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探索
——以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

2022-02-07季俊夫马玲君廖小军胡小松

农产品加工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季俊夫,马玲君,李 文,廖小军,胡小松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根据2013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教研[2013]3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也是研究生专业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首先就要深入改革培养模式,加快建设培养实践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实践教育资源和完善实践培养条件[1-2]。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农产品原料贮藏与保鲜、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多方面相关联的专业学位。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目标,为相关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宽口径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科研创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3-5]。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训过程。高质量的实践训练有效保证了该专业研究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加强了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与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6-7]。但与此同时,培养模式的深入改革也对高校建立实体化实践基地和完善校外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目标建立持续稳定的实践地基或校外产业研究院,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8]。因此,以中国农业大学首个在外产业研究院——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为例,依据过去3年培育的49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为示范,探索“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模式,以期为提高全日制农业硕士实践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

1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必要的校外科研实践硬件条件

在解决产业实际科学问题过程中,不完善的硬件平台往往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在通常远离学校的实践基地,大多数企业很难提供完整的实验平台,致使专业研究生无法高效率地开展相关实验,部分学生甚至不得已往返于学校本部,这就违背了实践培养的初衷,也影响了研究生完成实践课题时的信心。

1.2 缺少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

在长期规模化的实践实训中,制定合理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是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尚缺乏相关管理标准,也缺少实践顺畅运行的保障机制。部分专业研究生虽然参与了教学环节,但只满足于完成基本学分或课题,全过程培养中对于研究生的考核、监督、评价等机制仍不健全[9-10]。

1.3 缺少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保障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但通常学校的指导教师距离实践基地较远,与研究生日常沟通受限,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此,如何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常驻实践基地,以及遴选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高工作为校外导师是解决师资问题的关键。多数高校对于常驻实践基地教师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政策尚不明晰,而对校外导师的遴选程序也缺少相关制度[11]。

1.4 整体社会服务能力薄弱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偏重于理论基础研究而忽视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相关行业背景和产业社会服务经验。这会导致部分教师在指导专业研究生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为标准,过分强调科技论文的产出而无法解决产业实际问题。当以发表SCI论文为唯一导向的专业研究生将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实践学习中,进而严重影响培养质量[12-13]。

2 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实践基地模式研究

2.1 拓展实践教学硬件资源,建设现代食品产业研究院(解决实践硬件条件)

针对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创新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建设校外产业研究院势在必行。完善的硬件基础平台将大幅度提高校企联合紧密度,为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提供了实际载体。通过对比考察,基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农产品加工领域优势突出,选择江苏省兴化市食品开发工业园区作为合作对象,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

兴化市省级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5万m2,入驻企业14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主要涉及火锅食品、植物油加工、面粉加工、方便食品制造、脱水蔬菜、啤酒麦芽、奶业制造、畜禽水产品饲料等多种类产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7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近3年,开发区食品加工园区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达46%,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5.6%。为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健康食品的生产水平、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满足人民健康生活需要的高端食品,兴化市政府急需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探索在健康食品产业中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新工艺的应用、新业态的研究等。因此,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重点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其占地面积超过1.47 hm2,总建筑面积9 000多m2。研究院下设食品技术研发中心、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成果推广中心等核心部门,另建设2 000 m2产业中试、小试平台。依托江苏省级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开放式创新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2.2 实施“二元一体四融合”实践教学理念,深化“一人一企一课题”全过程培养方案(解决实践师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中国农业大学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兴化)设施设备条件、生产技术及管理优势,以生产实践为导向,努力专业研究生实现产、学、研、培“四融合”,贯彻实施“校内与校外”“课堂与实践”“科研与应用”二元一体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基地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制订了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办法,规范化、创新化管理,满足实践基地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及改善管理水平;联合实践教学单位引进激励机制,调动基地管理人员和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教师及研究生在承担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中试和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利用基地人员技术优势创造经济效益,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实际生产开发。目前,基于兴化地方食品产业特色,设立5个实习研究方向:果蔬新型加工技术与研发方向、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方向;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方向、粮食加工与发酵应用方向和健康乳制品工艺与研发方向。现已有超过50家食品企业加入产业研究院实习实践群,共有40位校内资深教授和校外企业高工担任专业研究生全程指导教师,完全满足专业硕士“一人一企一课题”的全过程培养方案。

2.3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多机制实践教学管理改革(解决校外实践管理问题)

建立校外实践网络化管理平台,提高分散实习的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该平台,产业研究院可以宏观把控,发布实习相关规定、实践教学相关资源、新闻,链接食品行业相应法律法规;教师可以流动式驻厂指导,进行远程管理和答疑解惑;实习企业单位可以及时向产业研究院、指导教师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则全过程参与实践,通过平台讨论交流并接收检查和辅导。

建立多机制管理制度,使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践基地日常管理严格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相关文件和教学规章制度,以及研究院内部管理规定执行,规范实践教育、实践质量考核与评价、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管理内容。学生前往基地实习前,学校和基地首先联合开展安全教育、实习注意事项及相关应急措施培训,并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一方面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生安全,另一方面保障基地的权益,尤其是保障基地研究院的知识产权全有。强化实践基地双向管理,研究院与学院成立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校地联系会议,共商培养人才的方案,交流培养人才的经验。建立学生实践考核制度,强化实践技能考核,建立校外导师的考核制度,遴选合格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14-15]。

“二元一体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 “二元一体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3 实践基地建设长效机制成效

3.1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专业研究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对食品行业的了解,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通过实践学生养成了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参与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班、前沿科技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参与起草技术草案、工作总结与技术报告等工作,学生的写作与总结归纳能力明显提高。截至2021年6月底,产业研究院已培养专项硕士研究生49名,完成49项应用型论文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1篇,申请专利18项,其中授权5项。学生实习实践时间累计超过100 000 h,参与协助企业技术革新20余项,参与企业技术培训、研讨会50余次,参与根据工作总结及技术报告撰写工作30余项。这为实践基地在未来学生培养的长效建设和持续改进方面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3.2 科研服务企业,知识回馈社会,社会效益明显

近3年来,紧紧依靠地方食品产业特色开展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孵化、项目投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工作。组建5个不同研究方向团队,在2017—2021年间产学研对接地方企业450人次,成功举办2018年度兴化市健康食品产业论坛,2019年兴化市金秋校企洽谈会,2019年兴化市乡村振兴洽谈会,2020年中国调味品大会等。有效促进了学院教师与地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38项,正式签订横向合作19项,合同经费共计960万元。助力13位青年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其中4位教师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泰州“双创人才”称号;1位教师挂职兴化市开发区副主任,并获得“荣誉科技镇长团团员”称号。重点开展联合利华植物肉产品研发,浓汤宝系列产品改良,盒马生鲜冷冻鱼丸研制,大麦若叶系列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学研联合项目,助力地方企业获得“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加工示范基地”称号。《新华日报》、《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家、地方媒体多次报道产业研究院的社会服务成果。这为实践基地未来持续进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模式和案例。

3.3 实践教学制度改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产业研究院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制度上做出了重大改革,健全了学校和产业研究院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近3年内,产业研究院制定10项改革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效保障了“二元一体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与实施。在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的示范下,学校持续推进建设不同学科地方产业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制度的改革为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管理措施和理论基础。

4 结语

基于“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是保障校外实践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撑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探索,这对高校培育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专业硕士实践基地的长效建设,有效调动了专业研究生学习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了校企产学研合作,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涉农高校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