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优良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2-02-07王宇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政治传统

□王宇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建设过程中所锻造出来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力量。我国要坚持实施以文化育人的战略,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高等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积极顺应现代化的社会环境,文化语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关联,积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巩固传统文化根基,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环境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优良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入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底蕴,优化教学环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孕育的文化根基,是人们解决各类问题的重要思考方式和途径,也是中国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几千年来,传承传统道德的核心一直是我国人民实现思想团结的精神支柱,也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最佳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式教学。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先进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先进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党,树立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

(二)有利于提高广大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完善其人格。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孟子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高尚的品质正是每一位新时代大学生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思考问题的准则,并践行其中的优秀文化。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基石,一个人一旦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便会在心中形成长久的认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契机和重要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提高个人修养。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西方思想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各种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涌入人们的思想体系中对中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在这些涌入的文化中,不仅仅包括先进的思想文化,还融入了其他的负面影响,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不良的思想对广大学生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侵蚀,导致一些学生的理想信念缺失,贪图享乐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更甚者有是非观念混乱,诚信意识淡薄,审美情趣低俗者。而这种思想在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普遍的流行。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将不断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将导致民族文化走向衰亡。因此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积极在课堂中开展引用,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充实。避免不良思想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侵蚀,提高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质量,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三、现阶段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

(一)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严重。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家庭受到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越来越明显。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其人生观、价值观、竞争观等为人处事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的影响不仅仅包括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不乏负面的情绪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例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存在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这其中所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二)师资队伍建设无力。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是以大班授课的形式开展的。所谓大班授课,就是将几个相同或相关的专业班级安排到同一间教室,进行统一的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下,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数百名学生,很难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单独辅导。而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许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而是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任务布置到辅导员或班主任身上,也很少有学校会将其落实到专业课程中,不能针对每一专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了日常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开展,对学生个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为关怀力度不足。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以往接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千篇一律地被动接受着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很少会对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种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是迫于无奈的。许多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逆反的倾向。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强制性又使得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也就进一步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消极的效果。

四、发挥优良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作用的路径

(一)搭建文化育人平台,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带头作用。一是要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染力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搭建学生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和空间,通过官方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线上互动。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教师,对公众号进行审核,由学生投稿,教师审核的方式进行运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积极互动,促进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例如通过开展家风家规家训的征集与宣传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家庭的优秀文化进行展示,或搜集名家故事进行分享。从而实现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二是要对文化育人的具体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从教学材料的选取方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教师可以从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案例,在课堂内外进行分享。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二)发挥革命历史文化的整合作用。革命文化一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主要包括:中国红军在革命时期所遗留的遗物、遗迹等物质性文化遗产和相关的革命事迹和内容等非物质文化精神。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和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精神,通过向学生推荐或播放相关的文艺节目、影视作品、公益广告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让学生理解今天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认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可以积极借助网络媒体,利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将大量的革命文化资源上传至网络,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互联网络,将网络建设成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赋予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大众化的全是让学生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考问题的一项准则。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博物馆或纪念馆,身临其境的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需要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求根基。不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诉求,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水平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政治传统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