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促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2-09武云飞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22110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高山区教研

武云飞(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221100)

每年9月,除了忙碌地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生,每名教师也会在心里默默地细数一次:“又是一个教师节!”

2022年9月10日,是我亲历的第38个教师节。我从小学时光“疯玩”体育、中学时代军事体育、大学正式学习体育、做教师教授体育、做教研员指导“学、练、赛、评一体化”大体育、退休返聘至今银龄仍然“余热”体育,白驹过隙间已与体育教育结缘近40年。40年间,我见证了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经历了课程改革的酸甜苦辣,用毕生精力投入神圣的体育事业,不改初心、心潮澎湃。

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提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部负责人指出,“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思路举措,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这使我更加清晰地看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前景和光明道路,高站位、高要求、高水平的教师个体是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核心动力。在这个光荣神圣的节日,我谨结合个人教研及铜山区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之路与全国同人们讨论、分享。

一、高站位:“文武双全”、加强学习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谈到体育教师,总避不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就当今许多人也常开玩笑地说:“你的数学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这些调侃不见得有什么恶意,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在读书、学习、科研方面的欠缺。要办高质量的教育,要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自觉提高站位、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做“文武双全”的高质量教育工作者。

如何改变体育教师的职业困境,引领体育教师加强学习、养成习惯、提升素养?我从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阅读、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与同事们交流分享的经验中认识到:日积跬步,以至千里。2000年,我提出了铜山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六个一”工程: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每周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读书笔记、每月至少精读一本专业杂志、每半学期上一节公开研讨课、每学期写一篇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的论文、每学年编写一个本校特色的学期教学计划。我以身作则,把读书、记读书笔记作为每日的必修课,积极落实“六个一”工程,为年轻教师做好榜样。

“六个一”工程从提出到落实,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但是这种坚持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体育教师拿起书本,从“被逼”阅读走向自主阅读、主动学习、积极科研,已有50余名体育教师被评为“区读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铜山区体育教师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彻底颠覆了人们看我们的“老眼光”,正像一名教师获奖之后的“感言”所说的那样:“在咱铜山,体育老师也是文化人!”

二、高要求:教书得法、形成特色

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反思生法。”作为一名在一线上过20年体育课的体育教研员,我深知课堂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重要性。好教师不能一味地模仿、复制,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事体育教研工作以来,我不断研读现象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深入课堂,每年导课、听课、评课100余节。为了让体育教师上课有抓手,我们引领各学段体育骨干教师编制了小、初、高备课手册,精心设计了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板块,提出增加己见、删去重复、调整适合等二次备课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修正、创新、完善,成为指导体育教师备课、上课的蓝本。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得以提升,先后在《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发表教学设计近百篇,在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评选中100余人获奖,体育教研员石冰冰老师、大学路张莉老师在全省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博得满堂喝彩。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上好课不能纸上谈兵。课程改革初期,为了给青年教师答疑解惑,我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铺垫”,基本部分要夯实“学练”“练学”和“发展”内涵,结束部分呼应基本部分,做好身心放松和总结评价。“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帮助体育教师厘清了思路,达到一节课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纵向梯度衔接、横向紧密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教书匠”和“先生”的区别在于,前者按部就班,穿新鞋走老路,工作缺乏创新;而后者不跟风守旧,有独特的教学主张。时代在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指导实践。为此,我在实践道路上要求自己和体育教师不断创新、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即以“教对”“学会”运动技能为载体,将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循序渐进,互融生成式的一体化达成,从中不断促进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对”应做到讲解清晰,贯耳入心;示范干净利落,准确优美;方法切实有效,循序渐进;练习强度适中,评价及时;场地合理,组织有序。这样的课才能激发学生内驱力,做到听、看、练、学、赛畅通,使学生学会技术、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近年来,我又根据实践和新时代要求,总结提炼出适合本区域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以教师“教对”为前提;“练”以激发学生内驱力为基础;“赛”则是在“学”“练”基础上的综合应用;“评”是导向、认可,更是提升,用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力求课堂更加合理、完善有效,操作性更强,也是“教对”“学会”的有效路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通。

针对高考体育,我通过努力探索、创新出“四性四样”“四阶段”高考训练模式。“四性”,即灵活性、柔韧性、规范性、基础性。通过“四性”达到“四样”,即走、跑、跳、投都有样,这对于半道出家且需“双过线”的考生,无疑是强基规范之道。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练素质还是专项,都能尽快获得提升。同时,根据学年不同阶段,季节和考试期的特点、需求,铜山区每年组织4次高考研讨会,使全区高中教师明晰各阶段练习目标、内容,进行高质量模拟考试,把握考试核心事宜等,以提升成功率。每年铜山区体育考生“双过线”数均达百人以上,2017年高达168人,在全省名列前茅。

课余训练竞赛是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普及与提高的2个“轮子”,更是强国体育的坚实支撑。排球项目是铜山区学校体育一张亮丽的名片,是市队校办体教融合的典范。我作为徐州市青少年男、女排球队的总教练,和同人们一起分析现状、找寻问题、制订计划、确立目标,我和排球同人们也一起确立了“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打球第三”的训练原则和培养“冠军好学生、学霸运动员”的高位目标,促成了小、初、高一条龙的训学、升学模式。运动队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升学率达到100%,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考上国家重点大学。这离不开节假日、赛前,我们常常在馆里助练10余个小时,有时晚上到10点才结束。几所学校的门卫都关切地对我说:“老先生,走慢点,注意脚下”。正如中科院吴孟超院士所说:“孩子们,这个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是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在体育教师事业上,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给出去”,高质量的教育就胜利在望了。

现代社会,高科技、互联网给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师”及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思路,与此同时,我们也面对着更多挑战,如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是对我们每一名师生的一场“大考”。铜山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构建了“校、镇、片、区”四级联动教科研网络体系,实现了“线上线下”多元融合学习、教学、教研。铜山区体育教育教学坚持问题导向,进行“学、思、研、行、写”五位一体的有效教研,形成点、线、面“拉网式”的全覆盖,面向全体的教研体系,以期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差异,促进教师不同个体的长足发展。如,铜山区50余名体育教师在省、市基本功、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60余人次获得江苏省“蓝天杯”教学设计、展评课一、二等奖,30余节优质课程资源获得市级一、二等奖。铜山区学校体育也多次承办国家、省、市大型教育教研活动,并多次迎接兄弟单位参观学习、交流研讨,互动教研,共同助推区域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

三、高水平:科研创新、助推实践

多年来,我不断实践、反思、积累,将研究成果梳理成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1篇文章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卷首语”栏目刊发,出版专著2部,研究成果辐射、引领、指导当下学校体育,明确方向,走出困境。

退休返聘十余年,我应邀发表近万字文章10余篇,高度诠释了终身学习、写作的精神,也向社会传递了写文章、做课题非单纯评职称等功利思想。铜山区体育教师在《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立项、结题省、市、区规划、教研课题近百项;5名教师荣获全国中运会科报会论文评选一、二等奖。在铜山区,体育教师论文发表、立项课题领先于其他学科,并涌现出一批如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领军名师、市带头优师、市青年良师等。铜山区体育教师积极写文章、做课题,一批优秀教师成长为学校一把手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铜山区体育教师在区域教育领域拥有“版面权”“话语权”“位置权”。

做高质量教师、办高质量教育,铜山区体育教师已经走上了踏石有痕的前进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将坚守信念,读书、教书、写书,以高站位、高要求、高水平定位自己、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做有学识、有胆识、有见识的新时代“高质量”教师,不辜负教师节这个光荣的日子!

猜你喜欢

三高山区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山区
“三高”人群可多吃空心菜
“三高”让哪里最受伤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