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与策略分析

2022-02-09万文娟

新世纪图书馆 2022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人工智能

摘 要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而且在图书馆的应用已取得了一些成效,证明其应用于图书馆具有可行性。当前图书馆主要在刷脸入馆、刷脸借书、刷脸办证、座位预约、存包管理5个方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应通过提升用户的配合度、保障与已有业务的融合度、保护用户隐私、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等策略来推动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图书馆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2.01.009

Abstract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a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 of the library.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feasible for the library has many advantages,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in the library application. At present, the library mainly uses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five aspects including face entry, face borrowing, face identification, seat reservation and package management. We shoul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by improving 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users, ensuring the integration degree with existing businesses, protecting the privacy of users and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Keywords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brary.

0 引言

人臉识别也称人像识别、面部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即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1]。脸识别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人脸识别是指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查找、身份确认等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从狭义上讲,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2]。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刷脸”成为了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刷脸购物、刷脸取钱、刷脸登录等词层出不穷。作为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起人脸识别这一新兴技术,并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逐步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鉴于人脸识别技术可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而当前专门探讨人脸识别在图书馆应用的学术文献还较少,本文立足于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可行性,探讨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现状,并提出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策略,以期为图书馆更大规模、更为科学合理地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

1.1 人脸识别自身具有诸多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生物识别技术逐步兴起。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较传统认证技术更具安全性、保密性和方便性[3]。人脸识别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识别技术,从本质上讲,人脸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用户面部的主要生理区域(眉毛、眼睛、鼻子、嘴、下巴等)特征,利用核心算法对其面部的器官位置及角度等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并定义人脸模型,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对比,实现对输入人脸模型的识别,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达到确定使用者身份的目的[4]。与指纹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具备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如识别响应快、识别准确率高、安全性高、可拓展性好、隐蔽性好、非接触性、直接性等。人脸识别自身的诸多优势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契合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的发展理念,这为图书馆引进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根本动力。

1.2 人脸识别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日臻成熟、市场需求的加速释放及智慧城市项目的深入发展,人脸识别已广泛应用于安保领域、交通领域、金融领域、公安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自助服务领域等。目前,全球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为23.91亿美元,整体来看,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处于高速增长区间[5]。预计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元左右[2]。市面上数量丰富、功能齐全的人脸识别产品,以及人脸识别广泛的应用场景,为图书馆引进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借鉴与参考。

1.3 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已取得一些成效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读者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提供高效精准的信息服务,已成为图书馆面临的现实困境。傅平等学者推断,人脸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和图书馆后台系统比如管理集成系统,以及前台管理系统比如OPAC或发现平台集成,完成借阅和网上身份确认[6]。目前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自2017年12月上线测试,至2018年3月部署完成,上线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被誉为“图书馆的黑科技”[7]。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并取得了成效,用事实证明了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可行性。

2 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实践现状分析

2020年12月,笔者通过网络浏览、文献调研的方式调查,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相当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得以应用。这些图书馆主要在刷脸入馆、刷脸借书、刷脸办证、座位预约、存包管理5个方面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

2.1 刷脸入馆

目前图书馆门禁系统由门禁卡系统(如读者一卡通)、二维码识别技术(如读者信息二维码、微信校园卡二维码等)、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人脸识别)3种技术组成[8]。刷卡、刷微信、刷脸是当前读者进入图书馆的3种主要方式,其中刷卡是最传统、最通用的入馆方式,刷微信与刷脸是更为新颖的入馆方式。刷脸入馆这一新兴的入馆方式得益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是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刷脸入馆不但可以有效消除读者忘带卡无法入馆的尴尬、遗失卡被他人冒用的隐患、行李过多无法腾出手找卡的不便,而且还可以保证入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图书馆做读者行为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保障。目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采用刷脸入馆方式。例如,2017年9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就部署了汉柏科技人脸识别速通门,读者刷脸便可轻松进出图书馆[9]。2017年10月初,海南大学图书馆推出刷脸进馆的举措[10]。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在主馆开通“刷脸进馆”的试运行服务[11]。2018年3月29日起,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图书馆门口的人脸识别闸机通道正式开放运行[12]。2018年5月20日,郑州大学主校区中心图书馆在入口处安装了人脸识别设备,读者注册后就能直接“刷脸”进馆[13]。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等均已开展人脸识别入馆服务。

2.2 刷脸借书

图书馆的图书借还经历了人工扫描借还、校园一卡通自助借还、人脸自助借还等发展历程。人脸自助借还将对物的识别上升为对人的识别,不仅可以让图书借阅变得高效、快捷,提升图书查询与借还的效率,而且还能精准确定读者身份,防止因为校园一卡通遗失而造成冒用的情况,刷脸借书已经在一些图书馆中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在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读者只需要对着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绑定校园一卡通之后,读者个人信息随即存储到人脸识别系统中,即可实现图书借阅情况的查询及图书借阅[14]。在武汉洪山区图书馆,读者只需要对着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通过读者证绑定个人信息,便可以直接通过“刷脸”办理图书借还、续借查询等业务[15]。在株洲市圖书馆,读者无须携带身份证,只需几秒钟,“刷脸”即可借阅图书[16]。

2.3 刷脸办证

读者证是读者进入图书馆、享受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有效凭证,当前图书馆的读者证主要通过读者拿着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市民卡、户口簿、工作证、学生证等)在人工办证窗口、自助办证机上办理,或者是采取与校园一卡通归一化的方式实现,后者主要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如笔者所在图书馆的读者就不用办理专门的读者证,凭借校园一卡通即可刷卡入馆。读者自助办证可以极大地简化办证程序、提升办证效率,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人脸识别办证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例如,深圳图书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于2018年上线虚拟证办理项目,提供使用腾讯E证通微信小程序和直接调用人脸识别API接口两种办证渠道[17]。郑州图书馆与支付宝合作,依托图书馆现有的网络服务平台和支付宝芝麻信用平台,推出了河南省首台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通过扫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免押金注册办证[18]。2019年5月31日起,广州图书馆正式推出“广图+”微信小程序,全新配备人脸识别在线办证功能,全部办证流程仅需1分钟,且无需后台审核[19]。

2.4 座位预约

图书馆座位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是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读者因为专业学习和准备考试的需要,会对座位量产生更大的需求。为更好地实现座位预约的智能化管理,部分图书馆已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到座位预约管理系统中。例如,2018年5月2日起,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研修室“刷脸”入室使用服务,一楼的团队研修室可通过登录图书馆主页预约,预约成功后,读者直接通过研修室门禁处的人脸识别设备“刷脸”即可入室使用[20]。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修室座位预约系统也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读者经过自修室的入口处时,上方的明眸摄像机便能智能识别进入人员的信息,显示屏自动显示签到成功,而且不需要一个个进入,读者三五成群直接进入都可以识别得出来,免去了排队签到的苦恼[21]。

2.5 存包管理

存包柜主要用于保管读者的私人物品,是图书馆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硬件服务设备,存包柜能否被科学合理使用可体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高低。条形码自动存包柜、校园一卡通自动存包柜等自助化存包方式是当前图书馆主要的存包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存包管理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存包管理有助于保证存包柜使用的公平性、便捷性与可控性,人脸识别存包柜就是一种人工智能时代与时俱进的智能化存包管理方式。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在二楼新增了一批考研专用人脸识别存包柜,并于2019年10月28日开始向读者开放[22]。江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一楼大厅左侧安装了人脸识别储物柜,整套人脸识别储物柜分为四组,共48格储物箱,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扫描录入读者的脸部信息,可打开其中一格储物箱进行物品存取,方便、快捷[23]。

3 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的策略分析

3.1 提升用户的配合度

人脸信息的采集、人脸信息的比对、人脸识别的体验、人脸识别的效果评估等都需要用户的积极配合,因此在很多图书馆发布的图像采集通知上都写有“拍照时需要正视摄像头、不要戴眼镜、不要遮住眉毛”等温馨提示,或对提交照片的格式、大小、分辨率等有明确规定。提升用户配合度主要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的宣传、人脸识别的亲身体验、人脸识别服务的改进三个途径来实现。(1)人脸识别的宣传。让用户了解与认识人脸识别是提升用户配合度的首要前提,图书馆要通过微信、主页、海报、展板、宣传片、专题讲座等多元途径持续地宣传推广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人脸识别的原理、人脸识别的优势、人脸识别的应用现状、人脸识别在本图书馆的应用场景、人脸识别应用的注意事项等,从而加深用户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认识与了解。(2)人脸识别的亲身体验。亲身体验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也是提升用户配合度的有效举措。图书馆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一般都会经历一个从小范围试运行到更大范围投入使用的过程,在试运行阶段,要想办法吸引更多的用户通过亲身体验来实际感知这种高科技的神奇与魅力,从而让用户有意愿成为人脸识别技术的践行者。(3)人脸识别服务的改进。人脸识别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体验感受、用户提出的改进意见不断优化人脸识别服务,以提升用户的配合度。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由于集中注册人脸识别的读者过多,导致人脸识别系统压力过大,门口也不时出现排队拥挤现象,于是恢复凭校园卡刷卡入馆,与人脸识别系统识别入馆两种方式双轨运行,并对人脸识别的相关系统和程序漏洞进行了完善[24]。

3.2 保障與已有业务的融合度

人脸识别系统与图书馆已有业务系统的良好融合是其成功应用于图书馆的具体表现。要保障人脸识别系统与图书馆已有业务系统顺利对接与良好融合,主要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产品的引进、人脸识别技术人员的培训、已有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四个途径来实现。(1)人脸识别产品的引进。图书馆要根据产品的成熟度、性价比、售后服务、行业应用数量、行业应用评价等综合考察市场上的人脸识别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引进人脸识别产品,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所用的摄像机、图像识别系统等,并科学部署图书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具体业务范围。(2)人脸识别技术馆员的培训。图书馆要通过鼓励自主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外派交流学习等方式对负责人脸识别业务的技术馆员开展系统化培训,以便让技术馆员全面深入地了解人脸识别产品的使用方法与特殊性能,并能够应对人脸识别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与问题。(3)已有业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当前图书馆主要在刷脸入馆、刷脸借书、刷脸办证、座位预约、存包管理等方面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图书馆现有的只能使用读者卡的门禁系统、图书借还系统、座位管理系统、存包管理系统等需要进行配套软硬件的升级改造,增加人脸识别功能,以适应人脸识别功能模块的嵌入与应用。(4)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图书馆要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人脸识别系统与图书馆业务系统之间相关数据准确有效的输入与输出,以保证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图书馆相关业务高效顺利的开展。

3.3 保护用户隐私

人脸识别技术本质上是个性化的,并且很容易与数据库技术交互,使得侵犯隐私变得更容易,也更具破坏性[25]。为使人脸识别技术尽可能不侵犯隐私,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三个途径来保护用户隐私。(1)使用加密技术。使用信息加密技术保护用户隐私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信息加密技术是利用数学或物理手段,对电子信息的传输和存储进行保护,以防止信息泄露[26]。目前已有图书馆通过信息加密技术来保护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用户隐私。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与百度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了保密协议,将人脸数据放置在加密服务器上,以确保读者资料的安全性,如读者资料在该平台上出现泄漏,图书馆具有追究合作单位法律责任的权利[27]。(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人脸信息是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如果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人脸信息获取、加工、保存、应用等各方面加以细化规范,不仅能对公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更好的保护,也能使中立的技术向更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28]。欧洲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包括人像在内的生物信息属于本人所有,对其的使用需要征得本人同意[29]。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第四编第六章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30]。此外,2020年两会期间还明确提出了要以最快速度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31]。这些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法律法规必然会对用户隐私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样也为人脸识别应用于图书馆提供了法律保障。(3)制定行业标准。人脸识别行业标准可以有效规范和指导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行为,这无疑会对用户隐私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喜的是,2019年11月27日,在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上,由商汤科技担任组长单位、27家企业机构共同组成的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全面启动[32]。

3.4 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图书馆持续、大规模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政策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评估保障四个方面。(1)政策保障。人脸识别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策利好可为图书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33]。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支持不同地域人脸特征识别。”[34](2)经费保障。人脸识别系统的购买、管理、升级、维护、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等都需要经费支持,持续稳定的专项经费投入才能保证人脸识别技术顺利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人脸识别专项经费主要可以通过专项拨款或专题项目的申请获得。(3)人才保障。大多数图书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采购方式购买人脸识别系统来实现,但少数图书馆还通过自身的技术力量自行开发了人脸识别系统。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自2017年始,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提供的人脸识别云接口,并结合校园一卡通、现有门禁后台管理系统及RFID自助借还机,自行开发了一套适合本馆实际情况的人脸识别应用系统[35]。以采购方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平时也需要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对人脸设备进行监管与维护;以自行开发方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更是需要有一支研发技术水平较高的图书馆专业技术团队才能够实现。(4)评估保障。图书馆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来检验人脸识别应用的成效。图书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图书馆必须开展以用户为主体的、围绕人脸识别应用场景与人脸识别应用效果的常态评估。

参考文献:

人脸识别[EB/OL].[2020-12-22].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8%84%B8%E8%AF%86%E5%88%AB.

2019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多方因素驱动未来百亿市场规模[EB/OL].[2020-12-22].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459/190410-59b0e3ba.html.

生物识别技术[EB/OL].[2020-12-22].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7%89%A9%E8%AF%86%E5%88%AB%E6%8A%80%E6%9C%AF/6464567?fr=Aladdin.

王国强,耿伟杰,王元锋.嵌入式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4):71-74,95.

2019年全球人脸识别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D人脸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趋势[EB/OL].[2020-12-22].https://bg.qianzhan.com/trends/detail/506/191011-72f2e332.html.

傅平,邹小筑,吴丹,等.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18(2):50-60.

秦鴻,李泰峰,郭亨艺,等.人工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6):49-54.

亢琦,陈芝荣.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与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8(6):97-100.

有一种图书馆叫别人家能“刷脸”图书馆[EB/OL].[2020-12-23].http://www.sohu.com/a/225158859_100079006.

关于刷脸进馆的通告[EB/OL].[2020-12-23].http://library.hainu.edu.cn/show.asp?typeid=1&id=802.

今天,你在图书馆刷脸了吗?[EB/OL].[2020-12-23].http://www.lib.hust.edu.cn/ArticleContent.aspx?ChannelId=2&ID=433.

无感体验时代到来!进华理图书馆“刷脸”即可[EB/OL].[2020-12-23].http://newsxmwb.xinmin.cn/kejiao/2018/04/01/31374265.html.

郑州高校图书馆设人脸识别系统“刷脸”就能进[EB/OL].[2020-1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1040002807763294&wfr=spider&for=pc.

百度云人脸识别落地浙理工,刷脸借书不是梦[EB/OL].[2020-12-23].http://science.china.com.cn/2017-04/11/content_9430645.htm.

自主办证、自助借还,洪山区图书馆“刷脸借书”获读者点赞[EB/OL].[2020-1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583542798375942&wfr=spider&for=pc.

株洲市图书馆启用“人脸识别”借书功能[EB/OL].[2020-12-23].https://www.chnlib.com/wenhuadongtai/2018-09/773280.html.

张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虚拟读者证办理[J].图书馆论坛,2020(7):103-106.

郑州图书馆通过“扫码”“刷脸”实现免押金注册办证[EB/OL].[2020-12-23].http://www.henan.gov.cn/2018/12-13/725905.html.

来广州图书馆“刷脸”!人脸识别黑科技,1分钟完成办证[EB/OL].[2020-12-23].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GISLFFS05129QAF.html.

图书馆一楼研修室开启“刷脸”借用模式[EB/OL].[2020-12-25].http://www.lib.uestc.edu.cn/news?id=1841.

杭电“黑科技”再来袭,图书馆迎来“刷脸”时代[EB/OL].[2020-12-25].http://newspaper.hdu.edu.cn/reading/paper.asp?Aid=2967&Fid=555.

图书馆关于临时开放考研存包柜使用申请的通知[EB/OL].[2020-12-25].http://library.usst.edu.cn/2019/1025/c1471a194971/page.htm.

图书馆安装人脸识别储物柜[EB/OL].[2020-12-25].http://www.jxaevc.com/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7946.

关于实行刷卡、刷脸两种入馆验证方式双轨运行的通知[EB/OL].[2020-12-25].https://lib.gdufs.edu.cn/info/1134/3749.htm.

DHIMAN A K.Biometric applications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entres[J].Pearl:A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2(3):143-148.

信息加密技术[EB/OL].[2020-12-2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A1%E6%81%AF%E5%8A%A0%E5%AF%86%E6%8A%80%E6%9C%AF/3459462?fr=aladdin.

关于全面推行图书馆人脸识别入馆的通知[EB/OL].[2020-12-26].https://lib.gdufs.edu.cn/info/1133/3554.htm.

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来了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EB/OL].[2020-12-26].https://tech.sina.com.cn/it/2019-11-26/doc-iihnzahi3352951.shtml.

当人脸识别遇上隐私,立法应紧跟[EB/OL].[2020-12-26].http://www.qstheory.cn/science/2018-07/06/c_1123087756.htm.

中華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B/OL].[2020-12-26].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602/c419242-31731828.html.

立法在途专家热议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EB/OL].[2020-1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8712302850024780&wfr=spider&for=pc.

“刷脸”领域的新里程碑: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EB/OL].[2020-1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433614298446193&wfr=spider&for=pc.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爆发期[EB/OL].[2020-1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7226226326606756&wfr=spider&for=pc.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EB/OL].[2020-12-26].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960820/content.html.

周东,施芒.图书馆自行开发人脸识别应用系统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计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80-87.

万文娟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广西桂林,541004。

猜你喜欢

图书馆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图书馆
数读人工智能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