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伟大奋斗的精神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伟业

2022-02-10郭一丁

关键词:实干二十大总书记

郭一丁

(上海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躬身垂范新时代奋斗精神,对奋斗精神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奋斗精神的延续和深化为全党全国继续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和不竭动力。“奋斗”一词更是贯穿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求真务实、苦干奋斗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基因”。因此,要深刻领会二十大的精神就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奋斗精神,从而将二十大报告精神从内心信仰转化为奋斗行动,号召全体党员和人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锲而不舍的伟大奋斗,延续实干苦干的作风品格。

一、伟大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业精于勤荒于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都彰显了中国人民是历来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正是因为这种奋斗精神,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善良聪慧、勤劳奋斗,创造了在人类史上最为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古代,我们治水修渠,建造了都江堰等精巧庞大的工程;我们辛勤劳动,长时间处于世界物质生产总值的前位,而流传下来的不仅仅是我们巧夺天工的精妙技艺和辽阔广袤的大好河山,还有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寓藏在其中的奋斗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要幸福就要奋斗。”[1]387纵览数千年中华文明史,我们在创造璀璨的中国文化时,也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牢刻于中国人民的人格精神中,成为中华民族最亮丽的精神底色。奋斗精神经历了数千年的积淀与发展,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行为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近代社会转型以来,因为世界历史进程的种种原因,中国人民受到了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中华民族到了几近灭亡的生死关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凭借着顽强奋斗的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2]4。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两个务必”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告诫全党同志的“三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告诉我们党的历史就是“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起始于奋斗,也壮大于奋斗,更成就于奋斗。1938 年4 月1 日,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全国人民之所以支持中国共产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代表了大多数人,其次就是我们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习惯,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两者必须相互支撑、缺一不可[3]133。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两个务必”,就是始终告诫大家,一定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1438。28 年奋斗史,唱至今日“南泥湾”。“爬雪山”“过草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刻骨铭心的“精神体验”,也是亿万中国人民最记忆犹新的“精神感召”。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更没有忘记奋斗。毛泽东同志称“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5]240。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较为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科学技术上,如国防科技“两弹一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启了落后国家也能够实现独立自主的先河。到1972 年,整个国家的GDP 从新中国成立时的104 名上升至全世界的第7 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6]141。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多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靠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7-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凭借着巨大的勇气和魄力,勇于开拓、艰苦创业,依靠着奋斗精神实现了生产力的大飞跃,昂首踏入了世界民族之林。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向全国人民作出了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庄严承诺,作出了不负人民、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垂范表率[9]。正是受到这种伟大的奋斗精神的号召鼓舞,万千党员、群众才得以团结组织起来,在党中央的带领下“涉险滩”“啃骨头”,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从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到“中国芯”不断升级、超导量子计算问世、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港珠澳大桥落成、川藏铁路通车等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在“卡脖子”“技术关”上实现攻关;从打赢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全民脱贫攻坚战走向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到新冠疫情取得了世界未有的防控胜利;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绿水青山的和谐共生,到后发现代化国家担负更多大国责任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

回顾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红线,那就是伟大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推动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敌人、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考验的伟大精神力量。我们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革命到执政,就是从奋斗中锻炼的、从奋斗中成长的。

二、充分领会伟大奋斗的历史意义

(一)必须坚持接续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实现小康,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是经过接续奋斗而来的[2]7。中国人民在奔向民族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虽然具备了“两个前所未有”,然而面对路途之困难、伟业之艰辛,我们应当有着清醒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所以,要创造新的伟业就必须艰苦奋斗、接续奋斗。

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敏锐地指出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拉开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暂序幕,革命虽然打破了一个旧世界,还有一个新世界等我们去奋斗与建设。换言之,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路程“更长远”,而相比革命而言,怎样建设一个国家则“更伟大”“更艰辛”[10]1438,所以要“永久奋斗”[11]191。

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依旧存在着历史曲折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困难和问题,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爬坡过坎的关键的十五年到三十年中间,也并存着很多挑战和风险。比如自2019 年以来发生的全球性的疫情,中国相比国外在抗疫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也和国外一样遭遇了经济受挫的现实影响,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及时出台了“六保”“六稳”的相关措施,启动的地摊经济、小微经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但是挑战和压力依然很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过程,抱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定力和历史态度。所以我们要充分领会到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之间的哲学关系,要深刻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间的历史定位,最终真正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长期的接续奋斗。所以,越是关键时刻,就越要稳住心神、眼睛朝下、埋头实干;越是接近目标,就越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更实的作风一代接着一代干,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和喘气怠慢、大意懈倦的念头,在新的征程中不懈奋斗、接续奋斗。

(二)必须坚持艰苦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了对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要求[2]1。从革命到建设的逻辑转换,实际上就是从“打江山”到“守江山”“建江山”的过程。我们要对“赶考之路”始终有着清醒和自觉,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艰苦奋斗的作风、敢于斗争的胆魄始终留存住、守护住。只有守住革命时代的作风,我们才能守住人民的心。

1989 年邓小平同志反思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问题时,曾表示最大的失误就是虽然经济实现了大发展,但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和教育松懈了[12]290。所以必须注意“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11]306。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通过苦干实干才能实现。尤其是在新征程上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抵御一切风浪[1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践行、共产党人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四种危险”“四大考验”的积极应对,离不开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期保持与发展,更“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4]。从十八大提出包括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再到整治四风工作等等都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经验和认知都深刻告诉我们,艰苦奋斗不仅仅是逢战必胜的致胜法宝,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取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支持的根本原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涵养党员队伍“富贵不能淫”的浩然正气[2]68。“富贵不能淫”的表述实际上是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警示。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的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15]31。因此,面对各种新形势,各种新思潮,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躺平”“佛系”“摆烂”等一系列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着力把握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把能不能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看成关乎中华民族复兴成败的大事[16],发挥我们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唱响艰苦奋斗这个新时代最响亮的音符,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奋斗精神当成传家宝传承下去。

(三)必须坚持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团结奋斗等五个必由之路[2]70,这为我们“为谁奋斗”“依靠谁奋斗”指明了路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今天的一切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用聪明才智、辛勤汗水、巨大牺牲换来的[17]。伟大奋斗的精神既是整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也是集合了每一个平凡的、具体的人的奋斗历程。人民群众的奋斗是我们奋斗的基础。农民、快递员、外卖小哥、人民教师、清洁工人、产业工人、基层工作者……万千平凡的岗位向心力的汇聚和伟大奋斗精神的着力支撑,才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值得敬佩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实干者,才造就了全体人民砥砺前行、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同时也才塑造了每个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奋斗观”。千万劳动人民同心协力造就的新时代,共同创造的伟大成就也属于每一个奋斗者,我们的奋斗也才不同于西方的“个人梦”。正是因为我们党和人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党奋斗的目标能够代表人民,党奋斗的作风也能够带领人民。这种奋斗才成为党和人民连接在一起的“团结奋斗”,才能战胜诸如新冠疫情、贸易战争等一个又一个摆在我们整个国家民族面前的困难险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18]。而我们党竭力奋斗的目标是与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奋斗,与人民一同奋斗是统一的。奋斗的长期性、奋斗的共同性也更是决定了党与人民必须保持着血肉联系。

“奋斗为了人民”“奋斗依靠人民”,只有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将人民中心论贯穿到我们党建设伟业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去,我们的党初心才会不改,本色才能永葆。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正确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结合起来,形成全党、全国、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局面,我们才能汇聚强大政治凝聚力和人民向心力,我们党也才永远受到人民理解、获得人民支持、取得最终胜利。

三、伟大奋斗精神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内涵

百年来,党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领导人民闹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发展、谋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实干为民的伟大奋斗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取得的所有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奋斗而得来的。为了按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认识到伟大奋斗精神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内涵。

(一)以伟大奋斗的精神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9]196。在劳动实践中,人对象化的实践过程产生了对外部事务改造的诉求和行动,最后形成了改造自然的人类社会历史。然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人实践的过程必然是从主观世界出发改造客观外部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随之发生变化。“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9]501而劳动是实践的基本方式,奋斗是向着未来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到“矛盾律”的“被迫”。因此奋斗不仅是一般能动改造外部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人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人的本质是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奋斗是人实现本质的根本途径和更高级形式。然而“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19]459。换言之,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社会性作为其另一属性,必须与实践结合为社会实践才能够成为人的本质,这种实践包含着社会关系、主观需求、客观改造形成的机制,从而才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所以奋斗是成就人的生命意义和创造幸福的根本手段。也因此,作为奋斗的劳动如果不能包含主动的、创造的、利他的同时也是映射自身的性质,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作为人本质的完美塑造过程。劳动只有是社会的,是蓬勃的,是崇高的,是尽情的,才能表现为奋斗,表现为“自觉”“自为”“自愿”的完美实践。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所造就的“被迫劳动”是劳动创造与获得幸福之间横亘的对立形式。因此只有消灭对抗性质的劳动,将劳动作为融入社会关系的一种真正的实践,在物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才能给予人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使人获得真实的幸福。因此才说“劳动生产了美”“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全社会弘扬奋斗精神,鼓励人们自身在奋斗中不断追求解放,融入集体、不断奉献,成为英雄,从而使得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统一,主体性之间达成统一。同时在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与国家发展的蓬勃环境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表述,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熟悉、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概念,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丰富内涵又实现了话语转换,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化作了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鼓励了人民的努力奋斗行为。

(二)用伟大奋斗的精神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新指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高屋建瓴的政治宣言,更是领航定向、求真务实的行动指南,处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的实干精神、奋斗精神。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15

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曾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做出过总结,即精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目的全在于应用,伟大奋斗精神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现行世界的不断实践。邓小平同志也通俗地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20]75奋斗不是喊口号、奋斗不是摆架子,奋斗是我们党从革命到建设的生命线,是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实干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21]379。学习二十大精神时要贯彻“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的要求就必须把奋斗精神化作最直接、最具象、最落地的实干举措。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绝不仅是高屋建瓴的宣言蓝图,也是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实干苦干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坚持“三个务必”,走上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必须要“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用伟大奋斗的精神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化作抓真抓硬、化作从细从小、化作实干苦干,坚定不移地落到实处才是对这种精神最大的体现。贯彻二十大精神,就要做好细化具体的任务单、路线图、时间表,马上干、抓紧干。只要我们按照二十大既定的各项目标一贯到底、压茬实干,那么,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大家的那样: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我们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2]71。

四、结束语

古往今来,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奋斗。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下来的最大精神财富之一,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巩固好、发扬好。在民族复兴的梦想中保持奋斗,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保持奋斗,在党的建设中保持奋斗,在不断的斗争中保持奋斗,把伟大奋斗精神时时刻刻的贯穿于“四个伟大”之间。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通过始终保持作风的艰苦奋斗、通过全党全国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就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征程上夺取不断的胜利。伟大的奋斗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二十大精神提出的“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无数的日常工作里、平凡工作中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始终保持作风建设和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就新的伟业。

猜你喜欢

实干二十大总书记
二十大颂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