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史”教育提升学生国家认同与使命担当的教育实践

2022-02-06姚敏磊万洋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四史认同感政治

□姚敏磊 万洋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教育大会中指出:“应将党的创新理论当成武装人们头脑的重点,并且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融会贯通,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与我们新时代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相联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深入学习“四史”,借古通今,透过历史的表象探索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让青年一代真正了解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担责。鉴于此,高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四史”的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方法的提升,不断将我国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之中,将“四史”教育深入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此外高校也要注重对自身教育方式的创新,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四史”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氛围。

一、“四史”教育的相关阐述

“四史”教育指代的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方面的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四史”教育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路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四史”方面的教育,是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要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党的核心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四史”教育完美契合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革命传统的教育作用,增强青年一代思想的凝聚力,从而达到强基固本的作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以及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二、把握“四史”教育的深刻内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历史以来的红色基因。其中,初心以及使命是支撑党一直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有着百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饱经霜雪,但党的精神本色依旧。而党史是党践行使命、奋斗初心的奋斗史,学习党史,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勇于承担时代的重任,不断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境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成长。

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与征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七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了多个举世震惊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稳定安康、短时间内完成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发等等,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要走的路程。对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必须要对新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不断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改革开放史所展现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光明前程。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历史性壮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令世界叹服,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篇章,为我国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对改革开放史的学习,要着眼于培育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勇于创新,努力将新时代改革向前推进。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理论积淀。经过对社会主义制度五百多年的探索,可以用时间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理论依据更加充分,与实践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如今,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并焕发出了强烈的生机,用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要努力增进对习近平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的认同感、政治制度的认同感、理论道路的认同感和情感认知的认同感。

三、高校平稳推进“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依靠“四史”教育政治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四史”教育并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教学,它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在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的同时,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以此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历史观。纵观“四史”,其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群众抵御外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史,其深刻反映了我党在政治奋斗中的艰苦历程,存在鲜明政治属性。而“四史”教育的目的是依靠历史的教育,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厘清当今时代的脉络,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确立对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明确自身的使命担当。历史观的形成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做好“四史”教育工作、把握好“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对我国长治久安、人民同心有着重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坚持正本清源,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要位置。

(二)依靠“四史”教育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对于学校而言,依靠切实有效的讲授、传承正确的历史观点,积极指引学生去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是其根本目的所在。当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国外文化可以轻松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而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却还未真正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此外,一些别有心思的人通过网络将“四史”教育与历史观点完全割裂,这给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意识“真空”。所以,大力推行“四史”学习教育,已然成为当前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四史”教育,学校不但要讲好“四史”的历史知识点,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四史”教育的精神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提升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依靠“四史”教育时代性,提升学生使命感。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学校通过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到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促进他们自觉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充分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进而达到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鉴于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要依靠“四史”教育的时代性,让学生了解新时代到来的不易,缅怀先烈,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四、高校推进“四史”教育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育人,加强课程改革。加强“四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落实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制度将“四史”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技术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依靠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四史”教育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将“课堂思政”与“思政课堂”相结合,强化“四史”教育师资力量,打造“四史金课”和品牌教师队伍,充分将“四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切实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使命担当。

(二)实践育人,挖掘革命内涵。学校可以组织引导党员常态化开展学习“四史”教育的活动,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解,发挥好党员的榜样引领作用。教师可以在与学生推进“四史”教育的同时,丰富教育形式,将线上线下授课与教育基地参观相结合,将“四史”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构建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建立“四史”教育基地,师生共同学习“四史”,感悟革命精神,帮助学生更大程度地融入到“四史”教育中去,将思想政治力量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量质双升。

五、结语

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重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培养高质量人才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方能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其中,学习“四史”便是实现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引导学生正视当前的国际形势,让“四史”教育充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从而主动肩负起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

猜你喜欢

四史认同感政治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