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螟、螣、蟊、贼

2022-02-09杨红珍

百科知识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诗经昆虫害虫

杨红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些篇章中,除了两篇是借助昆虫的生活习性来描写时令转换之外,其余的都是借助昆虫表达一种情感,比如,思念、凄苦、劝诫、讽刺、斥责、欣赏、美好愿望等。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诗经·小雅·大田》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诗经·大雅·桑柔》

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诗经·大雅·瞻卬》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诗经·大雅·召旻》

《诗经·小雅·大田》是一首记述农业生产的诗歌,描写了一年中从春耕播种,到去除杂草和虫害,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其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既是人们为庄稼丰收所做的田间管理工作,也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除掉螟、螣、蟊、贼这些农业害虫,不要让它们为害田里的庄稼。《毛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尔雅·释虫》:“食苗心螟,食叶螣,食节贼,食根蟊。”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螟是蛀心的害虫,螣是食叶的害虫,蟊是食根的害虫,贼是蛀食茎秆的害虫。在农业社会中,虫害轻则致粮食减产,重则致民众饥荒,所以,从帝王到百姓都非常重视害虫的防治。

农业害虫是指能够损害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对农业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昆虫。古人根据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部位将农业害虫简单分为螟、螣、蟊、贼四大类。对此,在后世的研究中,也有一些人将农业害虫进一步细分,比如,有人认为《诗经·小雅·大田》中的“螟”是螟类;还有一些人更具体地将其认为是二化螟、栗灰螟、高粱条螟或栗灰螟等。《尔雅》认为“螣”是“食叶,蟘”,为蝗类;后来有人近一步指出“螣”是中华稻蝗。

事实上,同一种昆虫并不只为害植物的某一部位,很多昆虫的成虫期和幼虫期会为害植物的不同部位,甚至不同龄期的幼虫为害植物的部位也不同。比如近年来为害水稻比较严重的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钻蛀性害虫,大部分为害时期都是在其幼虫期,而水稻从秧田期至成熟期均可遭到它们的为害。为害初期,初孵幼虫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侧蛀食,致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期叶鞘枯黄,叶片渐死,表现为枯鞘;2龄以后幼虫开始蛀入稻茎取食,被蛀茎秆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形成枯心苗。幼虫钻蛀稻株后,可造成分蘖期的水稻枯鞘和枯心,使孕穗期的水稻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现象,造成灌浆成熟期的水稻秕粒增多。再比如蛴螬,它是鞘翅目金龟甲总科幼虫的总称,是严重为害植物的一类地下害虫。蛴螬终生生活在土中,喜食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而成虫金龟子则为害作物的叶片、幼芽、花器等。

所以,根据取食部位对害虫进行分类和防治,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正确认识害虫的种类,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和为害规律,才是做好害虫防治工作的前提。今天,害虫仍然是农业丰产丰收的大敌。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全世界的粮食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约三分之一。其中,5种重要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损失约2000亿美元。在我国,可以造成经济损失的害虫有770多种,主要分布在直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9个目。一般将能周期性为害、不加控制可造成较大损失的害虫视为重要害虫。

自从开始种植粮食作物,人类就开始与农业害虫作斗争。可以说,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农业害虫作斗争的历史。《周礼·秋官》记载有多种专管治虫的官职,《管子·度地》则把除虫列为治国之急务。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以前,我国就已经广泛开展农业害虫的防治工作了。最早的害虫防治方法出现在《诗经》里,《诗经·小雅·大田》在谈到除虫时特别提到“秉畀炎火”,就是把害虫投到大火里烧死的意思。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在不减损作物应有产量的前提下,改变人力能够控制的诸多因素,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和天敌发展,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十分明显,它采用的各种措施主要是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和生态环境,调节益虫和害虫的比例,达到压低虫源基数,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率下降的目的。常见的农业防治方法有以下这些。

及时清理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集中处理落果、遗株等,可消灭大量潜伏的害虫,降低田间虫源基数。

深耕翻土 深耕翻土对地下害虫的防治非常有效。通过此法,可将杂草和作物秸秆上的虫卵翻入地下,将越冬幼虫翻至土表冻死,或通过机械损伤增加其越冬死亡率。

种植抗虫作物和抗虫品种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育种技术的提高也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0世纪90年代,我国主产棉区棉铃虫连年大爆发,棉农“谈虫色变”。随着国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和应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花已经成为防控棉花害虫的关键措施,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和红铃虫的为害,还提升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以破坏单食性害虫的寄主桥梁,使某些害虫失去寄主食物,恶化其生存环境,使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如实行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有效地抑制大豆食心虫和大豆根潜蝇的为害。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包括人工捕杀法、诱杀法、阻隔分离法以及利用高温或低温杀死害虫等方法。

人工捕杀法 《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人们捕得蝗虫交给官府,可按捕获数量获得奖励,这是大规模人工捕蝗的最早记载。东汉王充《论衡·顺鼓》篇首次记载用掘沟阻隔、驱蝗入沟、聚而歼之的开沟除蝗法。在实践中,人们逐步掌握了防除蝗虫的最佳时机,《捕蝗要法》引李秘园《捕蝗记》记载:“早晨沾露不飞,日午交媾不飞,日暮群聚不飞。”指出抓住早晨、日午、日暮这三个时机捕打蝗虫,效果最佳。

诱杀法 根据害虫对灯光、诱剂、色彩等不同物质的趋性对害虫进行诱杀。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安装杀虫灯来引诱害虫。比如,色板诱杀主要有黄板和蓝板,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物理措施之一,主要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强烈趋性来制作相应颜色的粘虫板,对蚜虫、粉虱、叶蝉、斑潜蝇、蓟马等害虫进行诱捕。

阻隔法 依据害虫生活习性,设置各种障碍物,防止其为害或阻止其蔓延。如使用防虫网、树干刷白、果实套袋等。

化学防治

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一度改变了人们防治害虫的策略和观念。因为DDT的杀虫效率十分显著,只需微量就能杀死大批害虫,而且药效十分长久,所以DDT广泛使用期间,有些人乐观地认为,其他害虫防治方法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用DDT这类化学农药,农业害虫问题就能得以解决。然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害虫出现抗药性,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害虫天敌被大量杀死,残留和富集的农药严重污染了大气、水域、土壤,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等等。现在,对于化学农药,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各国均有严格的管理措施。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各种生物的代谢产物或有益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有的能长期控制病虫害,对植物、天敌和有益生物影响小,对食物链不产生破坏作用。生物防治是实现农业害虫绿色防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生物防治需要一定的反应周期,没有化学防治效果明显,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结合进行。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昆虫信息素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害虫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害虫防治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防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自从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并造成严重后果之后,人们便开始探索新的害虫防治途径,也逐渐意識到,对于多数害虫,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就完全控制其危害,把它们“赶尽杀绝”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把害虫数量控制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范围内就可以了。于是,人们提出了害虫综合治理(IPM)的概念,旨在合理使用各种方法,取长补短,提高综合防治效果。

IPM也是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战略。害虫可持续控制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不被打破,谋求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共存,达到自然控制害虫的目的。这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防治方法越来越高效、科学和环保,才能实现对害虫的无公害持续性防治。

猜你喜欢

诗经昆虫害虫
RFID昆虫阅读放大镜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我最喜欢的昆虫——知了
昆虫的冬天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