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性研究

2022-02-06□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职业技能

□张 瑜

一、研究概述分析

(一)“1+X”证书制度分析。“1+X”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它首先是在中、高职院校中展开的试点工作。其中”1”是学历证书,学历证书体现学生在学校的德、育、体、美、智等素质教育的培养,全面发展职业技能人才。”X”是指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反应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为毕业后的工作选择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该证书是一种新型证书,被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社会和教育部门所认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核,获取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后可以拥有多个岗位选择。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时,要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融合,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扩大人才培养的渠道。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需要以学生学习目标为出发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管理人才的技能水平,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为社会培养不仅有学历证明,而且具备专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性分析。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是针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了对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鉴于此,应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相融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充分将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深度融合,以及利用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岗位需求相融合进行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确定专业特点,利用教师的教学方案和大量的专业知识调研,深刻研究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专业素质,运用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模式,进行职业岗位的技能学习,并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知识共同运用到物流管理岗位中,实现技能和专业一体化管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不仅能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还能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扩大岗位需求,提升岗位标准,以及高校的教育水平。

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1+x证书制度的现状和意义

(一)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品德兼优、文明素质高、具有科学实践精神,能够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的技术技能,拥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可以快速从事物流管理的相关工作。但是,高校只注重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缺少了全方面的技能实践。针对专业的课程内容而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只包含了专业课知识,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知识并未提到,虽然学生可以通过考核获取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在实际上,并没有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只是简单的了解和考核获取证书,并没有达到实践操作,甚至专业技能方面有所欠缺,导致了课程和证书相分离的状态,造成人才培养模式混乱。

而“1+X”证书制度是将课证融通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专业课程知识为重点,对其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创新,融入更多的实践内容,使专业课程知识能够和相关职业证书知识相关联,实现一门专业课程对应一项职业证书,充分实现岗位课证对接模式,从而进行人才培养。将课证内容深度融合、专业课程内容与实践技能知识相融合,推动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的使用,解决大学生因证书就业困难的问题,全面实现学生的技能化发展。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近几年,我国逐渐重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并在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使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物流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此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变,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系统性和规范性的教学管理,充分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1+X”证书制度能够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管理模式和岗位核心等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养人才进行物流管理、仓储运输、货物配送、客户信息管理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技能,明确物流管理工作重心,培养全能型物流管理人才。一方面,“1+X”证书制度可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迅速适应物流管理的工作岗位。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职业教育仍处于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结合的表面制度上,并没有实现专业知识成果和职业技能共同运用的目标,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了实践技能知识,造成了职业技能的缺失。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来看,部分课程内容缺失,企业对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认识度欠缺,导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现象。“1+X”证书制度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调整专业课程知识,改变教学方式,健全教学考核制度,充分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知识相结合,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教学知识,扩展实践教学,全面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课程和实践的融合,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融合性研究

(一)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先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升职业技能的标准,充分实现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融合。围绕着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X证书制度的培训标准、实践训练要求等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刻探究,并进行集体调研和研究,结合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专业目标、就业方向、技能需求、专业知识需求等进行人才培养,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构建“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深度融合专业知识,优化课程内容,开发出新型技能课程,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融合。根据国家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要求,使人才能够“贴近企业、贴近岗位、贴近标准”,需要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将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改革规划,加入物流专业技能的相关知识,针对不同物流岗位需求,对专业知识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进行划分,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实施由浅入深式教学。根据企业需求,对于不同岗位技能水平要求不同,需培养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人才,由简单到困难设置教学内容,实现职业技能课程与岗位充分对接。同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之前,需要明确岗位目标,充分将实践工作融入课程内容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实践操作等相融合进行教学。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教学知识,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充分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图片、视频和微信公众号对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解,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沟通技能实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优化实践内容,扩大物流管理就业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理论基础知识是学好物流专业的基础,实践学习则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强化物流管理的工作,增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刻分析,结合物流岗位需求制定专业技能知识,如:物流操作设备的使用(电子分拣系统、叉车、货运车运输、货架、仓储管理系统等)、物流管理实践作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管理和储存工作。优化实践内容,细致准确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目前,开展“1+X”证书制度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优秀人才十分重要,所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社会各大企业的,因此要注重物流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学校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应优化教师团队,组织教研学习、课外调研工作学习、进行实践操作等,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才能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吸引更多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学校应结合基础专业课程,开展与企业或岗位需求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推动物流管理专业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职业技能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