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图书馆创新服务变革研究

2022-02-08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8期
关键词:区块图书馆用户

刘 杰

(山西医科大学 图书馆,山西 太原 030000)

早在2014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就发起了图书馆转型运动,成立图书馆转型团队,2018年第84届国际图联大会主题为“图书馆转型、社会转型”,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发展一直到现在都是图书馆界重点研究问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其传统的服务模式一度受到质疑和挑战,服务重心逐渐转向以信息服务为重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支撑驱动发展的服务。在图书馆寻求全面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其出现同样给图书馆服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浪潮中把握机遇,创新服务适应后知识服务时代成为当代图书馆界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文章深层次探讨、剖析区块链技术驱动下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以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参考。

1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

区块链最早由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者中本聪2008年提出,至今已发展10余年。2016年,我国把区块链纳入新技术范畴。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1]”。2020年,多省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加快传统实体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助力。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逐步由金融领域,衍生推广到教育、物流、医疗等领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尚属于创新性应用。且在CNKI中以主题为“区块链”合并“图书馆”进行检索,剔除无关文献,发现2017年出现第一篇相关研究,到检索当日2021年4月21日有80篇,相关研究还比较少。

1.1 去中心化的特点

区别以往的中心化、集中分布模式,区块链技术首要的基本属性是通过采用分布式算法实现去中心化。简单来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管理机构,其分布式结构使得读者和合作机构都享有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动性[2],所有参与者都可以主动参与到数据的记录和验证,并发送到各个节点,呈现出去中心化或者弱中心化的特点[3]。

1.2 不可篡改性

区块链是使用Hash算法、数字签名和 Merkle Tree等算法进行加密,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必须通过加密算法计算之后进行存储,获取数据需要解密校验,数据修改必须经过大多数节点的同意,因此区块链中的数据是多重加密且难以篡改的[4],与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相比,这一特点首先解决了“双重支付”“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Failures)”,无须借助第三方机制极大提高信息的可信性[5-6]。

1.3 激励机制

在寻求全面变革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要有很强的资源挖掘和整合能力,才能在浪潮中谋求新的发展。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它的激励机制,任何协同机构或个人对于链上的数据、信息、资源等的贡献是不分先后的,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保证公平合理。区块链的工作量证明机制( Proof of Work,简称 POW)衡量参与者的工作量,将参与者工作内容、工作量以数字资产的形式被记录下来,并自动确权激励。区块链的确权是“实时确权”,因此,区块链给组织机构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协同鼓励创新方式[7]。

1.4 功能特性

以上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激励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区块链得以成为互联网关键技术的关键,而功能性则是对数据进行不同语义复制得到的特性,例如可追溯性、匿名性和不可抵赖性。

1.4.1 可追溯性。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基于两个方面。①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结构且按照时间戳进行的线性排列,任何数据都可以通过链表追溯;②区块链运用时间戳技术,区块中的每条数据信息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分别保存在链表结构和时间戳当中,从而保证了回溯性。

1.4.2 匿名性。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下数据交流不需要进行二次验证,也无须信息公开。真实匿名的区块链特性使得参与双方的交流在匿名的情况下进行,交流无压力、更顺畅。

1.4.3 不可抵赖性。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共识机制以及时间戳,确保了区块链的不可抵赖性。 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必须经过数字签名认证以后方可进行交易,交易的数据内容由全网节点进行认证,且所有的交易均可被追溯,这一系列的机制使得区块链上的所有行为都被记录且无法随意修改删除。

2 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趋势

2.1 数字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业务工作内容,传统的数字资源以中心存储模式为主,图书馆需要建立专门机房,投入人力、物力保证正常运行,避免网络瘫痪引起的数字资源丢失。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数字资源提供一种新的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存储模式,图书馆无须建设独立的存储系统,降低成本投入。同时,区块链的时间戳技术弥补了传统纸质文献的管理中存在不足,实现数据的全流程记录,从文献出版、印刷、流通以及经图书馆采购进入图书馆中流通、管理等过程记录均可回溯[8],辅助馆员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资源。

2.2 创新读者借阅服务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读者借阅模式在图书馆作为中间信任机制,如图1所示,用户之间资源无法互通,读者在利用借阅证、一卡通等借阅凭证借阅书本资源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到图书馆当中,或再由图书馆系统确认续借,资源的管理流通才可以继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源的流通,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区块链技术突破了传统借阅模式的局限,其去中心化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实现了用户之间自主借阅,如图2所示,对于用户而言,借阅机制更加便捷,任何时间地点,用户之间便可以完成互借交易,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图书馆来说,既要提高纸本资源的流通效率,提升图书馆馆藏利用率,又要大大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

图1 传统读者借阅模式

图2 用户与用户间的借阅模式

2.3 构建线上阅读推广平台

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来,全民阅读工作相继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重要工作指示和报告当中。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颁发,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信息服务传播机构,不言而喻,全民阅读工作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和工作内容。图书馆界也在积极探索,努力担当起这一重要职责,利用“世界读书日”“读书月”“读书季”等模式不断从线上线下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扩大辐射面,打造自己的品牌服务,但是一定程度上,用户的依赖性、被动参与性在阻碍着阅读推广的效果和力度。图书馆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全新的阅读推广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独有特点,区块链上的每个区块看作是一个用户,区块链上的用户可以随时发表读后感想、收获、分享心得、笔记等参与活动,通过获得“阅读币”助力阅读推广[9],激发用户的阅读积极性,促进阅读平台良性运行,同时为衡量用户阅读效果提供评判依据[10]。

2.4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

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借阅信息、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业余爱好等等,《公共图书馆法》首次对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做了规定,图书馆的个人信息治理走向了真正意义的法制时代[11]。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虽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知识传播、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给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通过其加密技术有效解决隐蔽身份的问题[12];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特点,分布式存储用户数据信息; 利用共识机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按照信息等级对个人隐秘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保护[13],降低泄露的危险,极大的改变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14]。

3 区块链技术引入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自2009年第一个创世区块出世到区块链诞生,因区块链技术独有的特点,使其一出世就颇受重视。虽然区块链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但从实践进展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部分还处于测试阶段,真正应用到生活、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实践,对于图情领域来说,完全是一个新事务,在短时间内引入图书馆不仅仅需要重新审视这个技术的适用性、安全性,也受到制度、馆员素质、经费等的制约。

3.1 制度标准不一

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但在图情领域内尚未出台关于区块链技术的制度或统一标准,而区块链技术因其采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需要在不同机构、不同数据库间建立统一的区块数据框架才能使其运行有效。但是现实情况中,不同机构现使用的不同系统、不同管理方式、运行模式、机构间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机构本身的个性化需求,在没有制度约束、统一标准参考的情况下,区块链技术在行业内实践落地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3.2 馆员专业素养薄弱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因面临着发展转型升级,越来越重视高端知识背景人才的引进及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馆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馆员专业信息素养欠缺的问题,馆员素质跟不上图书馆发展的步伐。面对新的技术机遇和挑战,作为图书馆的核心,如若馆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优秀的专业素养很容易错过发展的机会。

3.3 技术尚需突破

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一直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应用实践不足,究其根本原因是区块链技术引进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开发支持,图书馆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对于成熟的新兴技术更容易接纳,而区块链技术本身从金融领域发端引入到图书馆,需要重新发挥的人才的优势,将技术、理念、工作方式等进行新的融合,这对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4 图书馆应对策略

4.1 制定行业政策加强顶层设计

中国图书馆行业学会[15]作为引导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应联合地方行业学会尽快出台针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行业应用的指导性政策,从管理机制、技术策略、组织协调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和细则,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全局,全面推进区块链在图书馆领域的落地实施。相关政策的出台制定应与已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互联网+”以及区块链等相关政策、指导意见统筹协调,确定相关目标一致、互为支撑,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及“区块链+”的大环境优势,研究制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指导性政策,并采取鼓励机制,以吸引行业内更多组织机构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纳入组织发展规划当中。

4.2 推进区块链技术标准化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但技术上尚存在弱点和不足,图书馆领域内的实践更是浅薄,图书馆应该敏锐地注意到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优势和可能性,积极关注国内外有关区块链技术规范和标准研究相关信息[16-17]。许多国际组织、互联网公司均在关注区块链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成立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委员会( ISO/ TC307),并成立3个工作组和3个研究组,实现了8项国际标准的立项,为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17年,国内首个区块链领域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参考架构》正式立项。我国相关机构应当积极寻求与国内外政府、社会组织机构合作,推进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打通区块链的应用通道,构建科学的区块链应用环境[18],加快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行业标准的建设。

4.3 提升馆员技术素质素养

图书馆区块链技术应用对图书馆员的技术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图书馆积极尝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拓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①在人员聘用、岗位晋升机制时,应将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技能纳入考核范围,选拔优秀人才,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②在对引进人才的岗前培训中,区块链技术的理论知识培训作为重要专题,由专业人员对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特点、优势、应用前景等内容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对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③建立专门的技术团队,培养一批致力于区块链的实践应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关注技术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4.4 谋求区域组织间的合作共赢

受到R3、Hyperledger等区块链联盟的影响,国内很多行业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联盟,从2016年1月份成立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区块链的联盟数量已经超过30家,其中2018年3月由珠海雅韵轩艺术管理有限公司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发起成立文化艺术品区块链研究院,成立了全国首家文化艺术区块链联盟[19]。区块链本身去中心化的特点,克服了图书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的障碍,解决了用户之间点对点的沟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就经费紧缺的图书馆的技术、资金成本[20]。面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机遇,我们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应积极寻求跨区域间信息服务组织机构间的合作,建立地区性图书馆区块链联盟,共享研究成果,以寻求区块链技术更广泛的应用。

5 结束语

从区块链技术独有特点出发,探讨在图书馆传统服务寻求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优势,以及这项新兴技术落地图书馆在标准、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从制度顶层设计、标准化制定、馆员素养教育以及组织间合作4个维度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虽然理论上,基于区块链理念的图书馆服务创新非常值得思考,但如何做好针对性的系统设计、落地应用,需要多方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区块图书馆用户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