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的融合出版研究

2022-02-09□张

记者摇篮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终端个性化融合

□张 钒

自从Google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在2006年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在互联网领域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已经毋庸置疑。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版业融合创新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在“十四五”规划中,数字中国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云计算也成为重点发展产业。2022年中宣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也要求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以创新驱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传统出版业要想继续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进行变革

云计算是一种虚拟化、易扩展、按需提供、超大规模的网络服务的交付和利用模式。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正需要这种基础的技术支撑,按需使用、随时获取,可以在成本极低的“云”资源基础上,构建新型的融合出版模式、产品和服务,扩大传播受众范围,提供知识服务极佳的个性化体验,促进手机终端的信息消费。

一、虚拟化促进了内容生产方式的融合

1.使用成本趋向于零的“云”上资源

随着开放式获取资源的不断扩大,网上可用于商用的免费出版资源越来越多。传统的出版发行编辑工作是对原始的一篇篇稿件或素材进行加工,需要通过人工方式一点点进行,虽然质量上有所保证,但是在数量的拓展上存在低效问题。如今,只要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律要求,出版商就可以在编辑加工生产过程中大胆采用“云”上资源,极其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特别是有众多的免费或者低价格的图片类和文字类素材。

2.无限方便的“云”编辑加工方式

现代出版物的编辑加工都是基于编辑软件,而云计算服务已经能够提供众多廉价的软件工具,无论是针对文字、图形、图像编辑,还是针对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加工处理,通过在线方式都会更加方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云计算服务依赖于互联网。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接入即可使用云服务。特别是众多人员共同参与大型项目时,可通过PC端和移动端访问云空间,使协同出版成为可能。

传统的软件工具一般在企业实体内部使用,采购费用昂贵,各系统之间又互相孤立,而云端服务的虚拟化使跨系统的数据交互产生收益溢出,摊薄了系统间打通的成本,让边际成本不断降低。更关键的是,由于不再定制而是分区分段使用付费,小客户也卸掉了软件费用昂贵的包袱,各种生产方式得到融合。

3.以云身份参与的合作让生产主体虚拟化

在云工作的模式下,利用云资源进行生产活动的主体拥有的是云身份,其不一定是固定的工作人员,有可能是参与生产活动的其他专业人士,他们往往出于兴趣爱好或热情愿意主动完成任务,甚至免费提供服务。云端控制采用的是一种多租户的架构模式,能够实现多用户环境下共用系统或组件,不同租户虽然访问的是同一个网络地址,但各用户间的数据“互相隔离”,而新增用户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开通相应的账号就可以实现。

4.不同出版形态之间的数据融合让复制成本得以消除

传统的复制成本来自纸张印刷,随着出版的电子化进程加快,也曾经出现了磁带、光盘等载体,让复制成本大幅降低,但厂房、机械以及人工成本依然存在。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促进跨平台跨媒体使用,其存储方式实现了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云端化虚拟化,产品的消费和知识服务都是依赖于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的数据库访问来完成,复制环节自然消除,降低了出版成本。

出版过程中的复制环节,在印刷时代依托载物实体间的不断复制,在数字时代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成了实际内容的复制,那么云时代的虚拟化就不再需要任何实体,因为内容数据本身就存在于云空间中随取随用,便于出版人集中精力去完成获取手段的开发和运用。

回顾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领域格局的改变,无论是早期方正系统对排版流程的重构,后期出版领域的普遍电子化对出版载体的改变,还是近期云计算技术对出版领域的改变,都不难看出随着技术推广的深入,均会造成不同出版形态之间的逐渐融合,也能观察出各种形态的出版方式融合的历史必然趋势。

二、易扩展促进了传播和发行方式的融合

1.数字化改革为传播方式融合打下基础

云计算依赖的基础工作是数字化,无论是加工工艺的数字化还是传播渠道的数字化,都倒逼出版流程的数字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这是人类历史上文化传播的一次重大进步。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分离,突破了文化载体的单一出版形式,推动了传播方式革命,进入了全面融合的全新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在:在阅读终端,多人在线共享数字内容信息,实现了远程互联的传播方式与互动方式的统一,出版与发行途径从线下变为线上。

出版融合发展中的传播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已经推进到新阶段,视频语音通话技术演化为可视化网络直播,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相互融合,传播不再像以前那样只依赖于文字,而是可以发布照片与音频、长短视频并与他人进行在线交流。可视化网络直播技术适应了现代传播的基本形式和方法,网络化的传播方式也扩大了作品的影响。

2.云服务的可扩展性方便传播的实时更新和嫁接

传统的出版在重新构造一个全新产品或一项新服务时,总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再创和重置成本,而云服务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恰恰在这些地方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产品功能上的扩展还是服务项目上的扩展,在升级过程中都要突破只满足现有场景的限制,而是覆盖更多的使用场景,做到传播内容的实时更新,就像搭积木和充填水泥一般,在整个架构的外延处进行迭代性嫁接和持续性搭建。

3.云阅读让发行销售渠道实现平台化转移

传统发行方式的人工费用及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需求量大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扩大提升发行能力,基本上每售卖一套出版物,都需要按照一个单独的项目来规划实施。云服务以平台的方式完成发行工作,避免了重新部署大量的硬件设施和销售团队,实现“无库存、无退货、无欠款”的三无目标,高效率完成发行工作,使出版社真正成为掌控发行全程的主人。比如当当网等一些专业的销售平台建立起来,2018年实现了当当网“云阅读”产品线的全面容器化,完成了Kubernetes平台的整体方案设计和实施工作。虽然目前销售仍以传统的纸质书刊为主,但在销售渠道向平台化转移过程中销售中间环节大大减少,同时也摆脱了发行的地域与时间限制,只要能上网,购书随时都可以进行,实现了线上线下两种发行方式的融合。无限链接使图书可以做到全品种销售,一些出版日久的旧书依靠长尾效应也获得了新的销售空间。

三、按需提供支持个性化需求服务方式的融合

随着出版融合的深度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受众也拥有了文化消费更高自由度与文化体验更强满足度。阅读便捷性、知识需求服务的个性化已经成为出版行业追求的最新目标。按需定制、个性化强、需求量小这些功能无法在流水线般工业化生产模式下实现,而且满足这些文化消费属性必然会提高出版商的制作成本。然而,这种时代发展趋势又不可违背,于是转向云计算寻求技术突破就成为必然选择,云计算服务在满足出版消费个性化需求服务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按需分配阅读资源,按照受众自身消费需求来订购资源,并且随时根据需求的变化更改或者缩减资源,做到了按需付费。

1.供给过程中收集客户数据进行分析

云服务能够适应差异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要求,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技术背景,依靠机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开展人工智能工作。云计算本身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可以在无限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追踪,同时采集、统计和分析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浏览痕迹以及消费数据,刻画用户画像,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的改进和服务的跟进,根据每一个用户的消费习惯,以其个性化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渠道的用户需求,按需提供不同的内容,以实现精准化推送和智能化服务。

2.实现持续性的个性化供给

个性化服务是全方位、立体的、实时动态且能持续的。传统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很少有后续的附加性服务,这种不可持续性意味着难以实现维护更新和数据反馈,也不能收获用户的体验感受以进一步改进出版物性能和质量,产品的迭代升级、服务的迭代升级就都成了空话。云服务按需提供的功能为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及时的在线翻译、AR/VR增强出版都为持续性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持。

3.融合多种媒体形态实现多元化和丰富性

云计算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满足受众或用户对信息全方位和立体性的具体要求。通过网络,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信息,同时也能传播声音和视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时传播且动态更新。比如有声书和三维动画书的出现就开辟了新型融合出版物的先河,也就是说云服务是在促成各种媒体的融合之后,凝聚在产品和服务上再提供给消费者,且是按需提供,这就彻底实现了服务方式深度融合的目标。

四、云计算的超大规模能够响应巨量终端需求

现代的传播渠道有很多种,诸如网页、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软件APP等,但综合来看这些渠道无不是在现有的巨量信息终端上来实现。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也不得不适应PC、手机、iPad等信息终端开发出的新的产品模式。这种变化趋势,一方面是从一种单一媒体变成多媒体甚至全媒体,另一方面是从固定式走向移动式,走向统一融合是大势潮流。

1.数以亿计的终端设备被利用起来

云计算的超大规模的数据存量和文化消费资源与数以亿计的消费信息终端需求对应起来,现有的个人终端设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别是在移动终端领域最能体现云计算的优势,用户对轻薄性和便携性的要求使得移动终端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但是性能和功效不能削减。移动云的出现让终端不再承载过多的计算功能和储存资源功能。比如最典型的出版物——手机地图,不需要消耗硬件存储资源保存大量的地图数据,这些都是由云端来实现。移动终端只需要实现显示界面的友好性和完备性,数据的统一融合在云端完成,同时也降低了终端的使用成本。

2.终端之间的相互融合

现在个人的手机APP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可以同时运行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云计算能为此提供数据支持。纸媒读者的注意力被转移后,获取内容的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在被逐渐改变,已经习惯于移动方式,便捷、方便、碎片化,其呈现出的实时性、交互性、娱乐性、立体性等特征都是传统出版无法提供的,云服务在统一融合各种媒体形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融合还体现在客户各种终端之间的融合。比如,电脑上的出版物可以在手机上使用,家中笔记本中的作品要在办公室内继续完成,手机中的宣传片要在投影仪或者电视上投屏,这些终端之间的融合都依赖于云端的数据共享。

五、结语

国内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已从观念思想转变进入事业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新传播能力不断提升,以移动网络传播力为主要渠道,数字化、立体化、多元化的新型传播格局正在形成,“内容+资本”的产业创新模式探索成效明显。

在以海量信息集聚了海量受众群体的云时代,融合出版要想在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紧紧跟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从内容生产加工、传播发行、个性化知识服务和存储共享四个方面入手,以内容资源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虚拟化出版体系,适应移动应用、社交媒体、问答社区、网络直播、自媒体公众号等传播新载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发展趋势,重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

猜你喜欢

终端个性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融合》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