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2-02-07王渊敏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4期
关键词:行政资产部门

王渊敏

无锡市新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苏·无锡

为了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需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控制,避免出现资产闲置、管理不当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内部制度等方面的科学谋划,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性、科学性,通过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内部资产资源耗损,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能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义

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对内部固定资产加强核算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登记入库以及计提折旧等方面的信息准确性,保障固定资产账实相符,避免固定资产因为账面数据与实际不符而产生的管理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对固定资产做好定期清点以及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和原则控制固定资产的总体数量和新增数量。固定资产采购应受到当年部门预算和管理制度的双重控制,避免因固定资产购置引发超出预算等问题,提高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合理性。通用设备应按照单位人数及固定资产限额标准进行政府集中采购;专用设备应按照工作需要提出采购申请,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定同意,方可进行采购。原则上在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应进行集采;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不能覆盖的项目,经批准可自行采购,并且保证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以及价值能够满足单位的运营需求。

增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力度,减少盲目购置行为,在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之外,还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符合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率大幅度提高,避免出现固定资产闲置等问题。尤其是伴随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及业务活动时,需要借助电脑等硬件设备以及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很多仪器设备与信息化工作方式相关,但固定资产中相应的仪器设备淘汰速度较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步骤、规范化地开展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以及新增购置工作,并在购置工作中考虑因技术更新导致的固定资产更新加速及折旧老化等因素,避免因预算松弛导致的盲目过量采购、资产闲置等问题。

借助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提高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过去单位不重视精细化管理工作,因此政府性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注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除了可以为单位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还可以对财务规划及资产使用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内部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水平,减少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管理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优化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工作和财务规划合理性的提高,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随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等问题能够得到一定改善,实现从购置到调拨、使用及处置的全流程监控,加强固定资产的回收利用和保密处置,避免出现单位数据丢失风险及内控风险,保障固定资产流程管理的合法合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点

1.完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政府会计制度不断完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转变提升。在政府会计制度新的要求下,单位应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内控管理要求的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现行管理需求的契合度,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对内部管理提供实际支持,继而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制度内容进行完善。

尤其是在财务会计工作中,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开展财务控制工作,这就需要单位转变以往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工作思维,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的责任进行分解落实,重视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核算以及后续计提折旧等方面工作,提高固定资产记录数量以及价值的精确度,按月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月报分析,按年对单位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年报分析。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根据各部门的反馈情况,确认固定资产管理方向。对单位固定资产要及时进行标签化管理,明确各项资产的实际使用人及使用部门,提高对单位资产的责任落实程度,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责任推诿现象,有效实现固定资产的责任归属及流程化管理程度。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内容涉及岗位以及部门较多,除了需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等方面进行完善,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验收以及处置等方面做好责任细化与确认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仓制度,确保资产的处置安全和提升回收价值,避免资产浪费、充实非税收入。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中,可以有选择地在单位内部进行专门的问卷调查,借助这一方式了解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向以及日常业务对资产使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做好内部固定资产的记录管理,保证资产入账、计提折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权责发生制工作需求,应当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强化内部人员配置,对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责任明确后,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岗位,做好关键环节的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配置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配置专业人员之后,岗位员工需要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领用等方面做好专门记录,确保固定资产足额入账、价值准确、分类合理、折旧年限定义科学,提高数据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做好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定期检查,将固定资产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帮助财务部门了解目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针对部门间固定资产存在的调拨管理及部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应由各部门提交调拨资产及处置资产申请,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由固定资产专管员依据动态资产处理申请,在资产系统进行相应操作,及时告知经办人员资产流程轨迹,方便进行单位资产的后续安排。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单位内部也应当做好专门的绩效指标的制定工作,参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本部门年初预算以及固定资产账实盘点匹配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打分,以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优化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环境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固定资产的相关工作主要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在新的管理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能仅靠财务部门负责,而是应形成单位综合部门牵头、财务部门辅助、其他部门协调联动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权责发生制的实施才具有可行性,资产账实相符才有意义。因此,基于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各单位内部需要提升工作意识,看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优化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环境,提高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以综合部门为核心,实时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达成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使各单位切实掌握本单位整体固定资产实物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够适应目前的政府会计制度需求,减少固定资产资源浪费的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等方式,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单位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对培训情况进行专门的考试考核,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向,从而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主动配合财务部门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另外,在单位中应当建立针对资产管理的专门问责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专门进行责任追究,以强化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机制,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适当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原则进行扩大和延伸,将单位资产较大的、有固定资产管理形态的部分资产也纳入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中,避免低值易耗品等资产的无故耗损,避免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浪费行为。对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来讲,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并未受到重视,因此在前期的固定资产统计过程当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在这一阶段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资产清查盘点小组,帮助财务部门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内部资产开展系统的统计清查工作,建立基础资产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开展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以保证后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3.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实现对固定资产变动情况的实时跟进,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注重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由本单位所在区市财政部门牵头,将各政府主管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因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引起的部门间固定资产调拨流程都在一个信息化系统内流转,方便跟踪资产的使用去向,降低管理难度。建立并完善资产管理系统,要对单位内部资产进行全面摸排,包括本单位拥有的房产土地等情况,并将建立时点的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准确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卡片情况做好录入以及及时的信息变更工作,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系统和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单位新增资产、调拨、处置资产生成凭证以及每月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生成凭证自动带入本单位月度账务中,并将资产系统和账务系统进行系统对账,及时检查资产账务处理的准确性,保证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能够及时反馈到资产账目中。通过这一方式,固定资产能够实现动态化的监管,并且所有流程系统化,方便以后跟踪备查,也确保了资产管理和动态流程审批的规范性,更加符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借助专业化的信息人员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与专门的第三方信息系统机构相互合作,做好内部资产管理系统的模块研发和系统优化工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政府采购系统进行有效衔接,使双系统进行信息更新时实现内部数据的实时共享。对于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层层审核备案后再进入政府采购流程,也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流程科学、方式规范。对于固定资产前期购置以及后期的报废等情况,做好信息的全流程跟踪,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具有战略性,从前期采购需求以及后期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等全流程出发,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统筹规划,使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与单位的管理需求相互契合。

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是引入专门的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主要目的都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管理的时效性。因此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当保证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明确。因购置时间较长,前期管理不规范,当前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大量固定资产未入账、未正确记录价值、实物资产与账面资产难以匹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做好专项清查核算工作,通过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清查机制,了解固定资产当前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在后期的管理工作当中借助内部审计、专项巡查等监督方式,定期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核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用的固定资产能够全部纳入系统化的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情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调剂机制,就固定资产的跨部门使用等方面做好流程设计优化,将调剂需求信息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进行公示,实现机关各部门资产资源信息的补充互补,提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有效压降部门公用经费,节约部门运转类经费用于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对于部分闲置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可以探索通过政府公开平台公示信息进行对外出租,或调拨资产给国有企业,借助国有市场主体的灵活性、经济性和专业性,有效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盘活政府资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价值。

四、结语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目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以重视,通过合理规划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政府资源及资产的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行政资产部门
行政学人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