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年上山文化,奠定文明基础

2022-02-09王巍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稻作距今陶器

上山文化是目前所知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10 000~8 500年。上山文化发现已有20多年,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实施年代基本重合。20多年来,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相关考古机构广大同仁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对上山文化的年代、分布、文化面貌、生业形态、精神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上山文化是中国百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确认了长江下游栽培稻的起始年代,证明长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它与年代更早的长江中游从野生稻向栽培稻过渡阶段材料相衔接,提供了稻作农业起源阶段的重要材料,实证了稻作农业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发现了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一批定居村落。在金衢盆地发现了20余处上山文化的遗址,他们大体同时存在,表明上山文化时期已有了一定的人口规模,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这为后来长江下游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在距今9 000~8 500年前的上山文化晚期,稻作农业生产有了初步发展,陶器制作工艺已有进步。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陶器造型优美,令人很难想象是出于距今9 000~8 500年前先民之手。

第四,上山文化还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在陶器表面涂红陶衣的彩陶,比此前所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彩陶早1 000多年。

第五,发现了最早的陶器上的多种刻画符号。这些符号反复出现,显示出已定型并且确定的含义,开始向文字的进化。这说明这些符号的含义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应是后来文字的先驱。

第六,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起源的原点。正是由于上山文化稻作栽培农业的初步发展导致定居社会的出现,为后来8 000千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上山文化的发现,那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就缺少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我们就很难讨论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原点,让我们知道了长江下游地区性文明的本源和出发点。

第七,上山文化是中国“万年文化”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精辟概括为“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和“5 000多年的文明史”。其中的“万年文化”,我认为就是指各地距今10 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是以农业的出现、磨制石器制作技术和陶器烧制技术的出现、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以及定居社会的形成为特征。上山文化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形象地展现出万年文化丰富多彩的样貌。

第八,上山文化凸显了万年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目前,全世界有近一半的人以稻米作为主食,因此,上山文化栽培稻也为实证中华文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目前,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万年上山文化的研究和成果的转化利用正在迎来崭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稻作距今陶器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距今1亿年的螃蟹长啥样
稻作村落建设:乡村振兴的新视野
——以宁波市为例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首届(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将于9月在长沙举行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宁波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