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媳妇在鼓岭

2022-02-11鹿野

海峡姐妹 2022年1期

文/鹿野

外面的世界

嫁到鼓岭,秀娟最初满是幻想。

20世纪80年代初期,手表、皮带、录音机、太阳镜、牛仔裤、黑白电视……被一个长乐人带到四川时,所引起的新奇与轰动程度绝不亚于外星人造访地球。当年秀娟18岁初中毕业,“外面的世界”的精彩直击灵魂。

坐了三天半的绿皮车,带着向往和忐忑,秀娟来到了长乐人介绍的对象家,在鼓岭乡宜夏村梁厝。她还记得当时徒步从鼓山走到鼓岭,走了整整大半天,山路磨得脚痛,脚下的山岭却越走越荒凉。男人看起来眉眼还算周正,脾气也还好。

不同于靠海吃海的长乐,鼓岭是一个深山里的乡村。热闹也是热闹过的,早年福州的外国人、社会名流曾在山上建了两百多座别墅以备避暑之用。新中国成立之后,鼓岭也沉寂下来。不少老房子被村民们直接当成牲畜棚,圈养起了鸡鸭。

男人一家对她很好,好吃好穿的都先尽着她。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家人之间慢慢也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丈夫家是地道的农民家庭,秀娟说山上那时候还种田,收稻谷时,她小小的个子也能担百多斤的稻谷健步如飞。农闲的时候就去工地做工,扛水泥、搬砖、和灰,跟男人一样埋头苦干。轻松一点的工作是到工地上帮人煮饭,一个月能赚70块钱。

春天的故事

鼓岭宜夏村,常年多雨多雾,山上气温比福州城中低3至5度,历来是城里人避暑之地。1936年,郁达夫的到来又为鼓岭增添了文脉气息,他在文章中盛赞鼓岭自然风光之怡人,民风人情之淳朴。

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讲话中回忆起了1992年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圆其丈夫寻找童年故地的往事,一时间鼓岭成为中美人民美好情谊的象征之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与莫干山、庐山齐名的避暑胜地,鼓岭再次热闹起来。

福州市有关部门决定借东风开发鼓岭旅游,修复、重建了部分重要建筑。慕名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山上村民们感叹:鼓岭的春天来了。

秀娟家的“燕子山庄”1998年就开始经营。这是一座以其女儿乳名为名的山庄,三层农家小楼改造的民宿,一楼用作餐厅,二楼三楼都为客房,客房有十几间。院子门口是两棵非常老的桂花树,一棵金桂,一棵银桂,冬日里散发出温暖的馨香。天气好的时候,秀娟把餐桌搬到院子里,让客人们坐在桂花树下用餐,邻居家的小猫小狗穿梭脚边,便有回到儿时自家院子的惬意自在。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山庄最忙的时候,鼓岭上避暑的游客爆满,民宿一房难求。秀娟一个人忙不过来,要从大学城的餐厅里请来专业的厨师、小工和卫生阿姨。

客人里很多是她的老主顾,还没到暑假就会向她预定房间,有的退休的夫妇一住就两个月,加上餐费也不过几千块钱,比在养老院经济实惠。住的时间长了,秀娟和客人们也建立起了亲人一般的关系,闲时互相邀约着一起去散步,买菜,逛鼓岭的古街。

她说常年做民宿,已经摸到了门路,健康和安全是最为关键的两点,要保证饮食的卫生,要时常检查煤气、电路等是否安全。因为住的很多是老人家,她还学了一些护理和养生的基本知识,遇到有的客人身体不舒服,她会贴心地煮上一碗鸡汤线面,暖心暖胃。国庆之后天气渐冷,山上的游人慢慢减少,她也可以闲下来休息。

这不由地让人想到民国时期女作家庐隐曾在暑假之时租住在农民家中写作、度夏。她在文章中深情又充满了艳羡的口吻描述那家女房东,说她勤劳大方又内心富足。这和秀娟真是有点像呢,都是50多岁年纪,都一样的淳朴热情。

因为来到鼓岭多年,秀娟已经说得一口地道的福州话。听她用福州话与客人交流,完全不觉得她是一个外地媳妇。确实,她已经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内心已经把鼓岭看作自己的家,也实实在在地融入到了鼓岭的变迁当中。

秀娟还记得1986年,鼓岭上第一家招待所开办的时候,她和同村的姐妹去应聘,成为两名外聘卫生工之一。那时候招待所没有锅炉,她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在如今鼓岭麦当劳的地方用柴火烧开水,然后再一壶一壶提到招待所的房间。从卫生工到服务员、到餐厅帮厨,有活她都抢着去做。

四川姑娘勤学好问,嘴巴又甜,跟着餐厅大厨学了不少做菜的手艺。她说自己最拿手的菜是鼓岭糟鸭、羊奶根炖鸡汤、乏力草炖猪蹄这些特色农家菜,现在自己的山庄里这些菜仍然很受客人欢迎。在鼓岭招待所工作的那几年,秀娟几乎把宾馆行业的所有岗位都轮了一遍,这为她后来自己开民宿打下了基础。

2018年,鼓岭被评为福建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进行提升完善,鼓岭成为外地游客到福州必去的打卡点。一座座建筑变身咖啡馆、酒吧、餐厅、书店,百年柳杉树错落其间,鼓岭更美了。

为了发展鼓岭的民宿业,秀娟曾经作为宜夏村梁厝自然村的小组长,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去江西三清山、漳州云水谣、厦门鼓浪屿等地参观学习,看到已经建设得成熟完整的景区配套,秀娟也想着鼓岭哪一天可以修建一条长长的栈道把各个人文、自然景观连接起来,再在岭上建一个观景平台可揽胜、可露营,又可以烧烤野餐,真正成为福州的后花园。这些最初的梦想如今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去年9月莆田、厦门接连发生疫情,秀娟和村里的志愿者们顶着太阳在村口设岗检查,测体温、查绿码。她很自豪地说,志愿者里面女的我是第一个上。因为对她来说,鼓岭的每一点变化都有她的参与,鼓岭已经是属于她的家园,她对这片土地油然而生了某种责任感。

鼓岭一景(杨怡 摄)

“四川婆,两个声”

福州北峰、鼓岭一带,像秀娟这样的四川媳妇还有不少。早先当地人说起这些能干的四川媳妇的时候,即便是佩服与表扬,口气里还是有一点的鄙夷,叫她们“四川婆,两个声”。她很不服气,会在口头上与人争个输赢。

从来时娇娇柔柔的“四川妹”到现在微微发福的“四川婆”,秀娟四川人的基因还是未改。在她身上非常明显地保留着人与人之间全部的热情。她说,当地人似乎不喜欢请人到家里做客,几十年的朋友也没踏进过一次家门。她不一样,50岁的时候在自家院子里大摆宴席,呼亲唤友,吃喝一整天。她不在乎别人有非议,就是要请客,要热闹。

为了不让村里的女人们天天沉迷打麻将,她这个能唱会跳的小组长拉起来一支腰鼓队,每周一起排练,村子里有什么活动就上台表演助兴。她爱唱歌,有时候在家里吼两嗓子,什么烦恼、疲乏都烟消云散。

如今鼓岭的热闹也让外来的资本活跃起来。他们用专业的团队包装出更符合网络时代的景观形象,打造更加商业化的民宿品牌,住宿价格也抬高了不少,夏天的时候房费甚至涨到1000多元。相较之下本地农民经营的山庄显得低端和简陋,100多块一晚的价格似乎只能做成养老房,其中不少山庄以承包或租赁的方式纷纷转型。

秀娟也面临这样的选择。因为位置优越、经营时间长,已经有商家愿意出资租赁她的燕子山庄进行改造升级,这样她每年不用辛苦便可坐收租金十几万。但秀娟想想还是舍不得,她喜欢人来人往的热闹与亲近,喜欢院子里挤满了吃饭客人时的喧嚷,她来来去去地忙碌时很充实。即使是没有多少人上山的冬季,她也觉得鼓岭像小时候的达州老家,屋后有茂密的竹林,门前有宽阔的院坝,她可以在这山庄周围信步溜达,找老姐妹们聊天,摆摆龙门阵。

秀娟用乐观勤劳融入时代的节奏,57岁还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学会了开车。从福州城到鼓岭上山的路,被誉为最美盘山路,半个多小时车程,她可以开着自己的白色丰田自由穿行。

她不再为自己外地人的身份感到困扰,踊跃参选村干部,想着自己总还能做点事。新当选的年轻村干部到家里探望她,她用一个过来人的口吻说,保重身体,勤恳做事,不藏私心,好日子总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