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2022-02-09张丽光

记者摇篮 2022年11期
关键词:铁岭新闻节目民生

□张丽光

一、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特征

1.形式各式各样,风格各有千秋

作为民生节目,关注的重点当然是民生,节目内容一定离不开民生主题,而各个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结合地域特点,制作播出的节目形式各有千秋和特色。有的还把民生和经济融合到一起,取名经济民生频道,开办了《民生直通车》《行风热线》《民生热线》《民生110》《政风行风面对面》等栏目,可谓丰富多彩。

2.内容普遍贴近民生

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积极贯彻“三贴近”基本原则。虽然各地广播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式有差别,但内容基本做到了贴近民生。把百姓生活当成报道主角,围绕百姓民生做文章,把播报资讯、民生服务、互动交流融于一体,办得有声有色。秉承着“关注百姓民生,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诉求,为人民办实事”的节目宗旨,为群众提供与民生相关的新闻资讯、政策等。

3.收视率相对较高,社会效益较好

一档电视节目有没有人愿意看,收视率多少,一直是各广播电视台都非常看重的问题。一般来说,电影电视剧频道、综艺频道收视率较高,但是随着不同节目的上映,收视率忽高忽低,不算稳定。相比之下,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都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收视率相对稳定,稳居本地节目前列。

二、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分析

1.民生新闻内容零碎,随机性强

民生新闻有着广阔的市场,往往不愁没有报道素材。“民生”二字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劳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水电燃气、交通安全、生态环境等,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地方广播电视台一档或两档民生节目不可能兼顾民生的所有方面,民生频道设计和建设上缺少宏观规划,造成内容零碎,随机性大。

2.民生新闻陷入曝光类内容多的怪圈

民生新闻一头连着百姓一头连着政府,是百姓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民生新闻节目一方面倾听百姓心声,反映民意,沟通协调解决问题,为政府分忧,另一方面进行社会舆论监督。所以新闻报道中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是非常正常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将工作重点放在批评、监督上,对一些在民生方面做得好的部门或者个人展现得不够充分。

3.民生新闻内容同质化,采写手段肤浅

民生新闻节目在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以后,走到今天已略显疲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社会民生类资讯包含大量细碎的百姓日常生活内容,包含停水断电、物业管理乃至邻里争执等,节目中充斥这些同质化内容。而新闻报道手法与表现形式也相对固定,可看性大打折扣,缺乏对民生事件的更深层次的反思。有的媒体片面寻求视觉画面的冲击力,对社会生活阴暗面表现得太直观,导致受众对这类报道内容愈加反感。

其二,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生存空间。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人们可以利用的媒体传播手段大大丰富。在网络媒介上,人们可以通过抖音、快手、论坛和微博等媒体及时得到新鲜的新闻资讯,那种较强互动性和参与性大大丰富了受众的新闻体验。各类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受众打破了利用电视媒体观看新闻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受众也可以随时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录制下来,发布到网上,因此网络媒体在与传统媒体争夺受众时往往尽显优势。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采集与制作需要记者编辑的采编、制作、剪辑等流程,等到播放时,新闻报道往往丧失了时效性,比较滞后。同时受到播放时间的影响,再加上电视媒介线性传输的特性,使得灵活性不足,这就导致了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群体范围越来越窄,观众年龄结构也趋于老龄化,从而降低了电视节目的竞争优势。

4.解决问题遇到阻力,损伤媒体公信力

一般来说,民生新闻节目经常曝光一些社会假丑恶,对一些部门或者个人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进行批评,有时有的问题经过媒体曝光迅速解决,百姓比较满意,而有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民生新闻节目失去了媒体公信力,不利于媒体良好形象的树立。

5.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制约民生新闻节目发展

广播电视台要发展,就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民生节目办好了,收视率高了,愿意在这个节目打广告的客户也会越来越多。为了获得更高的广告收入,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时间过多挤占了民生新闻节目的正片播放时间。短期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非常不利于民生频道或节目的发展。

6.过分强调髙收视率和市场份额

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一些电视台过分强调髙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导致一些民生新闻节目把一味吸引受众注意力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对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它们利用受众的“窥视、猎奇”心理,采取了一种无条件地迎合受众口味的方式方法,把“奇”“趣”“媚俗”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尺度。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以现场直击为噱头和卖点,在节目中出现了许多婆媳吵架、邻里纠纷、夫妻不和、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的内容。这样的事件对于新闻当事人来说是个人隐私,不适于在大屏上播放。过多地对一些低俗的事情加以报道,使民生新闻逐渐偏离新闻节目发展的正常轨道,走向媚俗化。哗众取宠的内容只能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流于庸俗,朝着低俗化方向发展。

三、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创新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有效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传播力和收视率,促进地方广播电视台发展,就应该跳出传统观念的禁锢,加速创新步伐。具体来说,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可在如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

1.聚焦群众真正关心的话题

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等始终是民生新闻节目的核心内容。新闻采访和报道的重点都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民生问题往往动态性非常强,民生新闻记者编辑一定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即使同一类民生问题,不同时期百姓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

节目组应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策划节目选题,针对受众最关心的话题展开调查。如在征兵季,可以安排相关部门做客节目,解读征兵政策;在中高考报名期间,安排教育招生部门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这种针对性强的民生信息服务会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需求。

2.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节目

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新兴媒介传播技术手段,不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大受众的视听习惯,而且也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呈现手段、架构、传播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竞争环境中,广播电视传媒唯有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兴媒介信息技术,在新闻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不断革新,才能持续打造受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

比如,2020年,铁岭广播电视台举全台之力建设了两档重点民生新闻节目:一个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问政铁岭》,一个是广播民生节目《民生热线》,两档民生节目都在“铁岭在线”APP直播,《民生热线》还同时在抖音平台直播,受众参与度高,解决问题力度大,播出后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3.加强编辑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提高编辑记者专业水平

在编辑记者的工作中,增强“四力”,即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来说,编辑记者要不断创新思想,持续增强创造力,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报道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编辑记者要更熟练应用各种新闻传播方式,有着极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采、编、播、制作全能型新闻人。能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创新采编方法,能以不同角度切入,满足社会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升节目的吸引力。

民生新闻节目内容大都是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或者是百姓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报道容易引起一些社会舆论。如果记者的报道不够公正公平,导向有问题,就会引起群众不满,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加深了社会矛盾。所以说,作为民生新闻记者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修养,使节目发挥缓冲器、减压阀作用,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尽管面对互联网媒体的竞争,自身也存在着内容浅表化与时效滞后化的问题,但民生新闻节目一直是地方广播电视台中最有受众缘的自办节目,代表着媒体公信力。对地方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如何适应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1.新媒体手段的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做到恰到好处的融合,使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凸显出资源优势,吸引更多受众。

目前,很多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开设自己的官方网站,自制的电视节目也基本能够在网络上点击播放。但这种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原封不动搬到网络平台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广播电视媒体互动性差的问题。基于目前新媒体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的现状,各地广播电视台应该及时布局自身的网络传播矩阵,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为不同的平台量身定制专属内容。如铁岭广播电视台顺应融媒改革大势,于2020年开设“铁岭在线”APP、抖音号“文化铁岭”“直播铁岭”等网络平台,制作新颖有趣的新媒体作品。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与手机用户的交互功能,邀请受众使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图片、录制视频,为平台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与资讯内容。如铁岭广播电视台《民生热线》中的《周四大家说》访谈节目板块,曾经有一期的主题是“昌图县村屯环境”,邀请上线的嘉宾是昌图县副县长、农业农村局领导、乡镇书记。节目采取广播直播、“铁岭在线”APP直播、抖音账号直播的方式。直播过程中,就当前村屯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插播记者暗访的录音音频和拍摄的照片、视频,受众除了在“铁岭在线”APP留言,还可在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留言,也可以通过4部热线电话参与互动。这种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的充分结合,使节目热度迅速攀升,40分钟节目里,热线电话不断,在线留言观看人数达到4000多人,节目结束了,受众参与度不减,凸显了《民生热线》节目的影响力。这种多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质量,传统媒体得到了新技术的支持,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从而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渠道优势,让传统媒体焕发新的生命力。

2.不能放弃对“内容为王”的追求

视听媒体永远是以“内容为王”,新闻产品的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是否能够对受众形成持久的吸引力。一些民生新闻节目内容浅表化和庸俗化,丧失了吸引力,这种现象引发了传统媒体人的深刻反思。作为公众媒体,对民生新闻中“鸡毛蒜皮”的内容大量重复报道,会使节目陷入肤浅和粗俗的泥潭。这是对广播电视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

想在新时代做好民生新闻节目,必须勇于改革,避免打官腔,避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能让节目沦为某些人大搞形式主义的秀场。民生新闻节目要改掉为广大受众所诟病的“鸡毛蒜皮、事无巨细”的报道模式,要用新颖的手段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高质量生活的向往追求,体现对“民生”一词的新理解,让节目有新看点,更有内涵,内容更有含金量,继而提高节目的社会关注度。比如,铁岭广播电视台“铁岭在线”APP每日推出《早安,铁岭》,从铁岭地方特色、人文文化、民风民俗等与百姓紧密相关的内容中挖掘民生素材,先后制作播出了《辽北古城遗踪》《铁岭山珍》《铁岭红色记忆》《铁岭好物》《家乡二人传》等节目,可看性极强。这些具有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功能的内容,在网上被广泛分享、转载,点击率非常高。

在新时代,受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心理学家桑盖特提出。美国科学家米切尔·戈德海伯1997年在《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论述了注意力资源与经济的关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基本观点为: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重要价值的稀缺资源同时在网络间流动,这种稀缺的资源就是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是网络经济的本质。随着时代的发展,注意力经济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各种媒体在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战中尤为激烈。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必须以开拓创新的思维和不断丰富的技术手段,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收听收看需求,最大程度地把广大客户及受众的眼球,也就是注意力吸引过来。

五、结语

总之,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媒体人的艰巨任务。作为媒体人必须不忘使命,勇担职责,不断学习探索,汲取经验,总结教训,使广播电视民生节目真正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贴近百姓、服务百姓。

猜你喜欢

铁岭新闻节目民生
铁岭石油花样多
铁岭雷锋纪念馆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铁岭境内辽代州城设立的环境依据研究
美丽的小城铁岭,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