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构

2022-02-07贺晋秀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

□李 娜 贺晋秀

伴随着我国师范类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范学生教育专业化程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者对教师队伍的培育提出疑惑,认为学生在教育素养和师德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这种质疑我国不断完善师范专业认证的标准,并提出教师教育革新的建议,进一步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鉴于此,以师范学生师德师风培育为核心,不断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为师范生专业能合理的培育提供保障,推动师范人才的稳步发展。

一、师范专业认证背景

近几年,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针对师范类院校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并以江苏为试点,逐渐在全国单位内进行教育改革,并颁布关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文件,对师范类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规范师范专业课程管理和评价的方式。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育的根本在于优秀教师的培育。所以,我国教育部一致强调强化师范类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明确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这类问题。我国师范院校应针对国家教育方针,重新制定人才培育目标,调整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内容,以满足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针对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下,进行思想政治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布置,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全面革新,具体涵盖教学评价、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实践课程时长控制、教师考核认证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了解和调查,分析教育课程实施误区和课程内容纰漏,并针对问题依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探索改进的方法。只有师范类院校在教育理念上,得到进一步的转换,并真正认识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才能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所实施的一切优化措施和方法。

二、师范专业认证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现状分析

(一)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课时较少。当前在教师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需要依据完备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未来从事教师岗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想使学生顺利完成就业,除帮助学生获得较强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育学生师德,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多元化训练方法,解决教师训练方法单一的问题。然而,在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中,由于受到传统人才培育理念的限制,在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设置上,容易出现实践课时较少的情况,不利于对学生操作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在课时设置上,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没有针对教师认证标准,合理安排实践活动,且缺少相应制度的约束保障,学生无法获得实践学习的机会。具体而言,思想政治课程实践主要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实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认知教师所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师范类院校只有不足20%的思想政治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15%左右学生参与过课内实践,表明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实践教学仍处于课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在课外实践中,实践方式包含实习活动、培训活动、顶岗活动等。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师范类院校学生参与校外实习活动的不足10%,表示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师资队伍支撑力度不足。在教师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为全面提高教师培育的水平,我国颁布相关培养计划制定的意见,并明确指出师范类院校学生作为未来走向教师岗位的人才,在完善其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师德的培育,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为其完成就业,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师范生的榜样,教师的思想和能力会影响学生的教育理念,因此师范类院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师范类院校承担较为繁重的责任,在教育课程设置逐渐细化的情况下,现有教育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方式和课程来进行的,对于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还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造成师范生思想政治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教学实践配备的设备和资源,还没有形成规范,降低学生师德培育的质量。在专业认证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要求,主要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完善,在思想政治理念传达和实践规定组织上,都能够由教师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学生职业能力,成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中的榜样。

(三)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方法陈旧。西方教育学者认为,学生完成课程内容学习后,学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认知,在思想和精神层面得到什么样的改善,取决于学生参与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这种教育思想要求要想在师范专业认证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保持先进的思想,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能,通过与教师的配合和交流,完成对思想政治理念的理解消化,以及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环境中,大部分教学活动中“以教定学”的方法仍然普遍存在,以固式化的思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讲解,使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研究的主动性,逐渐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思维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锻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认可度不高,对自身道德水平上的发展规划不够规范。另外,针对我国思想政治变化,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理论时,应引入案例并采用趣味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深度理解的欲望。但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因为较重的教学压力,在课前缺少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创新教学法如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使用的频率不高,难以对师范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素养上的沉淀。

三、师范专业认证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模块构成。师范院校学生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充分考虑师范学生就业需要,将思政理论贯穿人才培养始终,以更加完善和合理的教育课程体系为支撑,完成对师范学生师德师风的培育。一是在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院校可依据知识更新内容,加强对师范生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的构建,发挥通识教育的优势,以基础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带动学生能力发展。可具体将必修课程分为人文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可安排传统文化导读、政策和心事分析、军事理论等内容,而职业能力课程可安排心理学、社会关系学、教育学等内容。二是在专业必修模块中,可将重点放在思政制度讲解和政策分析上,主要目标为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变化。同时,培育学生在教育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建设良好的师风,完成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可针对师范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将课程开设方向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教师岗位设置教育心理学、学生辅导、教育改革实践课程内容,二是针对学生专业发展,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研究、中国政府和政治、资本主义专题等内容,使学生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完成自主选择,更好提升自身教师专业水平,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根基。

(二)更新教学方式,融合思想政治知识与职业价值观。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师德品质和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会针对过大的学习压力,表示出不愿意选择教师行业的思想,这部分学生在职业观念上不够坚定,需要教育教学以创新为动力,促进思想政治知识和职业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师德师风的构建提供帮助。一方面,在思政理论传达中,教师可选择用案例展示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和分析优秀教师代表,在职业中获得的成就,以及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然后可引导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知识,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强化学生职业理想,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的道德素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到实习学校,由学生担任思想政治教师助理,了解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课程实施阶段所需要的准备,并学习教师严谨的态度和职业品行,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改进以教材内容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应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师生对话的环境,保障学生在创新课堂中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双向发展。

(三)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师教育水平。传统师范教育侧重在专业内部实现知识传递,忽视对学生师德师风上的严格要求。而在教师专业认证的要求下,要想实现教育教学转变,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对学生师德师风培养的评价要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达成阶段性的指标后,院校可在内部进行循环评价,使更多教育课程了解其方法,增强参与专业认证积极性。另外,要提高专业教育的自觉性,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针对学生思想政治知识消化程度,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学生职业发展作出规划,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形成更加完善的评价长效机制。

四、结语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完善,对高校人才培育提出更为全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依据认证标准进行教育改革,不但可增强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能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更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师德师风建设与专业技能融合的培养模式,改进师范生在职业理想上,以及专业技能上存在的认知误区和问题,使教育教学更加集中于师范生能力素养的提升,进而更高质量地达成人才培育的整体目标。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