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2022-02-09陆士桢

中华家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陆士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如何结合家庭教育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家庭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一、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教育的新定位

(一)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新定位的重要论述

第一,教育的定位跟过去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报告中,教育一般放在“民生”版块,二十大报告把“教育”前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版块。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支持。”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基础性,一个是战略性,还有一个就是支撑,这说明中国式国家现代化教育是基础、是战略,同时也是重要支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家庭教育在这中间担负着重要的、基础性的责任。

第二,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强国”的口号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了,我们也谈了很长时间了,这次报告中既强调“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把教育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又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给“为谁育人”这个问题以明确的答案。在讨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提出“为谁育人”的问题,有人说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为家育人、为家族育人,家国同构,而西方国家的教育是为儿育人,就是为孩子自己。我们现在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中国所有教育的一个基本定位,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第三,强调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以往我们谈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它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特别是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的落实问题。但这次报告中用了一个新的表达“发展素质教育”,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结构、教育模式、育人方式提出了一个高质量的体系建设的要求,要落实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我们做家庭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展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体系当中,家庭教育的位置、作用和特点是什么,这实际上不光是具体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问题,还涉及教育理念、教育结构、模式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重构。

第四,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讲教育公平,更多是讲国家投入、教育结构、教育分布、师资力量的平均等问题,也就是机会平等的问题,很多人特别是家长觉得教育公平跟自己无关,而且自己是不公平教育的受害者。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更重要的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平等,这涉及千家万户的每一个家长。比如说“双减”,如果“双减”没有家庭的配合,真正的公平可能很难实现。有些小学现在每周只安排一节外语课,很多家长非常焦虑,甚至去学校反映。家长怎么来认识这个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对于家庭来讲也是一个重大的命题。

(二)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家庭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几代领导人治国理政的基点不一样。比如,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主要是政治治国,重点在巩固政权,注重阶级斗争等;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主要是经济治国,治国理政的重点是发展生产力,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现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现代化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打牢文化价值的扎实社会基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文化道德价值建设为基点,重塑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强调文化治国。廉政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治国。

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有三个很重要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再强调:一是明确“要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二是要求“全党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三是提出“要把千千万万个家庭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将家庭纳入基点,可以看出来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家庭建设作为治国理政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点,纳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部署之中。

第二,造就“强国一代”,家庭教育责任重大。一是我们现在走入新的一百年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造就“强国一代”,这一代人处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所以作为人的成长摇篮,家庭建设的基础地位日渐突出。二是这一代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少年儿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们应该是中国历史发展关键时期的最重要的一代人,责任重大。三是家庭建设、家庭教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建设,是关乎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发展的百年大计。四是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是社会发展特别是价值观和文明建设的最基础的方式。五是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关乎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重大发展,事关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承与发扬。

所以从这样的视角来理解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庭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忽略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牢记家庭建设的重点——“三个注重”,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二是要理解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三是要明确对家长的要求——“三个正确”,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身教)、正确思想(儿童观、教育观)、正确方法(新时代的新要求)教育引导孩子。

二、从家庭教育视角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要从家庭教育的视角来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内涵、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一,从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视角看中国家庭教育。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不仅意味着我国规模巨大的人口对世界现代化要做出巨大贡献,而且意味着人的大规模和高质量发展,这肯定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要实现教育公平、家庭教育公平,这就涉及每一个家庭及其教育。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考虑家庭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应该怎么样来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四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怎么把家庭和教育纳入发展素质教育的整体建构当中,实现五育融合,凸显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很重要的内容。五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根本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追求,在家庭中普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育儿观任重道远。

第二,深刻理解家庭教育的本质特征。第一个重要特征,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狭义来看,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来说,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来自家庭的人或物对儿童的直接、间接、有意、无意、积极、消极的影响,以及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和物的互动,均为家庭教育。第二个重要特征,家庭教育是以抚育为主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只是教育,家庭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照料里,具有随意性、零散性特点。“身教”、父母期望、教养态度、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的作用很大,主要影响孩子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恰恰决定人的一生。第三个重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不分阶段;家庭教育也是非正规教育,它不受行政规制的监控和管理;家庭教育还是私人教育,公权力干预起来很难,这些性质决定了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第三,中国家庭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家庭建设十六字方针,明确了我国家庭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一是“爱国爱家”,这是一个政治发展的方向,己、家、国三位一体,家既是自己的依托和归属,又是国之本,家国同构,爱国和爱家一体,家庭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就是培养 “公民”,在家庭教育中实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有机统一。二是“相亲相爱”,这是一个情感发展的方向,家庭具有情感释放和情感延续的功能,爱是公德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这就要求家庭要进行爱的教育,既包括父母给予孩子无私且有原则的爱,也包括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三是“向上向善”,这是一个道德的发展方向,“向上”强调的是立志,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志向的底盘,人生的脊梁”,“向善”强调的是要树立“仁爱”“为民”的基本价值观,践行“行善”的行为模式。四是“共建共享”,这是一个家庭建设的机制。一方面是突出家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上的基础作用,家庭建设事务与国家、民族、社会息息相关,建设好的家庭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是强调要逐步形成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家庭建设机制,家庭建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这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当中也有清晰的阐释。

三、学习理解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立德树人”的相关论述精神。这些论述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的根本目标,同时规定了一些内容。一是回应了“培养什么人”,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强调了文化和精神,教育如何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家庭教育工作者可能会有很多课题需要认真研究;三是提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些恰恰是很多家庭教育常常忽略掉的内容,家庭教育必须介入;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调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德这个“德”在家庭教育的范畴内几个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另外就是谈到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这些精神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上都有非常重大的启示作用。

第二,要学习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法规文件精神,把握发展家庭教育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方向。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今年正式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这些重要的法规文件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重要观点:一是通过立法将育儿这件传统“家事”从法律层面上升为国家“大事”,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法可依”;二是强化了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很多人可能觉得法律出台以后国家会替自己来教育,需要明确的是,国家是提供服务、提供支持,真正的责任还是在家长本身;三是强调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四是要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各级政府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我们国家家庭教育活动整个布局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政府不是替代,政府是指导和推进,包括服务;五是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六是要着力建立健全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强调要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整体性、结构化的体系;七是要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均衡深入发展,实现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构建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当前,怎样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除了提升家长的观念认知,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指导思想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注重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和指导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三个大的部分需要考虑:第一个是政策,怎么样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政策措施。第二个是纳入,怎么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健康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等。第三个是组织,怎么样通过政策支持、纳入体系,然后通过组织执行,探索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这在相关政策文件当中提得很清楚,县以上政府都要因地制宜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而且还要形成有地方特色、有群体适应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这其实给我们家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要求。

猜你喜欢

中国式二十大现代化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