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手艺新传人

2022-02-11叶秋云吕明

海峡姐妹 2022年1期

文/叶秋云 图/吕明

装裱字画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用心。

陈雨在修补旧字画。

右手持毛笔,左手端着颜料盘,轻蘸颜料,毛笔轻触纸面,一笔一画慢慢地修复……位于福州国艺花鸟市场的自怡堂字画裱褙店内,“90后”裱褙师陈雨正在忙碌着。

洗浆糊、托裱画心、量绫布、定轴、上框……一张边角破烂不堪的古字画在陈雨娴熟的动作中完成了最终修复。店内,一块块实木拼成的裱褙墙上满是各种形状的白色纸皮,斑驳的痕迹诉说着裱褙师的巧手匠心。

陈氏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来源于家传,至今已传七代。1993年,因福州城市规划原因,祖辈传下来的“自怡堂”手工书画裱褙店转入家中制作。

第七代传人陈雨于1994年出生,2006年开始跟随父亲陈南童在家中学习书画装裱修复技艺,虽然后来父亲选择转行,这门手艺却得以传承到她手上。

2015年年底,陈南童与女儿陈雨延用“自怡堂”名号于现址开设字画店。201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的陈雨注册了福建自怡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正式接手家中装裱业务。

画卷断裂、字画晕墨……刚开始接手的几年里,在陈南童的帮助下,陈雨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装裱和修复技艺有了很大长进。

裱褙师,是专门为书法名画制作“嫁衣”的人,堪称“画郎中”。纵使古旧字画受损严重,在他们的手里也有机会重现生机。

陈雨表示,字画装裱是一份手艺活,而修复则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遇到破损严重的书画,需要先把作品修复完整,这时候,专业的美术功底帮了她不少忙。

“前段时间,从顾客手中接到过一幅断成几截的画作。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将画拆到第一层,拆下去才发现整张画已经碎掉了。”面对突发的情况,陈雨没有放弃,而是细致地将画慢慢地补好。

“在修复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陈雨介绍,刚拿到这幅画时,她准备在一周内修复完成,没想到后来用了将近一个月。“这是一个功夫活,得耐得住性子慢慢磨。”

店内,裱褙师余秋英从事此行业已有五年时间。她也表示,从新人到成为一个“老师傅”,需要最多的就是耐心和恒心。

相较于机械装裱,陈雨更喜欢手工装裱和修复,用心感受每幅字画的魅力,享受这份恬淡自然。她说,一个人静下心与字画交流,对自己技艺提升也有帮助。

祖传技艺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创新。“一直以来,都在尝试着制作一些新型的装裱材料。”陈雨告诉记者,2021年中秋节期间,她们推出了一款名为“星辰大海”的裱布,这在传统的装裱中是没有人用过的。日常挂在家中,裱布看上去干净、白皙;在阳光或是灯光的直射下,这款裱布会泛光,一闪一闪的,显得很华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字画装裱和修复,自2018年开始,陈雨缩减装裱工序开设了装裱体验课,不仅邀请孩子、大人走进店内学习,还进入学校的兴趣课堂,义务教授小学生裱褙技艺。

她表示,老工艺有它固有的独特味道,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艺术深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