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研究热点及趋势展望

2022-02-08敬廷桃黄云峰

茶叶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茶文化数量

敬廷桃,黄云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产业[1]。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实施,以及国际茶日、茶与健康产业融合、新茶饮崛起等有利因素的影响,“十四五”我国茶产业发展将迎来良好机遇[2]。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促进我国茶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全面梳理出前人的研究进展,准确把握茶叶领域的研究热点,从而明确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3-6]。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所属学科、基金资助等,以期准确了解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来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茶叶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http://www.cnki.net/)为数据源,文献年际跨度为2010-2021,检索时间为2022年5月3日,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茶叶”,不包含“甜茶”“油茶”“藤茶”“金花茶”等,中英文扩展。检索范围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检索条件见图1,最后检索到论文9444篇作为研究样本。

图1 检索条件Fig. 1 Criteria for literature search

1.2 研究方法

中国知网检索后所得的文献数据,通过整理、转换等处理后,将数据导出至Excel软件进行整理。然后,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展示等方法,从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文献来源、所属学科、基金资助等方面分析规律与趋势,进而获得茶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分布

由表1可知,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6-2017年发文较为活跃,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发文量的37.65%。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816篇,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19.23%。究其原因,可能与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召开、中国茶产业联盟等茶界大事件密不可分[7]。

表1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发文量情况Table 1 Number of tea-related publications in core trade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2.2 发文作者

从表2可知,我国茶叶领域核心期刊近12年发文数量排前3的作者是龚自明、林智、刘仲华,发文数量分别为54、54、46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0.57%、0.57%、0.49%。

表2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核心发文作者情况Table 2 Authors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core tea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2.3 研究机构分析

由表3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的机构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402、331、239、207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4.26%、3.50%、2.53%、2.19%。

2.4 文献来源分析

文献来源期刊是指出版学术论文的期刊。对该领域相关刊物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该领域的重要出版物类别,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阅读[8]。由表4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排前3的期刊是《福建茶叶》《茶叶科学》《农业考古》,发文数量分别为2754、633、342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29.16%、6.70%、3.62%。其中《福建茶叶》发文数量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跟踪这3种期刊对掌握茶叶领域研究方向、确定课题、指导茶叶生产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茶叶领域论文在食品类期刊(如《食品工业科技》《食品科学》《食品研究与开发》等)上发表的数量均在200篇以上,这可能与近年来重视茶叶加工技术应用与提升有关。

2.5 所属学科分析

由表5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所属学科主要是食品、作物及轻工,发文数量分别为3362、1228、963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5.60%、13.00%、10.20%。这一结论与前文所述的食品类期刊发文数量较多的结论一致。

表5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发文所属学科情况Table 5 Scientific disciplines of core trade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2.6 基金资助分析

由表6可知,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基金资助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发文数量分别为876、246、201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9.28%、2.60%、2.13%。可见,茶叶领域近12年的研究资金主要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另从各省资助数量来看,靠前的省份主要是福建、浙江等。

表6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发文基金资助情况Table 6 Funding sources of published studies in core trade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2.7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能简洁、全面地反映文献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大量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其中隐含的特征、发展过程及趋势、专业分布等线索[6,8-13]。研究热点挖掘可通过关键词共现来实现。从表7、8可知,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关键词排在前三的是茶叶、茶文化、茶树,文献数量分别为1369、542、280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14.50%、5.74%、2.96%;主题词排在前三的是茶文化、包装设计、香气成分,文献数量分别为539、369、249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5.71%、3.91%、2.64%。

表7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发文关键词情况Table 7 Key words published in core tea-related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表8 我国茶叶领域2010-2021年核心期刊发文主题词情况Table 8 Subjects published in core tea-related journal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1

(接表8)

共词分析是通过分析在同一个文本主体中的款目(单词或名词短语对)共同出现的形式,以发现科学领域的学科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共现次数来度量它们之间的亲疏关系。以中国知网检索的文献为样本生成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图2)。图中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连接线的粗细表示两个节点词的共现频次,数字表示两个节点词的共现次数。结果发现,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研究的中心节点有2个,分别是“茶叶”“茶文化”。其中,“茶叶”中心节点与“农药残留”“包装设计”“品质”等关键词联系密切,共现频次分别为64、51、31;“茶文化”中心节点与“茶叶包装”“包装设计”“茶”等关键词联系密切,共现频次分别为16、15、11,说明这些关键词是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的研究热点。同时,“茶叶”中心节点与“香气”“香气成分”,“茶文化”中心节点与“茶产业”“茶叶企业”等关键词联系较少,表明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对此研究热度不高。

图2 2010-2021年茶叶领域核心期刊发文关键词共现网络图Fig. 2 Co-occurrence network diagram of key words on papers published in core tea journals from 2010 to 2021

另从表9可知,在我国茶叶研究领域,2010-2013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咖啡碱”“普洱茶”“茶多酚”方面;2014-2015年研究开始集中在“香气成分”“乌龙茶”方面;2016-2017年研究主要集中在“茶文化”“包装设计”等方面,相关发文量极大;2018-2021年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成分”“香气成分”等方面。结合上文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的分析结果可知,虽然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来“茶叶”中心节点与“香气”“香气成分”的研究热点不高,但学者们正逐渐聚焦茶叶香气成分方面的研究;而“茶文化”中心节点与“茶产业”“茶叶企业”等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关注,故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加强。

表9 2010-2021年茶叶领域核心期刊发文主题词(前3)年度变化Table 9 Top 3 year-to-year changes on subjects published in core tea-related journals from 2010 to 2021

3 结论与展望

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2010-2021年)发表的的9444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茶叶领域近12年年发文量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16-2017年发文较为活跃,占近12年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7.65%;发文数量排前3的作者是龚自明、林智、刘仲华,发文数量分别为54、54、46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0.57%、0.57%、0.49%,同时茶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在6篇以上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发文数量在200篇以上的机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发文数量分别为402、331、239、207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4.26%、3.50%、2.53%、2.19%;发文数量排前3的核心期刊是《福建茶叶》《茶叶科学》《农业考古》,发文量分别为2754、633、342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29.16%、6.70%、3.62%,同时食品工程类期刊发文量较多;发文所属学科主要是食品、作物、轻工,发文量分别为3362、1228、963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35.60%、13.00%、10.20%。发文基金资助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发文数量分别为876、246、201篇,分别占核心期刊总发文量的9.28%、2.60%、2.13%,从各省资助数量来看,靠前的主要是福建、浙江等省;根据关键词、主题词统计及共现网络图分析可知,茶叶领域近12年核心期刊发文的研究热点是茶叶、茶文化。其中,“茶叶”热点的研究集中在农药残留、包装设计及品质等方面,“茶文化”热点的研究集中在茶叶包装、包装设计及茶等方面。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14]中提出了“运行平稳提质增效、消费提升成果显著、品牌经济比重提升、产业链协作能力增强、推广智能高效生产模式、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的茶业未来发展目标,这为我国茶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较快发展及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茶叶领域必将迎来较快发展。结合本文研究结论,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应加强在茶叶品质(特别是香气方面)、茶产业、茶叶企业及茶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具体要在茶叶育种、加工及产业融合等方面综合发力。

1)茶叶育种。“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也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茶树育种应加强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应用远缘杂交育种、分子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定向诱变育种、航天育种等多种育种手段,加快多类型品种、适合机采品种、抗病虫品种、高肥效品种、抗逆品种的选育步伐[15]。

2)茶叶加工。随着全球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茶叶加工在产品结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方面亦将发生较大转变。茶产品的特色风味和营养健康并重,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茶叶加工应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强产品的风味品质和特定组分的定向化调控研究,以及茶叶加工装备的智能化、传统加工工厂的智慧化改造[16,17]等研究。

3)茶产业融合。茶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未来可从茶的“三生三世”入手,在“茶园到茶杯”的过程中加强茶产业与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深度融合[18]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应加强“茶文化”与“茶产业”“茶叶企业”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茶文化数量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