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译中的词汇衔接

2022-02-06刘晶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连贯语篇原文

□刘晶晶

一、翻译与词汇衔接

在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中,翻译是最高要求。翻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他对源语言文本的理解,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忠实、通顺地传达原文意义,而且要用准确、地道的目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说,翻译能力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

词汇组成句子,句子又组成篇章。学生在做翻译之前,必须了解词汇、句子,乃至整个篇章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篇章的连贯不仅要由逻辑关系词来连接,也需要句子和词汇的配合。要想做好英汉两种语言的切换,必须了解两种语言不同的衔接手段,根据两种语言不同的形式要求,自然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包括衔接手段的转换,实现译文的语义连贯。一篇完整的文章,必须由具有连贯语义的句子构成,才能让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含义,所以句子之间的衔接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英汉语两种语言,灵活地进行切换,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且能达到语篇的连贯。翻译即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另一种语言,包括源语言的内容、意义,甚至形式。要想将一个语篇切换成另一个语篇,就要尽力做到语篇等值,再现原语文本的语篇组织,其中词汇的衔接手段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在翻译的最初阶段,译者要先分析原语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然后忠实地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二、词汇衔接对翻译的影响

(一)重复。重复指的是同一词汇在同一个语篇中多次出现,即词汇复现。词汇的复现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作者有意识地多次使用同一个词汇,从而起到语篇连贯的作用,并不是啰嗦冗长。在翻译的时候,不能随便重复,必须考虑译入语的语言习惯,否则就会影响译文的通顺和表达效果。

根据英汉语表达习惯的不同,汉语多用词汇的重复来实现语篇的衔接,在同一个语篇中,同样的词会多次出现,但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可以用同义词来表示,即人们常说的同义词替换,比如可以用“opportunity”或“chance”来表示“机会”;可以用“information”或“message”来表示“信息”。英语中也可以用代词替代,如用one、that等来替代前面出现过的某个词。这是因为汉语中喜用重复,而英语则常会避免重复。

(二)泛指词。泛指词是代词的一种,用来指代前面出现过的概念,英语中常用的泛指词有指人的person,man,people等;指物的thing,place,fact等;人称代词you,they,we等;还有one,everyone,anyone等。使用泛指词可以避免重复、使词汇形式丰富、实现语篇的连贯,使译文语言显得连贯、清晰。泛指词在英语中常做主语,翻译成汉语时通常不用明确地译出来。比如“they”通常用来泛指某个不需明说的主语,在汉译英的时候可以用英语还原汉语中泛指词的用法,达到与源语文本同样的表达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之前理解原文很重要,分析原文的衔接手段也很重要,如果能够在译文中用到和原文一样的衔接手段,则会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三)同义词。同义词有完全同义和近似同义两种。同义词组能够帮助构建完整语篇,加强语篇的连贯性。必须注意的是,每组同义词在词义范围、词义侧重点、词义轻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别,中国人和英美人对同义词的划分也有差别。有些词英美人认为是同义词,可中国人却不这样认为,也有些词中国人认为是同义词,英美人又认为不是。例如“发展”的对应词应为develop和expand,中国人会把它们看作是一对同义词。但在英语中,中国人认为两个词都有“发展”的意思,英语中却被区分开来,develop着重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expand则着重从小到大这一过程。

例如: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世人为之惊叹。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has shocked the world.

又如:他三年前创办的小商店已发展为在全国有20家连锁店的大公司了。

The store he established three years ago has been expanded into a big film with 20 chain stores across the country.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两个发展的意思在其内涵中是不同的,所以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用了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义词不仅有助于篇章的衔接与语义的连贯,还能使描写生动细腻。特别在文学作品里,经常用到同义词,用来表示相同的意思,但是又避免了重复,显得不是那么的死板,使得作品更加形象、生动。

(四)反义词。反义词指两个词汇之间的相反关系、互补关系和对立关系。反义词有时候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也可以出现在同一语篇不同句子中。反义词的作用是使意义上形成对立的关系或对比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两种不同或对立的现象存在,或者是因为两种不同的事物的存在使得事情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比如,best与worst,wisdom与foolishness,都是反义词,在翻译的时候可以运用好与坏,智慧和愚蠢,再现原文的反义同现关系,做到了既忠实于原文,又创造性地形成了汉语的文学性,而且,使译文与原文在意义和形式上都做到了对等,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五)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是指两个词汇之间,或者两种意义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学习者要了解哪些词是属于上义词,它又对应了哪些下义词;或者某个词它的上义词是什么。在翻译的时候,才能清楚地将原文的上下义关系词忠实地再现出来,对上下义词语进行分析和辨别,用恰当的译入语词将原文翻译出来。

比如,hammer,saw,screwdriver都是tools的下义词,都属于工具的范畴。Tiger,monkey,lion等都是动物,是animal的下义词。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弄清楚这种上下义关系,才能很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地翻译出来。

(六)搭配。有一些词汇和另外的一些词汇经常出现在同一语境中,是因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逻辑关系或修饰关系,这种经常搭配着出现的衔接方法叫做搭配性衔接。搭配性衔接常对于篇章潜在的预测有很大的作用。

汉语和英语在词语搭配方面有很多的不同,既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也是因为长期的语言习惯形成的。有一些搭配,从语法上来说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读起来就会觉得不符合习惯。比如,中文里面说“下大雨”,而英语里面却是“heavy rain”;汉语中的“学知识”却不能用英语“learn knowledge”,而要用“get/gain knowledge”。还要注意不能胡乱搭配,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如“pull one's leg”是“开玩笑”,而不是“拖后腿”;“eat one's words”应为“收回前言”而不是“食言”;“pull up one's socks”是“鼓起勇气”而不是“提上袜子”。

三、如何通过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一,教师需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之后,如果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词义,能将句子的结构看懂,也就能将句子准确地翻译出来。第二,提高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弄懂每个词汇的意思,包括每个词汇的基本意思和具体语境中的语境意义,然后每个句子、每个段落,再弄明白整个篇章的意义。对整个篇章的意义理解了之后再确定要翻译的句子,进行翻译练习,这样学生就不会读一句翻译一句,使翻译仅仅停留在句子层面。第三,通过文化教学促进对词汇的理解。教师对词汇文化内涵的导入应从效果出发,比如说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欧美不同的文化,如讲故事、展示图片、影视欣赏等等。介绍的方式也可以多变,比如可以采用讨论发言的方法,让学生主观地进行文化的比较。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学生也会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比如在《大学英语新视野》教材第四册有一篇课文,介绍了五个美国的文化象征。在这篇课文里,学生可以了解到美国的著名的文化象征,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思考中国的文化象征有哪些?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这样既了解了外国文化,又熟悉了中国文化,一举两得。第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翻译方法和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让学生在进行翻译时,必须做到忠实原文,不能脱离原文随意发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将句子或语篇译得流畅。

四、结语

总之,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词汇之间的衔接与连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衔接方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可以运用以上六种手段来实现词汇之间的衔接,这种衔接方式可以是原文中的衔接手段,也可以根据译者或译入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只有恰当地进行词汇衔接,才能实现译文的语篇连贯,达到翻译的忠实和对等。教师只有重视词汇的作用,并且在教学中注重词汇衔接对翻译的影响,才能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连贯语篇原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