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谈语文教学中的说读写

2022-02-06李娇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魅力文字学科

□李娇悦

语文是人们日常交流、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所谓“得语文者得高考”,高考改革后,其他学科分数上的区分度大大降低,只有语文,广度和难度都大大提升,对拉开学生的分数距离至关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课堂中,语文却成了大家眼中比较乏味的一门学科,无趣的文字、繁杂的课文、晦涩难懂的古诗文日益成为一种难以摆脱的压力,语文为什么成为了一门无聊的学科?这并不是出于语文学科自身,而是教师们习以为常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但曲解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反感。语文是一门充满浪漫和魅力的学科,真正的语文教师不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去强行输入知识,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让学生从灵魂深处体味到语文的美。

一、美谈语文教学语言训练

面对强大的应试教育的笼罩,语文课几乎形成了一种“考什么,讲什么”的境况,虽然一度强调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最终还是落实到书面考核,落实到每位语文老师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说话的过程通常会被省略掉,即使保存于课堂中,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出现了“没人说”、“不敢说”等状况。首先教师应该把让学生开口说话这一目标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说”作为信息输出的重要方式,它是一个人思维的外化,心有所想,才能口有所说。一方面,敢说,会说,在课堂上自信得体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创造性的应用以往的经验,配合一定的手势、肢体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胆识;另一方面,说话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应变能力。那么,如何解决学生“没人说”、“不敢说”的现状呢?这就需要教师去发掘其中的乐趣和魅力了,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教师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形式要灵活,角度要新颖,问在学生“愤”、“悱”之处,“好知”、“乐知”之时,极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设置问题之后,切不可急于求成。有很多教师刚一提出问题就马上叫同学来回答,回答不出就索性自己说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情况明显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生是需要思考时间的,即使是旧知识的提取也需要一定的回忆时间,更何况未涉及的新知识呢?学生能够迅速回答出问题现象也存在,但是多数是为了避免课堂上被提问回答不出的尴尬而提前查看了参考书,于教学无益。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使是回答错误,也要肯定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勇气,号召大家都要向他去学习。这里运用到了斯金纳的正强化原则——在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增加类似行为出现的频率。只有学生的发言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才有可能激发他们以后继续发言的欲望。

钱梦龙曾经在江苏省南通市上过一堂观摩课,课堂上的学生是随意从其他学校“拉”来的,这批学生中包括小学组直至初三组。钱梦龙选择的是一篇初二的课文,没学过的学生认为与己无关,学过的无精打采。面对这样的状况,钱梦龙把这堂课说成是智商测试课,这就引起了大家的积极状态,没学过的学生各个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学过的学生纠正、评判,不亦乐乎,钱梦龙对每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程度的赞许,使得课堂异常活跃。就这样,一批“杂牌军”的语文课堂异常成功。

二、美谈语文教学的朗读

朗读是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诵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经常进行朗读有许多益处,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更有益于开发右脑、改变自卑、提高注意力集中程度、再现“诗性美”等,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及其他门学科的学习中,真的是在教师提出了哪些知识重要,学生就会意识到、并潜心钻研吗?并不是,而是需要兴趣的指引。教师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范读时,绝对不可以面无表情,声音低沉没有任何起伏,一副死气沉沉的状态,为了读而读。试想,教师本人朗读时都提不起兴趣,又如何吸引学生体会到朗读中的美呢?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如果45分钟的课堂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述,像海水般的淌,淌,淌,学生也会觉得乏味,提不起精神。”现在许多在职的教师都有这方面教学素养的欠缺,比如,朗读是否能够做到内容充实生动、富有感召力,语调是否抑扬顿挫、节奏优美,感情是否引人入胜、声情并茂,慷慨激昂,为静止的文字赋予生命跳动的灵魂等等。教师行走于课堂间,主要是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讲解,情感的流露也主要通过语言,朗读既应该体现作者的感情,又要体现读者的感情。在开启一堂文章的讲解之前,教师通常都会带领着学生们一起朗读文章内容,课前的朗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同样也决定了对本篇课程目标的完成程度,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朗读时要投入感情,有感情才会为文字注入生命力,或为悲剧英雄而扼腕叹息;或为小人得报而拍手称快;或为国家昌盛而欢欣鼓舞;或为自然美景而乐而忘忧……

三、美谈语文教学的写作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语文意义上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写作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无论世间多么浮躁,一支笔,淡墨素笺瞬间就可以洗去浮尘,净化心灵。写作可以引发思考,写作是不断提升思考的过程,善于写作的人,通常都是热爱生活、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写的越用心,对生活的感悟越深刻。鲁迅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作者写得出创作来,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最好是经历过。”不置可否,经历的越多,就越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谈及写作美,首先想到的便是文字的美。文字美一方面是它的形体美,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文字散发的魅力。中国文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史,每一步都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瘦劲挺拔的大纂到圆劲均匀的小纂,优美秀气的隶书到连绵流畅的草书,一直到如今方正规矩的楷书,汉字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己。另一方面是文字的使用美,从古至今,无论诗人学者无不斟酌文字的艺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度经历了“到”、“过”、“满”等数十次的改动与斟酌,最终确定唯有“绿”字才可传达出生机勃勃的意境;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本意只是描绘了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的一缕孤烟和黄河边上的落日,本不出奇的景色却被王维的“直”、“圆”二字道出了绝奇高超的境界,“直”字将沙漠的渺无人烟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圆”字更是将落日的浑圆描写的惟妙惟肖。在林庚的《说“木叶”》中就深刻的谈论了“木”、“树”“木叶”、“树叶”等相近含义词汇的差别,“木”字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意。所以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杜甫为什么不用“无边落叶萧萧下”?这样岂不是更合适吗?这里诗人杜甫就意识到了“木”与“叶”的区别,唯有萧瑟凄凉的“木”字才能更真切地传达出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文字可以让人拥有独具华美的春天,灿烂缤纷的夏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以及清幽静美的冬天。

四、结语

语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魅力,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语文的地位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改进教学方法,赋予“说、读、写”以美的内涵,让学生真真正正的爱上这门散发魅力的学科——语文。

猜你喜欢

魅力文字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文字的前世今生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东方欲晓》的魅力
“超学科”来啦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