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天禄琳琅”藏元刻本装潢形制研究

2022-02-07曹萌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期
关键词:战国策装潢乾隆

摘要:清宫“天禄琳琅”是清乾隆皇帝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宫廷善本书室,现存书目共有67部为元刻本。本文从古籍装潢、修复视角,以“天禄琳琅”辽图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为例,对清宫“天禄琳琅”现存元刻本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天禄琳琅”的装潢形制与外部特征,总结“天禄琳琅”华美的清宫装潢技法与非遗技艺绝学,为“天禄琳琅”善本的鉴定与保护提供必要的史料,为当代古籍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历史借鉴与现实参考。

关键词:天禄琳琅;《战国策》;《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装潢;乾隆

一、“天禄琳琅”藏书

我国早在汉时就有秘阁藏书的规制,东汉成立秘书监,藏书机构取得独立地位,唐代设立三馆:弘文馆、史馆、集贤院,对书籍进行整理编目,宋袭唐制设三馆,明代国家图书归翰林院管理,至清代宫廷藏书达到鼎盛。尤其是康熙、乾隆两朝,既广泛征集,又专项搜采,多是配合《明史》《四库全书》的编纂而展开的。乾隆时期,官府藏书的数量和质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所藏之书分部别类,各有专库,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宫廷藏书体系。乾隆九年(1744年),命内直诸臣检阅秘府藏书,择其善本,进呈御览于昭仁殿。列架庋置,赐名“天禄琳琅”(图一)①。“天禄琳琅”成为乾隆皇帝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由皇家建立的宫廷善本特藏书室。乾隆帝自创建“天禄琳琅”伊始,便将内廷善本古籍纳入“文物鉴藏”的版图,以古代艺术精品视之,施以御玺并重加装潢,采用严苛、规范的宫式装潢技艺,更衬托了古椠之美富,使“天禄琳琅”成为中国宫廷藏书之典范。

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命大臣重新整理,剔除赝刻,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记载了每一部藏书的刊印年代及流传、收藏、鉴别等情况。从编制的《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一书可以统计出当时有明确记载的“天禄琳琅”藏书,共有429部9 432册(以下简称为“前编书”)。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大火,位于东侧的昭仁殿也未能躲过一劫,殿内善本珍藏烧毁于火中。乾隆帝即令彭元瑞等再搜宫中珍藏,入藏复建的昭仁殿,并命彭元瑞编《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二十卷。经内府重新整建之后,对宫中古籍进行二次筛选,最后汇集善本古籍664部(以下简称“后编书”),经重新装潢后,归架于重新修缮的昭仁殿内。据《书目前编》记载,受天灾和人为因素影响,《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所著录书目有一定的损失,如今十存其九,散于海内外公私藏家。

二、“天禄琳琅”藏元刻本装潢个例分析

(一)元刻本《战国策》

“天禄琳琅”藏元刻本《战国策》十卷,分藏多地,本文仅就辽宁省图书馆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进行考察。

在裝潢方面,该书采用四眼金镶玉装帧形式,包角处有虫蛀破损,缝线为明黄色丝线,四边扣书衣为石青绢,书签采用明黄地云龙纹暗花缎,文武双边,墨题“国策”,约占书签高的1/4,黄麻纸。白宣纸护叶,前后各粘一筒。书前后各有1个筒子叶,钤“中三玺”印,印文“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方印。首末页文字框外则分别加盖“天禄继鉴”和“天禄琳琅”印章。末叶上方板框正中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首叶钤有“善原”“荆筠山人”“就李爱荆汪继美珍藏”等藏印。

《战国策》背面装潢工艺为硬接法,上下用罗纹纸。此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朱振彬在修复“天禄琳琅”专藏之《十七史详节》第八十一册时,发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硬接”接背的方法,其不同点体现如下:传统硬接法是将接背用纸裁成单页纸条,此法是将接背用纸叠成若干沓。另外,其固定方法不同,硬接是用纸捻固定,将蚂蟥襻纸捻(两头尖的纸捻)一头固定在原书叶上,一头固定在接纸上,而此接背法不用纸捻。此外,“天禄琳琅”藏《万卷菁华》以及“黄装”书也属于硬接。

(二)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天禄琳琅”藏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分藏多地,本文仅就辽宁省图书馆藏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十卷进行考察。

辽宁图书馆藏卷十九至二十、卷三十二至三十三、卷四十,计三册,函套为六合套,清宫旧装,此书采用淡黄地龟背纹书衣(六至八册,卷之十九至二十,三十二至三十四),单叶回折4 cm。外观格外富丽典雅,与私家藏书古雅朴素的装潢风格大不相同。其四眼线装的装帧形式,订线有些歪曲,不太规整。其中一至三册,卷之二、五、十至十一书签为洒金粉色腊笺纸,四至五册,卷十二至十四书签为洒金黄色腊笺纸,六至八册,卷之十九至二十、三十二至三十四书签为明黄地云龙纹暗花绸,其尺寸为16.6 cm×3.5 cm,文武双边,题“旧刊韩文 八册”,约占书签高的3/5。黄绫包角,缝线为明黄丝线。

书籍前有两张护叶,后有一张护叶,其中六至八册,卷之十九至二十、三十二至三十四、卷之四十钤有三玺印,一至五册,卷之二、五、十至十四前后均无三玺印,“乾隆御览之宝”下不开口。首叶盖有私家藏印“松菊闲情”“大巠”“朱氏珍秘”“慈云楼”“诸西崖书画印”“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印章,私家藏印俱与《天目后编》所记相同,唯“朱氏珍秘”朱文方印,“秘”字,《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误记为“玩”。《天目后编》云:“据印记,藏是书者有沛国刘氏、吴越王孙钱氏、西崖诸氏、朱家宾四家,人俱无考。”③据藏印考订,此书为明人钱榖所藏,后迭经屠隆、施大经、朱察卿及朱家宾父子、清人管德润递藏。原书纸张为白宣纸,泛黄。

三、“天禄琳琅”藏元刻本装潢分析

据学者调查统计,“天禄琳琅”(后编)现存有67部书目为元刻本,约占“天禄琳琅”今存书目的十分之一,且分散于国内各图书馆及私人藏书家中。

“天禄琳琅”收录的元刻本,亦被改装为统一装帧形式—四眼线装。据可考史料记载,清宫藏书的装帧,除了武英殿修书处派工匠前往各宫整修,或领回修订之外,还有两家宫外民间修书机构负责重装,一是位于琉璃厂云路北的宝名斋,二是位于其西侧的肄雅堂。乾隆时期,为求划一,将其原有的蝴蝶装、包背装等几乎全改为线装,更换书衣、明黄色缎包角④。元版书配以蓝色缔函。经查,《战国策》《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重装时同样更改了书衣。《故宫善本书目》“凡例”记载,这些被送到民间书肆重装之书,“工料俗劣”,与乾嘉之古雅悦目相去甚远⑤。由此可见,业界普遍认为同治年间的重装书,用料、做工粗劣,远远不及乾嘉时的典雅庄重。

(一)书衣

辽图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为磁青绢质书衣,绢、绫、锦、缎等名贵上等丝织物一般多作为内府装潢书籍书衣的材料,在颜色的选用上,“天禄琳琅”藏元本书衣多以深蓝色为主,符合“天禄琳琅”依不同朝代分颜色装潢书籍的规制。例如,《御题唐陆宣公集》二十二卷、《御题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书衣也同为磁青色,体现了这种装潢特征。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与之不同,采用的是淡黄地龟背纹书衣,外观显得格外富丽典雅,体现出“天禄琳琅”等级有别的装潢材质。资料记载,“天禄琳琅”藏书选用丝线较粗质地密度疏松的匣锦,皆为明黄、淡黄、米白色地,以黑色纬线织出连续的几何结构,再运用各色彩纬填入如意、朵花、龟背等装饰变化,少则三色,多至十色⑥。宫廷特色鲜明突出,以至于不用翻阅书籍内容,仅从装帧上也能辨别内府藏书。例如,台北故宫藏元刻本《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采用黄绢书衣,绿色地识锦四合函套,黄绫书签及套签,也符合这种装潢形制。

(二)题签

“天禄琳琅”藏元刻本每册黄缎质料包角,函套的题签用料、签题格式和书衣的题签均一致。不同材质、颜色的织物裱覆函套、书衣,装盛陈列,用以区别其版本年代远近和珍贵程度。辽图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书签为明黄缎,暗花飞龙祥云纹,文武双边,墨题“国策”,约占书签高的1/4。书签尺寸约为16.5 cm×3.7 cm,上据天头约0.3 cm,下距地脚6 cm,左距书口0.2 cm。辽图藏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卷之十九至二十、三十二至三十四,书签同为明黄缎,暗花飞龙祥云紋,文武双边,尺寸为16.6 cm×3.5 cm,题“昌黎先生集”,约占书签高的2/5。上据天头约0.3 cm,下距地脚5.5 cm,左距书口0.2 cm。明黄色常被看作是君权的标志,象征着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天禄琳琅”藏元刻本均施以明黄缎题签,作为内府藏书,彰显皇室气派。

(三)钤印

“天禄琳琅”藏元刻本钤印位置与后编书印章的使用规制多数相同:即每一册书籍的首末页分别加盖“乾隆御览之宝”印章。前后副页上则是乾隆皇帝的“五福五代堂宝”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以及“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印玺。

前三方为名章,有护书之用,盖于原书叶的册首册尾,能与书册共存亡,是鉴定是否为“天禄琳琅本”最重要的依据。后三方为闲章,赏鉴用,显示乾隆皇帝的收藏意趣,钤于辅加之素白护叶,被撤换后并不影响原书内容。各册必钤六方御玺,俗称“天子六玺”。除“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两方印每册只钤盖一次外,其余四方御玺每册均钤盖两次,共钤盖十次。有的加盖了私家藏印,如辽图藏元刻本《战国策》卷七、《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都盖有私家藏印。这些印记印色浓郁,精雕细琢,国宝秘籍加钤乾隆玺印,更添富贵吉祥。“天禄琳琅”藏元刻本印章位置与后编书位置基本相同,但也有例外,如国家图书馆藏元刻本《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三十六卷)“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印章位置有所差别,其在每册卷端上方因钤有“晋府书画之印”朱文大方印,致使“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二玺只得屈尊,铃在首页B面。唯卷十八、十九一册书末副页只钤“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大方印。

综上所述,可总结出“天禄琳琅”元刻本装潢形制的特点:书衣、函套、书签等均保留了“天禄琳琅”的典型特征,其书衣多为蓝色绢质,有彰显皇室气派的明黄色云龙纹,书签、包角也多为明黄色,前后护叶钤“天子六玺印”,历经百年依旧色泽如新。部分新加装宋式锦函套,除了更好地保护书籍外,装潢材质本身的美感就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彰显皇家装潢艺术之美,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

作者简介

曹萌,1996年12月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山东艺术学院城市艺术与创意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籍保护。

注释

①(清)于敏中:《钦定天禄琳琅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②图片引自于《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

③刘蔷:《天禄琳琅知见书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④刘蔷:《〈天禄琳琅书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⑤朱振彬:《关于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珍籍的修复》,《文津学志》,2016年。

⑥宋兆霖:《护帙有道》,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年,第273-276页。

参考文献

[1]刘蔷.天禄琳琅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刘蔷.天禄琳琅知见书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刘蔷.天禄琳琅“三编”“四编”书考述[J].文献,2010(4):59-68.

[4]刘蔷.天禄琳琅—乾隆皇帝的藏书[EB/OL].(2020-10-30)[2022-02-15].https:// www.sohu.com/a/428297125_523187.

[5]康尔平.清内府“天禄琳琅”藏书漫谈[EB/OL].(2017-07-19)[2022-02-15].https:// www.sohu.com/a/158418369_562249.

[6]康尔平.清内府“天禄琳琅”藏书小考[J].图书馆学研究,1989(3):48-50.

[7]朱赛虹.“天禄琳琅”藏书与“天禄琳琅书目”[J].紫禁城,1997(3):14-17.

[8]向功晏.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1):7.

[9]宋兆霖.护帙有道[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14.

[10]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7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1]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12](清)彭元瑞.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M].清光绪王先谦刻本.

[13]崔志宾.“天禄琳琅”珍藏中前人修复遗存及解决措施综述[J].文津学志,2017(1):484-496.

猜你喜欢

战国策装潢乾隆
“计算机美学”在包装装潢构图中的应用探究
高枕无忧
在层层深入中培养思考批判能力——以《战国策·楚策一·狐假虎威》教学为例
我国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权益的问题研究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战国策》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郑袖
砚有浓涛,贯在破理
老翁妙对戏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