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策展模式及效应分析

2022-02-07李方重蔡华卿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济南

李方重,蔡华卿

山东半岛既有东岳泰山的壮美,也有蓬莱仙山的秀丽,齐鲁大地在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织下孕育出深厚的人文底蕴。济南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龙山文化、黑陶艺术诞生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人文背景。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就是首次以省府所在城市冠名的国际艺术大展。它依托山东地区的文化资源与人文底蕴,又巧妙融合本土文化符号和国际艺术元素,展出的大量作品让观众倍感亲切且深受启发。济南成为继北京、台北、上海、广州、成都之后中国第六个成功举办国际双年展的城市。

一、双年展的诞生及其发展

双年展于1895年诞生于独具艺术气息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史。1895年4月30日,第一届双年展在威尼斯市市长赛万提可等人的筹划下正式开幕。主办方以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的“银婚”庆典为名邀请王后出席并参观艺术品,从而使双年展迅速走红。第一次举办便有516件艺术品参展,吸引了近22万人观展。但成立初期的威尼斯双年展仅局限于地区性质的商业展览。随着意大利现代艺术运动的兴起,以契里柯①乔治·德·契里柯(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希腊籍意大利画家。等人为首的未来主义艺术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双年展这个艺术舞台上展现自己,并逐渐打破了保守派的统治地位。这使双年展逐渐演变为如同奥运会由国家出资组织参展的国际性艺术展会,也发展成为各国文化输出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展台。也促使双年展成为全球各大艺术流派大放异彩的舞台,甚至成为野兽派、未来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发展的前沿阵地。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的策展模式逐渐演变为世界级的文化和艺术交流的平台,为其他艺术展演的发展提供了范例和模板。1951年南美圣保罗双年展成功举办、1954年卡塞尔文献展顺利诞生,世界三大艺术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如今,双年展的举办模式日趋成熟并大踏步走向世界。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数百个双年展举办,其艺术展览形式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国际性文化交流与地区本土文化精神展现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双年展艺术展览模式的不断创新,二十世纪下半叶艺术双年展在亚太地区逐渐兴起。如悉尼双年展、横滨双年展、台北双年展、香港双年展相继举办并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我国各种艺术展览形式随着经济、文化、商贸交流的深入加快了步伐。1992年在广州举办的首届艺术双年展第一次将双年展的策展模式顺利引入中国大陆。随之1993年的北京油画艺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资金来源、大众审美、策展理念和观众审美素质的原因,北京油画艺术双年展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文化、艺术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以上海双年展为代表的国际艺术双年展隆重举办,其国际影响力、综合社会效应和商贸文艺交流作用才不断增强。

二、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的文化背景

强化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城市的国际化定位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向。济南市近年在山东省政府“强省会”战略加持下,GDP已迈入万亿大关。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通过新旧动能转化再次腾飞,传统文化的复兴开始提速。然而,儒家文化底蕴深厚的“泉城”仍缺乏现代城市文化与国际艺术潮流的有效交流与融合。传统文艺现代化转变的效能问题成为现代艺术创作和城市文艺创新发展的首要障碍。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逐渐减少,文化艺术的交流与传播受到广泛限制。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分隔化和生疏化不利于城市文化艺术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各地经受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冲击下,举办首届“和动力——济南国际双年展”是人们在当下困境中的一种合作姿态。因此,济南国际双年展主办方提出了“和动力“这一主题,正是对传统城市文化在新形势背景下转变展现方式的有益探索。“和”有“和平”“和睦”“和谐”之意,这种“和”的理念是也正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和”寓意国家与民族的和平,更是寄托家庭及个人的和睦。“和动力”意在用“和”去打造全新的艺术发展方式。因而在此次双年展中,“和”这一主题的提出便为现代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的理念现代化转变也成了联系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和”于古代既是“和者相应也”,而于现代社会既是共建、共享、共赢,又是文化上的共鸣。人们能够在这样一个艺术展览中体会到“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和”文化下产生共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离不开人口的迁徙与集中,人们离开家乡来到城市工作与学习,陌生的地方有可能因为与迁徙者的生活格格不入而让人产生孤独感,而“和”的城市艺术正是通过探索更多和谐的方式让城市艺术文化放低姿态,提供更好的互动与文化体验让迁徙者融入其中,让市民与城市之间更加和谐,从而实现现代城市经济文化的共建与共享。

图1 双年展主要展馆山东美术馆

三、策展模式的创新与作品展陈的呈现

本次“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全部经费是由山东省和济南市两级财政平均分担。主办方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具体由山东美术馆(见图2)、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济南市美术馆(见图3)协办。山东美术馆展出策展人提名作品展览,济南市美术馆则展出青年策展项目展览。”①冯知军.“和”为动力:济南国际双年展构建当代艺术新图景[N].中国美术报,2020-12-21(10)。本次展览中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大量的“泉城”和齐鲁文化元素,使展览举办的同时也宣传了山东的历史文化。相较于以往的艺术展,本届双年展中展出了大量影像和装置类作品,虚拟沉浸、人工智能、艺术构造、沉浸式空间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艺术展品,与观众产生了“交互”的体验感。很多作品用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诠释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思想理念,使人们更加了解艺术表达的多样性,充实了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①张楚杭.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聚焦“和动力”主题[N].中国艺术报,2020-12-23(3)。。

图2 双年展青年策展单元展示场馆——济南市美术馆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办方不仅做到了引领齐鲁大地艺术发展作用,而且与其他双年展相比,其展陈形式与理念都与往届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是策展风格与艺术观念上的多元性。“和”的理念是济南国际双年展和核心理念,这便意味着在此次双年展中最大的特性是多元性的融合。它让人们看到了在疫情冲击下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中各类艺术家带来的多元的艺术创作风格。本届双年展展出作品形式主要包含绘画、装置、影像三大类”②“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EB/OL].(2020-12-13)[2022-10-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968239009986199&wfr=spider&for=pc.。参展的人员中有很多是享有声誉的世界知名艺术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莱安德罗·埃利希、伊曼纽尔·范德奥韦拉、徐冰、隋建国等35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他们还结合双年展的主题“和动力”,专门创作了全新的参展作品,极大程度上展现了在“和动力”的主题下多元化的艺术视角表达。“本届双年展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385位艺术家的596组(件)作品参展。包括提名艺术家132位,参展作品186组(件),其中91位内地艺术家创作的114组(件)作品,以及41位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艺术家创作的72组(件)作品参展。青年策展项目共有两百多位青年艺术家创作的410组(件)作品参展,包括199位国内青年艺术家的350组(件)作品,以及54位国外青年艺术家的60组(件)作品。其中,7个项目为线下实体展览,共展出了91位艺术家的129组(件)作品。”③张楚杭.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聚焦“和动力”主题[N].中国艺术报,2020-12-23(3)。

其次是展示媒界与展览方式上的创新性。双年展“和·动力”策展核心思想的确立,其本身便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创新,不管是从展出模式还是策展思维都极具创新意识。“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共分为三个板块,其中山东美术馆展出策展人提名艺术家作品,济南市美术馆负责展出青年策展人入选项目。青年策展项目的入围项目则是以线上方式进行展示。”④韩丹.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开启当代艺术新引擎[N].美术报,2020-12-21(4)。策展人共由132位艺术家组成,其中不乏世界著名艺术家。展出的186组作品中,有近一半的作品是在中国首次展出。透过这些作品的展示,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相同情景之下艺术创作的新观念。如一号展厅的英国著名艺术家朱利安·奥佩所创作的《基里·舒贾·阿米莉娅·克莱夫2》便是一件非常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不断在屏幕中闪烁通过,表现的是现代社会中的城市人流穿梭如潮水一般。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很难看清楚每个人的脸,于是便有了穿梭的人影。这部作品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从而给人以都市生活的融合感。这便是来自伦敦的艺术家对城市文化的表现,他用每个人流动的痕迹表达了城市文化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

张光帅、李阳创作的作品《问道》(见图3)是本土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作品。在整个旋转的日晷中诸多符号元素围绕着中心部位旋转,整个画面的中心有一幅问道的符号图片。这幅图片来自于孔子问道老子的典故,而在这幅符号画面之外,有大量的符号画面围绕着它旋转。在这些符号画面中既有代表着传统的文化符号也有代表着现代的科技符号,多重符号围绕着传统的“问道”旋转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互与融合,更是表现了传统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传播。

图3 张光帅、李阳作品《问道》

邱志杰的《寰宇全图》(见图4)则是运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绘制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整幅图从人类的诞生到人类的认知革命,再到人类发展的农业革命,最后到科学革命。不分国家、地区而完整的刻画了人类发展的过程与重大历史性革命事件。这幅作品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人类文明浓缩在艺术作品制作中,体现了人类社会中“和”的理念与人类发展的命运密切相关。除这几件作品之外,双年展中的大多数作品都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表现了城市文化当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以及以“和”为主题的国际文化的传播、交流和互鉴等。

图4 邱志杰作品《寰宇全图》局部

最后是评选机制与策展单元的引领性。此次双年展主办方开辟了青年策展单元。“该单元主要面向全国45周岁以下的策展人公开征集原创性策展”①张楚杭.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聚焦“和动力”主题[N].中国艺术报,2020-12-23(3)。,经两轮评审选拔产生。这为新时代青年策展人创作提供了展示舞台,同时让青年策展人将他们的创作视野展现在观众面前。青年策展单元也为国内年轻一代策展人和创作群体提供了面向世界的展示平台。在此次双年展中主办方还采用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展览模式,而多样化策展模式的启动与互动也为双年展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四、双年展带来的社会效应分析

济南双年展开幕以来,引来了很大的社会关注。特别是此次展览以大量的装置艺术展览为主,大量的影像与互动装置给参展受众带来了良好的互动体验。而展览中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沉浸式空间技术的应用更是将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给受众带来了震撼的感觉。本次展览为“和”文化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用艺术作品将观展市民带入到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体验之中,让受众对城市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方式。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的影响不只是对城市地位的提升,更是对城市和区域文化的传扬。双年展的成功展出为齐鲁大地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应,主要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文化品牌方面

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以济南为城市母体,充分调动城市科技文化资源,以视觉艺术的方式架起城市文化、当代艺术和社会大众间的桥梁。除此之外,此次双年展也是山东省与济南市着力打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此品牌为出发点能够让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兼容并蓄,担负起城市艺术交流的新使命,为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搭建了永久性的平台。本次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成功举办,为“泉城”济南成功打造了双年展这一文化品牌,也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展览与交流平台,为后续的城市双年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效应和品牌基础。同时凭借国际双年展这一平台优势也使济南的艺术文化建设发展水平大大提高,使城市乃至区域艺术文化需求水平与发展水平跃升至国内前列,为国内其他二线或新一线城市艺术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蓝本。

(二)文旅融合方面

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了济南及周边的餐饮、酒店、文化娱乐、商业、旅游等众多产业发展,同时也探索出了文旅产业发展和产研学合作的新模式,打造出了齐鲁艺术领域的新高地,并以此增强了“泉城”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2021年年初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旅游产业逐渐复苏,在此节点上举办的济南国际双年展吸引了国内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济南及周边的餐饮业、酒店行业、文旅业、商业等一众产业得以发展,旅行社也制定了以“山东美术馆”为特点的旅游线路。济南国际双年展成为了宣传济南的城市新名片。

(三)艺术生态方面

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以“和而不同”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将齐鲁传统文化与当代前沿艺术相融合,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生态。它充分展示了济南城市文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传递了济南文化底蕴和竞争优势,从而优化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当代艺术生态。未来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将会对我们的艺术思想和文化表达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四)城市文明方面

面对人类共同经历的全球挑战,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逆势而上,用艺术的力量抚慰大众心灵,增强了城市的凝固力和影响力。在“和”的文化理念之下,创新思想与传统文化精华碰撞交织迸发出夺目的文明之光,东西方文化也因“和”而交融。本土与非本土的艺术家用独特的技艺和具有国际视野的眼光将“和”文化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当这些作品逐一展示在观众眼前时,观展的观众有了极强的代入感,也让前来参展的国际友人对“和”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悟,落实了我国提出的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倡议,也为济南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建构了新的台阶。

(五)市民生活方面

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给广大市民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知提供了更多选择。让“逛美展”“打卡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使展览从文化艺术层面的活动“出圈”,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游览与艺术欣赏的新平台。它带动了社会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参与其中,并激发出了更加丰富、活跃、澎湃的文化思考。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们将他们的作品带到济南国际双年展展出,也体现了艺术家对于“和”这一主题产生的共鸣,形成了一种文化艺术展示的多元性理念,是一种全球文化对话的新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

五、结 语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顺利举办不仅推动了济南城市发展的进程,同时推动了山东乃至中国艺术策展理念的进步,为新时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新时代中国艺术的国际化融合增添了新的平台。其本质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核心,并与世界当代艺术相衔接,兼具中国传统思想和国际视野。本文通过分析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核心策展理念和成功举办经验,对弘扬本土城市文化和区域城市艺术有一定的促进和启发作用。

对于广西来说,济南国际双年展的成功极具借鉴意义。广西城市地区的艺术展出水平和民众的艺术文化素养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广西缺乏国际化展出交流平台,缺少举办全球性展演的经验,缺失世界性展陈策划的理念。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的成功案例可以为广西文艺界策展理念和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创新范例。广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民族文艺资源,既是民族地区,又处于我国西南和华南经济圈的交汇之处。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它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较多的联系,尤其是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再加之八桂大地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潜力,使广西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与发展前景。广西可以从济南首届国际双年展成功举办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吸收、优化,建设属于广西特有的本土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国际化的文艺策展、展陈、交流、融合的平台。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济南
关于策展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