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只想跟老天爷抢儿子

2022-02-07雯慧

妇女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友实验室儿子

雯慧

晴天霹雳——儿子罹患发病率十万分之一的罕见疾病,且全世界尚无上市药品和成熟治疗方法

1991年出生的徐伟家住云南。2009年6月6日,随着儿子灏洋的出生,徐伟实现了儿女双全的梦想。这激励着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期望自己的电商事业更上一层楼。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灏洋8个月大时,罹患门克氏病。门克氏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疾病,患者系由基因突变导致铜转运蛋白失常,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因为铜缺乏将逐渐退化,引起肌体发育和功能障碍。现有产前诊断手段很难筛查出来,新生儿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患儿出生时一切正常,多在2至4个月逐步出现症状:头发卷曲、生理功能退化、精神发育迟缓,平均寿命仅为19个月。更要命的是,针对该病症,迄今全世界尚无上市药品和成熟的治疗方法。

灏洋的基因检测报告出来那天,医生查了半天资料,一边摇头一边把病历递给徐伟:“没法治。”

徐偉和妻子难以置信,随即赶往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复查,再次得到确诊。他们决定住院治疗。

一家三口在北京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灏洋的体重一天天下降,瘦得只见两只铜铃大的眼睛。更让人崩溃的是最后的检测结果,灏洋体内铜含量只提升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点点,没准儿还是误差。夫妻俩很失望,决定回家。

徐伟在北京期间就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进了一个门克氏病友群。他了解到,门克氏病目前在国内尚无治疗药物,只在美国、中国台湾有两家医院推出了医院制剂组氨酸铜,能延续患者生命。这两家医院也对外地患者提供服务,但组氨酸铜无法邮寄,需患者到医院自取。有门路的患者家属联系上医院后,病友们轮流派代表去买药,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买药渠道。

徐伟从一位患者家长那里得到一支20毫升的组氨酸铜,给儿子输入0.5毫升的剂量,儿子体内的铜元素便明显增加,精神好多了。但按照每天0.5毫升的用量,20毫升只够用一个多月,孩子很快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我要跟老天爷抢儿子——从租借共享实验室制药到自己购买设备、配置药品,从利用翻译软件研究论文资料到参加成人高考,他用不懈的努力创造了生命奇迹

徐伟联系了好多家制药厂,希望药厂能生产组氨酸铜,但药厂的答复几乎相同:患者群体过小,不值得投产。只有上海一家药厂同意商讨,提出总费用至少需要80万元,但要3-6个月才可能有结果,这让徐伟难以接受。

在去上海的医药公司谈合作时,徐伟偶然得知医药公司所在的工业园区内有个共享实验室,一天的租借费是1.4万元。徐伟决定租借实验室自己配制组氨酸铜溶液。为此,他研究了大量的有关组氨酸铜的论文,有的论文是外文版的,用软件翻译后他还是看不太懂,就采取关键词搜索的办法,对内容进行交叉验证,来确定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最终,他把经过“自我验证”的论文资料数据交给共享实验室,由对方配制组氨酸铜溶液。共享实验室收到数据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配制出了第一批组氨酸铜溶液。

晶莹透亮的“救命药”让徐伟感到无比神奇,他先在两只小白兔身上试用,因剂量超标,两只兔子死了。他又买了三只十几斤重的大兔子,把其中两只刷上红、蓝色,分别输入不同的剂量。兔子安然无事后,他又偷偷地给自己注射了一定剂量,观察了3天没有异常,才尝试给儿子注射。两周后去医院检查,灏洋的肝、胆、肾功能皆恢复正常,徐伟长舒了一口气。

更让徐伟兴奋的是,配制组氨酸铜溶液的过程并不复杂——在共享实验室,他全程跟踪,记录了配制过程,如果有设备,他认为自己也能独立配制出来。

徐伟核算了成本,租借实验室,加上往返上海的费用,要2万元起;组氨酸铜只有56天的保质期,意味着每两个月就要跑一趟上海,一年下来要花费十几万。如果自己配制,能大幅降低成本。和时间赛跑,不容他细想,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网上搜寻共享实验室的制药仪器,包括分析天平、磁力搅拌仪,还有储存药物的低温运输箱等,所需全部设备仪器的购置费加起来不过两三万元。

但徐伟只有高中学历,他要自建实验室、配制药品的想法遭到家人集体反对。父亲说:“专家都不做的事,你能做好?做药品要试验,紧急关头,绝对不能再把大人搭进去!”父亲劝徐伟不如好好地陪护小灏洋生命的最后阶段。更有亲友让他放弃——趁年轻,再生一个。

小灏洋长期躺卧,注意力比一般小孩更加集中,一对大眼睛滴溜溜地转。但在爸爸怀里,他尤其安静,不时露出笑容。

“儿子,我一定努力让你好好地活下去。”徐伟始终不能忘记自己9岁那年,跟着父母跑运输,因车速过快导致翻车,他全身多处骨折。休学卧床躺了一年多,父母忙于生意,只有爷爷奶奶照看他。那种被遗弃的孤独感深入骨髓,之后他就变得内向沉默了。

那次车祸导致徐伟的右腿肌肉萎缩到只剩一张皮包裹着骨头,医生断言他那条腿要废。徐爸爸不信邪,含泪让儿子挺住,每天在家给他掰直、扭转、弯曲,徐伟痛得惨叫。经过徐爸爸半年多粗暴“治疗”,徐伟神奇地站了起来。徐伟对妻子说:“儿子的眼神告诉我,‘爸爸,我要活下来,你不能放弃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

徐伟告诉爸爸:“你在我身上创造了奇迹,我希望在我儿子身上也创造一个奇迹。”

老人没再多说什么,任由徐伟在阳台的一角搭建起一间玻璃实验房。

徐伟重新学习中学化学,在网上学习有机化学的本科基础课程,借助翻译器一个词一个词地啃读外文资料,每天只睡4个小时。

在一片质疑声中,徐伟成功解决了儿子的供铜问题,小灏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随着探索的深入,徐伟发现国外有研究者提出,对门克氏病患者来说,伊利司莫铜能有效阻止脑神经退化。

在病友群中一位医生的大力支持下,大家集资从国外买到了相关的助溶剂,徐伟开始了伊利司莫铜的研究。这一次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前前后后在实验室投入40多万元。但在徐伟看来,有路可选总好过坐以待毙。他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确定无排斥反应后才给儿子注射。

用了三个月徐伟自制的伊利司莫铜后,灏洋的脑电图恢复了正常……

攀过了一座又一座险峰,徐伟再回头看,组氨酸铜和伊利司莫铜的制作如同小学生做实验。自制化合物时,他想到更好的研究室去探索,深入研究门克氏病。为此,他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制药的同时一科科拿下学历积分。

为给儿子治病,用完自己和父母的积蓄后,徐伟又贷款20万元。但他没有卖掉汽车,这是为了确保儿子万一有情况他能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徐伟带着儿子和父母一起住在昆明,一旦儿子有紧急情况,可以及时赶往大医院。妻子带着女儿住在老家建水。一家人周末才能团聚,妻子推着推车上的儿子,徐伟抱着五岁的女儿,一家四口走在一起,那情景温暖而隆重。有时,女儿会冷不丁冒出一句:“爸爸你偏心。”转身又对弟弟说:“弟弟一定会好起来,爸爸是科学家。”

诚然,尽管年近两岁半的小灏洋依然只能像小猫一样趴在大人的肩膀上,但医生仍然对徐伟说:“你已经创造了奇迹。”

感动各方——徐伟的努力为罕见病患者打开了一扇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有医学院学生给他留言:“谢谢你让我看见学医的意义。”

徐伟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他了解到国外有干细胞、基因编辑等疗法对门克氏病有重大治疗突破时,计划也尝试一下。试验时,他右手给左臂打针。试验通过后,他才后怕地说:“好怕有败血症,万一有事,谁来救治我儿子?”

到这一步,徐伟无法再孤军奋战,为了更好地做试验,2021年10月,他购入生物安全柜和高温灭菌柜,父亲帮忙请了吊车,从阳台吊入他们家。

越深入研究,投入成本越高。目前,徐伟急需5只试验用食蟹猴,每只售价22万元。不仅价格高,而且因为疫情,食蟹猴货源也是个大难题。

徐伟的努力给罕见病患者打开了一扇门,让大家看到了生的希望。很多罕见病患者和家属看了有关徐伟给儿子治病的相关报道后,在微博给他留言,请求加他微信,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为了解答大家的问题,徐伟建了一个“罕见病希望群”,每天都会抽时间与病友互动。也有人想研究罕见病,尝试看过论文后对徐伟感慨:“你太伟大了,这么难,你咋能看懂呢?”更有医学院学生微博给他留言:“谢谢你让我看见学医的意义。”

徐伟总是鼓励病友深入探究疾病,勇敢迈出自救的第一步。因为没有药厂会去研究某一种罕见病,但前期有研究数据再去找制药公司,推进药品研发的进度会快很多。

最近,徐伟想在昆明市内寻找一个免费的场所做共享实验室,他想把一些实验设备捐出来,给罕见病人及家属做研究使用。他说:“哪怕最终没有制备出药物,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即便某一天灏洋突然死了,他也没有白来世上这一趟,至少他让社会了解了门克氏病。”

随着媒体关注越来越多,各方资源找到徐伟希望为他提供支持,包括三家基因公司、一家细胞公司和一家医院。如果进展顺利,灏洋将很快进行基因替代临床试验,成为全国首个接受基因治疗的门克氏病患者。

徐伟竭尽全力救治儿子的壮举,被很多网友点赞,有的网友赞他是“男人楷模”“现实版药神”,并通过各种途径支持他。徐伟却谦虚地表示:“我并不像大家说的那么伟大。是因为国家营造了这么好的环境,才讓我有机会和老天爷抢儿子。我很感恩这大好盛世。”

接受采访时徐伟说,他想筹备成立一个罕见病患基金,将收到的援助留给更困窘的病友。徐伟的妈妈偷偷告诉笔者:“别看他貌似老成,你不知道他多少次因为孩子的并发症,因为制药的难,自己偷偷躲在车里哭。”

【编辑:冯士军】

他被网友称为现实版“药神”、男人楷模。为拯救罹患罕见病的儿子,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自制药物,自学干细胞疗法、基因编辑。面对网友的赞誉,他自豪而又无奈地表示——

猜你喜欢

病友实验室儿子
打儿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洗澡
“神经”病友
糖尿病与“南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