在全媒体时代,只有紧随时代发展脚步,精准把控时代发展方向,敏锐地捕捉到受众的关注点,才不会掉队。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语言风格,同样需要具有时代感,才能牢牢地吸引受众的关注,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节目中,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尝试有选择地运用当前流行语,来增加节目的新颖度,提高节目新鲜度,增强受众的体验感。与此同时,流行幽默的语言运用,打破了播音员主持人原有的严肃播报形象,突出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时代感,也提升了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魅力。

猜你喜欢

播音员主持人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闻播音员做好各类配音工作需要掌握的技巧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