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广播及其发布手段和展现形式的探讨

2022-02-08秦琨琨

数字传媒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广播预警

秦琨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3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10

前 言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环境复杂多样,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很难利用单一手段实现信息传递、应急联络。同时考虑到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种类多且分布地域广,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统计,除现代火山活动外,我国每年都会经历几乎所有种类的自然灾害,地区性的洪涝、干旱灾害每年在各地轮番出现;每年有6-8 个台风登陆沿海地区;地震活动全世界最多,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3 成左右。因此,寻求一种覆盖全面、传输稳定的信息传递手段,在巨大灾难发生时实现发布政令信息、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应对十分必要,广播电视作为目前最快捷、最广泛的大众传媒和信息工具之一,利用广播电视发布应急信息、发布预警消息是全世界处理应急事务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在应对应急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相关概念

1.1 应急广播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信息传送方式,向公众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发布应急信息的传送播出系统。

1.2 应急广播系统资源

应急广播系统所涉及的相关资源,包括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广播电视频率频道播出系统、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接收终端和效果监测评估系统等。

1.3 预警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应急信息发布部门所发布的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气象预警预报、突发事件、防灾减灾救灾、人员转移安置、应急科普等。

2 应急广播的发展情况

在国外,美国和日本起步较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应急广播体系,在国家应急管理和灾害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方面,从20 世纪50 年代起,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家预警系统,最初用于应对军事战争。70 年代开始,美国筹建了应急广播系统,用于发布应急信息,信息种类逐渐扩展至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事件等突发事件。90 年代,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组建了紧急预警系统(EAS),成为全美国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发布的应急广播系统。进入21 世纪,结合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业务的发展,美国逐步整合建立了综合公共警报和预警系统(IPAWS),使用统一通用警报协议传输各类信息,并尝试通过立法方式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为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日本方面,从本世纪初开始,逐步建设了全国瞬间警报系统(J-Alert)和地震紧急速报系统(EEWS)。全国瞬间警报系统主要针对以海啸为代表的大规模灾害和武力攻击事件发生时,通过卫星方式向政府和公众传达,实现了应急信息从国家到国民的瞬时直接传达;针对地震频发的特点,日本气象厅建设地震紧急速报系统,5 级及以上的地震向企业和民众播发预警信息,该系统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手段直达终端,为民众第一时间发出告警。

国内方面,广电总局自2005 年起启动国家层面应急广播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于2012 年完成了国家应急广播技术系统体系框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直播卫星传输覆盖网以及CMMB 传输覆盖网试验完成了应急广播的发布。2014年起,广电总局启动了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建设,由总局监管中心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建,共同实现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功能。随着全国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广电总局又将应急信息源制作和应急广播资源的调度控制两部分功能合二为一,建立了唯一的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了调度直播卫星、广电5G 等国家级广播电视资源的能力,发挥了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中的核心枢纽作用。地方层面,四川、浙江等省份与国家层面同步启动省级应急广播系统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广电总局与财政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建设,先后将超过1100 个县级平台的建设纳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截至2021 年底,全国已建成四川等超过10 个省级应急广播平台,超70 个市级平台,超1000 个县级平台,我国已逐步建立起覆盖范围广泛的应急广播体系,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应急广播方式的特点

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运行之前,地震、气象等灾害预警部门已经建设了相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已经投入运行。其中,中国气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设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制作、发布、传播。中国地震局建设的地震信息预警发布平台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国家平台,在全国或特定区域按照预警信息级别播出确定的方式通过广播电视资源播出地震预警信息。相比以上两个系统更注重上下级之间信息纵向传输的特点,通过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播出频道及相关渠道播出预警信息的方式则更加注重覆盖的效果,实现了信息更广范围的覆盖。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21 广电全媒体蓝皮书的统计,2020 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38%、99.59%,利用广播电视传播应急信息是国家防范和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是全世界公认的处理应急事务最有效的手段。广播电视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效率高、抗损毁和干扰能力强、终端普及率高等特点,是传送应急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

3.1 采用广播的传播方式,覆盖范围广

广播电视采用“广播”的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信号的“一点播发、大面覆盖”,相比于移动通信的蜂窝覆盖方式,由于广播频率更低,相同条件下传输距离更远。如一个调频发射台可以覆盖周围十几至几十公里的范围,一个中波发射台可以覆盖几十至一百多公里的范围,短波则更远。

3.2 无带宽的限制,传输效率高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不受频谱带宽的限制,只要在覆盖范围内有足够的信号强度,均可实现良好接收,且对接收终端数量没有限制要求。

3.3 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覆盖,抗损毁、抗干扰能力强

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伴随着通信线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损毁和中断,导致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无法联通,而通过中短波、卫星等远距离传输覆盖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这种劣势,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有效通信。

3.4 终端接收方便,普及率高,群众性强,覆盖范围广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视机、收音机等接收终端几乎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信息接收载体,成为家庭生活必需品之一。除了电视机、收音机终端,这些年陆续建设的村村响大喇叭等终端也为应急广播的覆盖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乡村和社区实现了信号的二次“广播式”大面积覆盖。

4 应急广播的主要发布手段和展现形式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覆盖手段除了原有的无线广播、开路电视、有线电视、卫星方式,还陆续出现了IPTV、直播卫星、广电5GNR 广播、新媒体/融媒体等方式。针对不同的覆盖方式,应急广播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实现与不同播出系统的联通。

对于起步较早的无线广播方式,常见的有中短波、调频广播和开路电视等,这种播出方式的特点是系统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不会配备播出控制系统,控制的对象是直接面对发射机设备。应急广播与无线广播的对接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应急广播适配器接收到应急消息后,输出切换指令,控制发射台的音频切换矩阵,将正在播出的节目源切换为预警信息,此时正在收听该频率的终端能够收听到预警信息。第二种方式是应急广播适配器接收到应急消息后,除了输出切换指令,还输出终端控制指令,发射机除了发射预警信息,还同步发射控制指令,唤醒特定终端并锁定播出频率。

伴随着新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播出系统逐渐走向科技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内部信号的流转也都遵循自定义的规则,如有线电视、IPTV、直播卫星、广电5G NR 广播、新媒体/融媒体等方式。在与这类系统进行联通时,最重要的是解决与相应系统信号格式的适配问题,这种适配包含两个维度,即预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格式,一般需要在系统前端设置适配器,实现消息的接收、响应、验证、自动播出,且针对不同的播出系统需配置相应的适配器设备。

根据信号的紧急程度、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方式以及终端的性质,预警信息终端呈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声音广播方式,这种方式下终端呈现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采用打断正常播出节目,插入应急广播信息的方式,只是会根据应急广播信息的重要、紧急程度不同设定不同的优先级,优先播放级别高的应急信息。另一类是视频类的方式,此类方式终端呈现相对丰富,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组合的方式展现,如紧急类的地震预警信息可通过图片+闪光+倒计时读秒的方式,完全覆盖原播放节目,强化提示展现。而对于非紧急类的如气象预警信息,可通过飞字幕、挂角文字等方式提醒展现。同时也可根据终端是否为专用终端,是否具备根据控制指令自动唤醒终端设备的能力,在待机状态下终端的响应有所差异,非专用终端在待机状态下无法响应接收应急消息,专用终端能够根据控制指令自动唤醒终端并锁定在播放应急消息频道。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健全,其在国家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国家发布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信息的重要渠道,可有效减轻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加强灾害预警、发布权威信息、协调救援指挥、灾后心里重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层面也要加强应急广播宣传,不断提升公众认可程度,应急广播建设部门需积极利用广播电视节目权威、快速、直接、覆盖面广的特点,提升应急广播的传播能力,更好的服务社会和民众。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广播预警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