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专业课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2022-02-06□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专业课程

□张 欣 杜 昊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高校育人教育工作面临新要求与新环境,尤其是四个自信教育在高校的深入推行,要求高校必须要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结合多年实践研究,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剖析实现专业课课程育人的具体路径。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专业课课程育人现状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要求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课程育人顾名思义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育人活动,通过对学科内容设置、教材、课堂等因素的调整,梳理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以此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财务管理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为目的的,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及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对财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此高校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依据对专业课课程育人教学工作进行系列改革,并且取得较大成效:一是高校教师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近些年高校非常重视“三全育人”教学改革工作,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新方法,有效地带动高校三全育人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二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课的融合性越来越突出。例如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性的学习模式。

当然高校在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课程育人体系中,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三全育人”的实施效果不佳,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思政教育融合匮乏的问题。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关键就是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思政元素。虽然根据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但是一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会陷入只重视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而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二是教学不全面,教学模式单一。根据调查,高校在实施专业课课程育人上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忽视实践教育活动的融合;三是教师的“道术”不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由专业的财务教师担任,基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道术”不高的问题,这样设置的专业课育人模式必然存在内容重复、逻辑混乱的现象。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专业课程育人体系的基本遵循

构建专业课课程育人体系关键就是要实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以及全方位参与的教学体系。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三全育人”视域的专业课课程育人体系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确保“三全育人”长效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融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基于专业课程的育人模式必须要以育人为导向,突出现代职业人才的培养,推动知识传授、信念教育与道德观念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课程育人机制的长效化发展。

(二)坚持问题导向,增强“三全育人”实效性。高校“三全育人”课程育人体系的实施必须要围绕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用人单位、“双一流高校”战略目标等要求实施有效的育人培养模式。财务管理专业育人要聚焦重点任务、重点区域、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因材施教,以此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坚持遵循规律,激活“三全育人”原动力。高校专业课课程育人具有内在的工作规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遵循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特点:一是要围绕学生学习需求、按照行业岗位要求设计教学内容。随着财务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但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因此需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改进育人方式,激活育人原动力。在育人方式上必须要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实现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实现专业课课程育人的路径

根据“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体系的基本遵循要求,针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育人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需从以下路径入手。

(一)协同共享,探索专业课程资源。课程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必须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整合课程资源,探索适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一是高校要树立“两个意识”,深挖专业课程内容资源。“两个意识”是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就是在遇到问题时需要考虑其是否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则是对确定的课程资源,考虑其是否可以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高校要建立在“两个意识”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行挖掘,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文化价值。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寻求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知识资源;二是多方合作,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承载知识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工具。实现专业课课程育人关键就是构建能够实现“三全育人”的教材体系。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材突出理论教学为主,虽然基于财务技能培养的要求,也在突出实践能力,但其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材脱离本校学生的学情。对此高校要加强研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三是要寻求财务管理课程与思政课内容的有机融合点。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思政”意识,能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例如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以身边发生的财务造假案例,如“银广夏”、“金亚科技”等案例为例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建立诚信为本的高尚品质。

(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依托丰富的教学模式,将科学精神、价值观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一是高校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授课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书本知识,由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此种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尤其是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培养。而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则可以解放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丰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将诚信教育、风险教育、理性消费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通过播放近些年股市中发生的违规案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二是要拓展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目的。财务管理课程“大思政”课程构建必须要依赖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树立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恪守法律底线的意识。根据调查,财务管理技能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财务管理人员没有严谨的职业操守就容易在工作中做出违规的行为,甚至会触发法律。

(三)推行“1+x”证书制度,落实育人主体责任。实现专业课课程育人目的关键就是将学历教育与专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通过1+X证书制度提升财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结合调查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推行“1+X”证书制度,打造“赛、学、教”相结合的多层综合竞赛体系。由于高校所培养的财务人员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上学无用”、“混学历”等错误观念。因此高校要依托校内教学资源构建“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参加财务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通过参加技能资格证考试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并利用已学的知识研究解决方案。例如在学生参加财务专业技能考试的同时,教师要及时将终身学历理念融入到实践培训中;二是梳理综合竞赛关键关节,落实育人主体责任。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岗位适应能力。在财务专业资格证考试中,教师要利用资格考试辅导的契机,让学生了解到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比赛,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以此增强忧患意识。同时教师要通过扎实的理论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心态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四)深化校企合作,夯实育人实效。校企合作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育人的重要手段,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必须要依托校企合作丰富专业课课程育人的实效性:一是要以专业实习为抓手,提升学生专业就业能力。实践锻炼是学生获得较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构建“专业性+融合性”的实训平台,大力发展校内实训工场。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利用校内实训平台搭建良好的思政平台。由于财务管理岗位工作比较枯燥,尤其是在学习阶段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为消除学习的枯燥性问题,高校要加强校内定岗实习,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与经验,让学生体验工作、了解工作,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二是以就业辅导为途径,加强职业规划指导。面对日益竞争的就业市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是新时代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构建财务管理专业思政课程的关键就是要引入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在学生就业创新指导中离不开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规划教师等主体的参与。为保证育人实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育人主体间要加强沟通,构建内部协调发展的管理体系,全方位地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

四、结语

总之,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推动,实现财务管理专业课课程育人关键就是要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相融合,注重抓住教学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课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专业课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