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生态体系的构建

2022-02-07唐澄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信息管理高校学生

□唐澄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飞跃,高校师生互动模式、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高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也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贯彻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探索高校学生信息管理模式,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丰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和教育治理能力,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生态体系构建的意义与难点

(一)高校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师生对高校信息化管理需求也日益提高,给高校既有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方法和手段进行学生管理,构建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实用性的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把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进一步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利用率,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二)构建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生态体系的难点——生态是信息化管理最大难点。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作为学生管理的新形式,不仅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传统管理方式与信息化手段在管理对象、管理模式、管理效果上的融合与提升,更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化管理生态的形成。目前各高校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方式,普遍是管理者通过各类信息化工具,如网络社交平台、各类新媒体平台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管理,其本质仍然依赖于人工管理,并没有塑造出新的教育生态。在新型信息化教育管理生态中,学生应占据主体地位,用户体验得到重视,教育内容质量不断提升,信息收集更加智能化,教育形式适配于更多场景。因此,将学生管理的模式逐渐从单一主体管理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管理对象从单一学生管理部门发展为各部门协作式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与精细化,是构建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生态体系的主要目标。

二、高校学生信息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困境

(一)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的现状,按照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备,已具备成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涵盖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能够实现学生从录取到毕业全方位培养的数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各个培养环节都已初步具备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系统尚未在架构和数据上实现交互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后勤、财务处、招生就业处、信息化建设处、图书馆、保卫处等,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不断细化,对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学生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学生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趋于完善。现阶段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处于领军地位的部分高校,例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不仅在学生的各个培养环节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校内各相关部门依照职责对全校学生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和使用,并且进行实时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架构上和数据上实现了共享和交互。

(二)目前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的征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效果。

1.目前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以考核为导向,缺乏科学的规划。高校现行管理模式中多采用年终考核和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为导向,将具体考核指标作为唯一标准,导致工作量多,却不能体现出实际效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管理项目越来越细化,但是高校实际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学生管理队伍的主要成员是辅导员,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例约为1∶200,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又缺乏科学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规划,导致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持续不前。

2.实际工作以事务管理为中心。虽然在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初步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但是这些信息化手段普遍用于学生选课、日常统计、进出校园管理等方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运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生的理念仍是以事务管理为中心,各类信息化手段成为了师生间传递消息的“工具”,各类网络平台信息杂乱,群聊、口头传达、面对面告知的传统方式仍是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方式,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所发挥的效能不明显。

3.信息化建设中资源重复占用。由于早期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导致校园内硬件、软件重复配备,信息化建设中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多部门拥有不同管理系统,无法兼顾各部门实际需求,不同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化规划融合度不高,学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低,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4.管理模式缺乏反馈渠道。高校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注重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定和实施,管理模式呈现“金字塔”型,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逐级向下,学生作为主要管理对象,管理模式中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反馈意见的重视程度不足,管理重心无法下移,没将学生评价作为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给予平台保障。

三、高校学生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在高校学生信息化建设中,高校要对现有的学生各项管理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评估,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共同建设,有序推进学生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广大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信息化管理意识,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便捷化、智能化、科学化信息管理生态的需要。

(一)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信息管理制度。以学生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立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服务、生活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将学生管理的实用性、有效性和用户体验作为参考指标,科学制定学生信息化管理改进和提升规划,为大学生提供细心、贴心、暖心的信息化服务。

(二)改善学生信息化管理环境。把握构建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是促进主要管理业务流程信息化,另一方面是保障管理过程信息化。对大学生的管理过程应当服务于学生的主要业务需求,而学生主要管理业务的实施效果则取决于管理过程的优劣。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管理过程精细化,将信息系统运用于整个学生管理体系中,推动高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自适应型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学生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其难点在于如何将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融入信息化体系,不断凸显信息技术的育人合力,推进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内涵发展。一是要紧扣学生需求,拓展延伸服务,提高学生黏度;二是要紧跟时代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聚焦多种业务场景,为师生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营造校园品牌,提升师生的认可度,进一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在信息管理基础上构建协同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数据的智能应用,实现学校、家长和社会广泛连接与信息快速互通,使各级教学机构和校内外群众可以深入地参与教育治理过程,营造长期的互动氛围,构建高校学生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运用数据的智能分析,勇于创新工作路径,探索并实现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以智慧型、智能型数据引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五)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为提高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和问责机制,培养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开展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教育,以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为主导,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与培训。构建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促进高校教育管理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现代化管理。

四、结语

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推进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提升学生信息化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是一个动态的、自适应的、不断优化的过程。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探究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并致力于开发出一个适应教师科学管理、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师生融合的教育管理系统,真正体现高校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价值理念。

猜你喜欢

双一流信息管理高校学生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在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