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共存*
——以现代木偶剧《鸡毛信》为例

2022-02-09宗习彬

歌海 2022年6期
关键词:海娃木偶剧木偶

●宗习彬 常 凌

应时代之要求,为求生存发展,“新时期后的戏曲发展更加明确地坚定了只有走向‘现代化’才是戏曲实现自身振兴的唯一道路”①王傲:《略论张庚先生的戏剧理论——以“旧剧(戏曲)现代化”为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鸡毛信》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创排的一部演绎红色经典的木偶剧。木偶剧是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②于巍:《木偶剧表演艺术的“三统一”》,《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第8期。,属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鸡毛信》的艺术呈现倾向于戏曲艺术,其以传统戏曲形式——木偶表演为基础,唱词精练,讲究程式,继承民间音乐与寓意化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该剧整体上的写意性表达带给观众诗意和想象,呈现出更多符合戏曲艺术的特征。编剧、总导演胡红一将《鸡毛信》作为音乐剧,但本文将其放在戏曲的视角下考察。

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献礼剧,木偶剧《鸡毛信》用现代元素切入旧题材,成为融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同时,该剧蕴含“陌生化”“拼贴”和“游戏性”等后现代性元素,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结合,既能让观众感受到现代元素的创新性,又能让观众体会到后现代性的多元化。木偶剧《鸡毛信》在戏曲形式上追求现代审美,在剧作内容上传递现代精神、反映现代问题和体现现代意义,符合戏曲现代化对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就学界对现代性的定义而言,张庚、罗怀臻和傅谨等学者难以达成共识。而后现代性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与现代性的关系存在争议。在艺术创作中,现代性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其与后现代性能否共存?本文试图从现代木偶剧《鸡毛信》入手,浅析剧中蕴含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元素,明确现代性指向及与后现代性的关系。

一、戏曲现代化中的现代性

20 世纪是中国戏剧产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话剧汹涌而来打破了传统“旧”剧“独占天下”的局面,形成话剧和戏曲并存的新型戏剧文化生态,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戏剧发展出现的新的问题。“话剧的民族化和旧剧(戏曲)的现代化”①张庚:《张庚文录》(第1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第240页。成为戏剧发展的路标。更有学者指出,“戏曲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戏剧发展的宿题之一:戏曲既然要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戏曲现代化之路不可避免,戏曲的现代性追求就没有止境”②李伟:《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4期。,“戏曲现代化是众学者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研究者考察现象后产生理论分歧,对‘戏曲现代化’的‘现代化’似乎并未达成共识”③张伟品:《戏曲现代化:理论、现象与途径》,《戏剧艺术》2021年第4期。。

要探讨中国艺术层面的现代性,便要对现代性理论追本溯源。法国文学评论家波德莱尔在1863 年发表的系列文章《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最早且明确地使用“现代性”一词,他表明,“现代性”一词主要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或品质④王维雅:《现代性内涵问题辨析》,《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在他的陈述中,“现代性就是短暂的、飞逝的和偶然的;它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则是永恒性和不变性。对于每一位过去的画家都存在过一种形式的现代性”⑤谢中立:《“现代性”及其相关词义辨析》,《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波德莱尔认为艺术不仅要有不变的审美价值,还要有某一时代的普存特性。在他看来,现代性具有当下意识,一个时代的现代性消失后,新时代的现代性便再生。因此,现代性就是被命名为“现代”的每个新时代所属的特性,这是现代性的泛指含义,特指的现代性是指17 世纪以来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新文明,与启蒙理性相联系。现代性既不是简单的“现代分期”,也不是一味追求“先锋”的现代主义思潮,更不是实现现代性的现代化过程,而是一种每个当下时代普遍存在的性质和状态。

任何文化思想都受到时空环境的影响,诠释中国的现代性应该进行民族化阐释。20 世纪初,现代性在我国出现,对其界定学者虽无法达成共识,但可以从研究中总结出,现代性要求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体现。张庚先生认为:“旧剧的现代化的中心,是去掉旧剧中的根深蒂固的毒素,要完全保存旧剧的几千年的最优美的东西同时要把旧剧中用成滥调的手法,重新给予新的意义,成为活的”①张庚:《话剧的民族化与旧剧的现代化》,载《张庚文录》(第1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第246-247页。。这意味着现代戏曲就是创新戏曲的表演形式,将现代化作为创作的观念,并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不断探索。剧作家罗怀臻直接否定单从戏曲的文体层面解释“现代戏曲”,他提出:“我们的戏曲更需要的是从表层上的表现现代到终极目标上的具有现代审美观”②罗怀臻:《新时代新起点新观念——现代戏曲创作实践的思考》,《戏剧文学》2018年第10期。。傅谨教授认为:“现代戏曲的‘现代’是具备现代性品格的戏曲创作与演出”③傅谨:《“现代戏曲”与戏曲的现代演变》,《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1第1期。。董健先生从“戏曲的精神符合现代人意识、语言与现代人思维相一致和形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三方面来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内涵”④董健:《戏剧与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8页。。

戏曲现代化进程下的戏曲,不仅要在剧作内容上传递现代精神、反映现代问题和体现现代意义,还要在形式上追求现代审美,呈现现代性的美学形态。学者李伟结合王绍军对样板戏的看法,对戏曲的未来形态大胆猜测:“在‘诗、歌、舞’三位一体的特征下,外在形态将有音乐剧和舞剧的倾向”⑤李伟:《起点、现代性、美学形态:现代戏曲研究的三个问题》,《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第2期。。木偶剧《鸡毛信》继承了“用歌舞演故事”的传统,未改变传统木偶剧的创作方式,在坚持戏曲化的前提下,从形式和内容上追求现代性,融入了众多具有现代意义的元素,使其成为一部兼具传统特色与现代特色的佳作。

二、木偶剧《鸡毛信》中的现代性体现

木偶剧《鸡毛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满足现代化的要求,将符合时代的现代精神传达给观众,引发共鸣产生思考。对木偶剧《鸡毛信》中蕴含的现代性元素进行解读,可反观戏曲现代化体现在《鸡毛信》中的具体方面,加快戏曲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又为后期的戏曲创作提供了思路。

(一)戏曲内容上的现代性表达

儿童是每个时代都备受关注的群体,此剧对儿童的作用在于:塑造儿童形象、描绘儿童生活,将视线聚焦在儿童身上,探讨儿童问题,向儿童传达现代精神。对儿童影响至深的是家长,此剧也引发家长思考,体现其现代性;立足当下,传承传统文化和技艺是宏大的时代命题,是国人必须承担的现代责任。

中国木偶剧的主要受众是儿童,《鸡毛信》原著也是一部少年儿童题材的中篇小说。戏曲以儿童喜爱的方式演绎,剧中传达的精神会对儿童产生深刻影响。故事简单易懂:现代海娃穿越回80 年前,和家喻户晓的抗日小英雄赵海娃成功送出鸡毛信。这段冒险历程,体现了两个十二岁孩子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和坚持不懈等精神。两个海娃虽然只是完成一个任务,但他们超越自我,拥有众多优秀品质。木偶剧《鸡毛信》将优秀的现代精神以表演的形式传递给儿童观众,发挥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激励处于安乐环境中的孩子向两名小主人公学习。

木偶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儿童剧。木偶剧不仅要对小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需要引起成人观众的思考。木偶剧《鸡毛信》对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编剧巧妙构思“海娃被迫吃羊肉”情节,素材来自网络:孩子的宠物死去,家长如何应对?是应该守护孩子的童心,还是应该提前让孩子面对现实?当代儿童有极强的敏锐度和感知能力,家长的教育方式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剧中潜藏的另一社会问题是亲子关系。父亲因为某种原因改名,就给孩子取名海娃,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是一种延续,必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该剧反映了这个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引起家长的反思。剧中的亲子关系和睦融洽,“多年父子成兄弟”表明父亲与海娃间的亲近和平等关系,侧面提醒家长要对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深思熟虑。

从传承经典中解读出现代意义是木偶剧《鸡毛信》现代性的重点体现。木偶剧是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剧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契机,利用传统技艺表现传统精神,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广西木偶剧团融合其他剧团演员,创造了老中青三代木偶剧演员同台演出的机会,有利于新一代接班人从老一辈的木偶剧演员身上传承木偶艺术。木偶剧《鸡毛信》在选材上巧妙地避开木偶戏常见的童话剧和神话剧题材,将老一辈所熟知的故事进行传承和创新。在尾声中,小英雄赵海娃将红缨枪交给现代海娃,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该剧将红色故事重新演绎,在传统技艺上创新突破,在表演形式上大作文章,致敬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具有现代意义,符合时代精神。

(二)新之崇拜促进传统技艺现代转型

现代主义戏剧重视对戏剧形式的内部革新,有“新之崇拜”①河清:《浅论艺术现代性》,《装饰》2008年第5期。观念。木偶剧《鸡毛信》在木偶造型上坚守传统又大胆创新。木偶造型设计胡海峰阐述了木偶设计概念:“本剧木偶造型设计采用的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用写实手法表现正面角色,用讽刺变形表现反面角色,用意象化造型表现动物和幻觉”①胡红一:《送出人生中最重要的鸡毛信——木偶剧〈鸡毛信〉主创谈创作》,《广西日报》2021年7月13日第7版。。剧中木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设计精美、制作精良。此剧是国内罕见的使用百余个木偶上场演出的木偶剧,突破了传统木偶戏的界限,是真人和木偶共同表演的一台剧。木偶造型在传统木偶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性元素,视觉上和谐统一且充满创新性,让历史悠久的傀儡戏有了更贴近时代的审美特色。

剧中木偶包括杖头木偶、穿戴偶、杖头穿戴偶以及软体木偶等。杖头木偶是木偶戏中常用的一种偶的类型,分为大、中、小三类。表演者利用木棍举托木偶,操作表演各种造型动作。木偶剧《鸡毛信》中主要用小木偶来扮演“鬼子兵”。小木偶又称精木偶,小巧玲珑,但可准确传达木偶的动作和神态。剧中的“鬼子兵”神色各异、夸张可怖。羊群则完全由穿戴偶扮演,真人演员穿上人偶装扮群羊,通过演员的极力表现,每一只羊都有了鲜活的生命。穿戴偶作为一种新型木偶,以其可爱活泼的外形,对儿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成为木偶剧《鸡毛信》的一大亮点。

木偶造型最大的创新在于杖头穿戴偶。杖头穿戴偶是杖头木偶和穿戴偶的结合,是广西木偶剧团在小杖头木偶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设计。杖头穿戴偶的重点在于偶身体内的中心柱,中心柱是控制眼睛、嘴巴和头部的机关,演员在木偶背后通过双手控制木偶动作。小杖头木偶的下半部分则采用穿戴偶的形式,演员穿上木偶身上的裤子,形成与人同比例的木偶。剧中,正面人物采用写实的手法,海娃的造型虎头虎脑且机智可爱,八路军造型精神抖擞、一身正气,反面角色则采用写意手法,日本军官、翻译官等人物的头部比例夸张变形,视觉上丑陋不堪,造型残暴、阴险、凶狠。此剧将传统的木偶与现代新型的木偶拼接组合形成新的木偶造型,演员将角色的情绪融入木偶中,人偶合一。剧中还有软体木偶造型,丰富了木偶的种类。第二场戏中,四只小羊被杀后,带血的羊皮化为软体木偶小羊娃,重现海娃和小羊的过去。此段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此后海娃的心理将发生转变。

三、后现代性理论及技法特征

“现代性在发展中产生裂变,出现崇尚理性和科学技术的资产阶级现代性和反资产阶级的文化现代性”②〔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47-48页。。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坚持反映“人性”,在艺术上过分追求形式的“自由”,让艺术沦为新的工具,最终落入另一种现代性窠臼中。艺术上的革新和反传统是现代性的集中体现。“这种现代性既包括对现代的肯定,是现代的;又包括对现代的怀疑和反思,是反现代的”①〔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284页。。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将后现代性看作是现代性的延续。汤因比“将后现代看作一个西方文明走向衰落,现代的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发生崩溃的‘动乱年代’”②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18页。。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于《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中,对后现代性进行了界定:“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与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的思想风格,怀疑关于理性、真理、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③〔英〕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10页。。可见,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存在对立,后现代性在批判现代性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后现代主义戏剧秉持着‘本体怀疑论戏剧观’,强调戏剧的偶然性和自发性,运用陌生化、解构、混杂、拼贴、戏仿等手法模糊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后现代主义戏剧没有固定的形式,表演不追求意义,只追求表演本身”④曾艳兵:《后现代主义戏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延续还是结束,学界在理论上存在分歧。但在艺术创作中,“后现代艺术和现代艺术没有绝对分明的边界”⑤喻仲文:《论后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的界限》,《重庆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现代木偶剧《鸡毛信》中既有现代性元素,又有后现代性元素,表现了两者在戏曲艺术中的共存。

(一)叙事结构和角色的陌生化

文学理论“陌生化”要求艺术创作采用新奇的形式,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事物过程的时间以达到审美目的⑥邓颖琪:《电影〈大话西游〉的陌生化理论解读》,《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陌生化”理论延伸为戏剧中的“间离”效果,在于打破传统舞台表现形式,对舞台、对观众进行陌生化处理。木偶剧《鸡毛信》巧用“陌生化”技巧,颠覆传统故事结构并塑造新的角色形象。观众用新颖的视角看待熟悉的故事,强化审美过程以唤起思考。

木偶剧《鸡毛信》以“陌生化”技巧解构原著线性叙事结构,以虚拟游戏作为桥梁,构造“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交叉叙事。一、三、五场是现代部分,二、四场回到1941 年,观众对熟悉的故事和叙事结构产生了陌生感。VR眼镜支撑起整个故事的时空逻辑,保持真实的同时又天马行空,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使观众有了充足的审美体验。同时,陌生传统角色,塑造新的人物形象,让旧故事、旧人物以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并引发观众共鸣、引起思考。剧中增添“现在”时空人物——小学生海娃,他与观众耳熟能详的小英雄海娃不一样,他有当代儿童的优缺点,是一个鲜活真实的角色。木偶剧《鸡毛信》将观众熟悉的“海娃”进行陌生化处理,但又塑造了生活中常见的“海娃”,让他与“过去”时空中的小英雄海娃产生联系,两个海娃互相鼓励,共同收获成长,也让上一辈的人物重新活在孩子心中。

木偶剧《鸡毛信》中的陌生化和解构等后现代性技巧的运用,提高了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增加了观众欣赏的难度。该剧利用外在形式辅助内容的表达,在审美过程中,让精神传递成为可能,也将后现代艺术推至更高层面。

(二)音乐与舞美设计的极致拼贴

“拼贴(Collage)原指一种绘画技巧,是将不相关的材料拼凑粘贴在一起从而产生新的视觉形象的现代派艺术。后来这种手法被延伸至文学创作中,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非传统叙事效果”①苏金成、赵云鹤:《引用、戏仿与拼贴——安东尼·布朗绘本中的后现代创作手法》,《创意设计源》2021年第2期。。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碎片化的元素融入整一的文本中,强调内容拼贴,多元化但具有整体性。木偶剧《鸡毛信》中的音乐和舞美设计体现后现代的“拼贴”特征。

木偶剧《鸡毛信》将具有现代性的音乐元素与传统音乐创新融合。多种音乐混杂拼贴,有闹有静、有快有慢、有中式有西式,风格各异但整体上和谐统一。现代部分《馋嘴猫》和《改一个新名字阳光时尚》等歌曲中大量融入电子和摇滚音乐,节奏轻松欢快,韵律感强,又采用青少年喜爱的说唱形式演绎,传唱度高。80 年前的《在1941 年的晋察冀边区》和《鸡毛信是什么》等歌曲中采用民乐作曲。剧中,以山西左权地区的民歌《开花调》作为主题音乐串联全剧,旋律具有较强的记忆点,观众在观剧结束后也能随意哼出。木偶剧《鸡毛信》坚持“用中国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不同风格的音乐均统一于概念中。小打和京剧的锣鼓等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元素成为带动情绪和剧情的有力工具。《鸡毛信》音乐由广西演艺集团民族乐队演奏,并加入40 人的合唱团,流畅自然,层次感强。剧中,不同地域和不同种类的经典音乐的运用丰富了音乐形式,碎片化且多样化,但融入故事中不失整体有序。

在尊重场景真实的前提下,该剧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舞美的巨大突破,将布景、舞台、灯光和道具混杂拼贴,舞台效果意蕴丰赡,增添了木偶剧的艺术性。一道天幕分割两个时空:天幕降下,现实时空气氛温馨活跃,家中属于传统的中式风格,与科技感VR 眼镜以及蓝色灯光形成鲜明对比;天幕升起,1941 年晋察冀边区的故事情节所要求的舞台布景繁杂,场景调度频繁。两座假山位于舞台中央,幕布上层峦叠嶂的山峰,与假山呼应,形成强烈的纵深感和透视感,以极简布景创造无限意境。海娃找信的情节运用三环数控转台,双环轨道形成一个旋转的舞台,舞台上的海娃和两座假山同步或者交错运动,形成舞台的整体运动感,体现了人物紧张慌乱的情绪。中式和西式、写实和写意、动和静极端风格的舞台造型拼贴在一起,多样化隶属于统一性中。后现代主义所崇尚的多样性、多元化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和视听需要,提高了该剧整体的艺术维度和审美高度。

(三)形式上的一场“游戏”

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①薛强:《赛博空间的虚拟生存:当代中国电子游戏研究》,《区域文化与传播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第17页。。现代主义强调表达有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强调表达的无意义性。后现代主义要求的形式无意义性是一种游戏性的体现。木偶剧《鸡毛信》中,形式感强烈的舞蹈、舞台语言以及道具设计体现了游戏性。

后现代主义更加关注表演本身,对人物动作以及舞台形式要求明确。木偶剧《鸡毛信》利用舞蹈设计展现一场羊魂胜出的“羊狼大战”,侧面表明这场战争将会以代表正义的中国战胜邪恶的日军侵略者。在整段舞蹈中,蓝色和绿色灯光交错重叠集中在舞蹈演员身上,空中悬挂着被光亮包围的黑色月亮,营造出一种空灵之感,仿佛正在举办一场严肃的仪式。狼的造型是一种穿戴偶“鬼子狼”,木偶取狼的头部形态,抽离其骨架,由演员穿戴在身上,演员的身体和狼的头部组成狼的整体形态。“鬼子狼”具有后现代装置艺术意蕴,镂空的骨架和装有绿色荧光灯的眼睛科技感强烈。整场戏就像演员和演员之间、演员配合观众完成的一场游戏。现代科技和舞蹈增添形式感,“鬼子狼”的动作节奏分明,眼睛可随剧情需要闪出绿光,以夸张的舞蹈动作表现狼的动态,将狼的暴戾恣睢刻画得栩栩如生。

后现代主义要求用舞台语言代替表演者的话语,木偶剧《鸡毛信》中,音乐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角色的语言,具有叙事和刻画人物的作用,作为非语言表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后现代的语言革命。山西民歌《开花调》是表现海娃和八路军等正面人物的音乐,反面人物日军出场的音乐滑稽讽刺,借鉴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 大调》(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俗称“鬼子进村曲”)片段。动感的音乐用于现代场景,悠扬激昂代表正义形象;戏谑不羁代表邪恶。音乐代替人物的语言,推动故事发展,从形式上增加了戏剧的游戏性。

道具设计同样体现形式上的游戏性。孩子们戴着VR 眼镜,是一场游戏的开始。故事最后,八路军和日本兵正面交战,日本军官驾驶形似臭虫的装甲车道具,密集发射子弹状光束,再现战争场面的舞台仿佛是孩子们拿着玩具枪和玩具装备结束了这场正义战胜邪恶的游戏。

胡红一导演将虚拟游戏融入木偶剧中,增加了传统戏曲的游戏性,回归到戏剧的游戏本能。“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把戏剧看作‘游戏本能’的表现,儿童做游戏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即兴戏剧。”①张先:《戏剧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9页。木偶剧《鸡毛信》是主人公和观众共同通关的一场游戏,创作者借用虚拟游戏的本质优势增加了戏剧的吸引力。同时,戏曲内容发挥了艺术的作用:现代海娃通过游戏学会坚强勇敢,观众也通过一场戏曲游戏和小主人公共同成长。

结语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是继承还是反叛,在理论上存在不同的看法。艺术创作具有兼容性,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没有明确界限,现代元素和后现代元素可共存于同一部戏剧作品中。现代木偶剧《鸡毛信》利用“陌生化”“拼贴”和“游戏性”等手法践行后现代主义崇尚多样性的理念。后现代性已成为当下文化界重点关注的现代性问题,木偶剧《鸡毛信》用形式表现后现代性,这也是该剧的现代性体现之一。戏曲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性在形式上体现现代审美,在内容上明确现代性质、探讨现代问题、传达现代思想和精神,都在木偶剧《鸡毛信》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猜你喜欢

海娃木偶剧木偶
当代木偶剧造型艺术的创作
美味小甜点
简析木偶剧舞美设计的空间处理
小小园艺师
浅谈木偶艺术的特点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剧进校园瑶乡少年乐翻天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
四季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