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时代新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2022-02-07□董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时代政治

□董 优

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复杂,此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职能”,通过工作方法的创新,推动高校学生认识、认同、感悟、奋斗新时代,并敢于且能够承担“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责任。

一、培养时代新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首次提升到了战略任务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要重点落实对能够负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时代新人进行培养[1]。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波动更明显,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与难度,也推动其在高校教育中地位的升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完成与新时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相匹配的时代新人培养,这不仅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展开提出了更多挑战,也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清晰、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理论教育课程的展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能够让高校学生深刻认识、理解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历史方位,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教育,促使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展开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发展方向、国家方针战略等,并自觉承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二)爱国奋斗的实践引领作用。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路径,其在宣传爱国奋斗精神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此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行为中具有指导性与实践性的作用,有效推动爱国奋斗精神在学生心中进行内化,并对其外在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

(三)无私奉献的示范先锋作用。2020年新年伊始,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抗疫精神”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抗疫精神”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场战“疫”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的鲜活素材,为当代大学生上了具温度和价值的生动一课。疫情爆发时,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人民解放军、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只身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勇挑重担、顽强拼搏,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冲锋在前,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

三、面向培养时代新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依托国家战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高校办学与发展中,国家教育战略是必然遵循的内容,需要彻底贯彻落实。在培养时代新人视域下,国家育人战略有所调整,因此,高校必须要明确、贯彻国家顶层设计,对思想政治教育体体系进行优化调整[2]。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在把握显性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将隐形教育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促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指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例如,可以依托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作用完成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此时,依托教师与榜样的价值观、思想理念、道德素养,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潜移默化地完善学生思想认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更好发展,以此达成“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

(二)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上文中强调了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教师也不能忽视显性课堂教学在推动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面发挥出的作用。此时,应当重点把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价值,“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历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及凝聚力。例如,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历史史实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近代先进历史人物传记,并编写读后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资料收集与课前演讲等。与此同时,还要强化对高校学生的时政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学生对“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认识,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新任务、面临的新矛盾、肩负的新使命与新任务。

(三)构建良好与正确的校园文化。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展开,并全方位地贯彻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需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起良好、正确的校园文化,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学生的价值追求与自觉行动指南。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校园文化机制中,依托校训、校园人文精神、校园网络文化、校园制度等形式,提升高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践行。例如,可以定期展开志愿者服务、敬老院孝亲、社区帮扶等活动,增强高校学生的整体素养。第二,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定期选拔青年大学生楷模,结合时代楷模、优秀青年人物的事迹进行宣传,使用宣传板、广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多种手段,在校园内完成正能量的广泛宣传。

(四)强化高校教育“课堂思政”进程。“课堂思政”体现了文化育人与人孕育文化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3]。其中,要推动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例如,可以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爱岗敬业精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组织不同专业学科的骨干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结对,促使文科教学、理工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探索各个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通性,全方位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五)以“青马工程”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高校“青马工程”是培养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载体。“青马工程”的实施,更有效地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途径,更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优中选优,培养青年学生骨干,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实践等方式,大力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创新实践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具有使命担当的新“四有”青年,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六)融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1.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教育联动机制。

(1)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教育。高校要牢牢把握网络阵地中学校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展开舆论引导,避免事态在网络中进一步发酵。同时,着重宣传先进人物、优秀作品等,并积极组织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在国庆期间,可以组织“我与国旗合影”的活动,并让学生将作品发送至专门的微博话题或微信公众号中,由教师、学生干部整理后发布推文,实现线上线下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

(2)实现课内课外的协同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融入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并在课后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为学生应用相应理论知识提供实践平台。

2.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中,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学理分析、安全意识教育、安全风险防范。其中,在安全学理分析中,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意识教育中,让学生掌握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变化、规律、特点以及地位等;在安全风险防范中,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中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大学生做既有美好情感又有大爱情怀的奉献者,做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思维深度的思考者,做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卓越见识的创新者,做既有新颖想法又有具体办法的实践者,做既有聪明才智又有道德教养的有为者。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融媒体”和课堂教学主渠道等教育载体,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速度与温度,塑造主流的价值观念,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通过依托国家战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构建良好与正确的校园文化、强化高校教育“课堂思政”进程、融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质量,为“培养时代新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时代政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