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思考

2022-02-06□满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

□满 博

现阶段,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主张,通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优秀品德,提高大学生队伍整体素质,使其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也会走的更加长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以理论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很少与学生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工匠精神的融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及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协同发展,向制造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速行业转型,推动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上并不占据优势地位,虽然国土面积幅员辽阔,物资产量比较丰富,各个地区的劳动力都处于过剩状态,但是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媲美,这一形势不容乐观,使得我国的制造强国之路走得倍加曲折。当今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大势所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青年人更是重中之重,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阵地,培养大学生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藉此来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广泛传播,诞生更多思想先进、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能工巧匠。这些人才会永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加强自我优化,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毕生追求,为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贡献最大力量。

(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困囿于传统思想,不能积极实施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比例不当,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课时较少,导致了很多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创造性思维,在就业竞争中极易遭到淘汰。在市场化进程中,应用型人才更加受到青睐,而对于这类型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新时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同,成为他们从事岗位工作的重要准则。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延伸出的知识,能够丰富其知识面,有助于增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使之素质、知识、能力得到协调全面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显著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

(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的要求。当前,教育教学系统逐步改革,教育方法、渠道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全新的教育体系中,高校校园、所有课程及教学过程、全体教师都囊括在内,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致力于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工匠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是一种创新思路,高校教师要铭记工匠精神,以此为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职业观,发自内心地关怀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针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建立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教育渠道及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不同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开拓进取的意识,强化思政教育成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充分胜任岗位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产业改革作出贡献,是高校和教师不容推卸的使命。将二者有效结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

(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开展的关键和基础,当前尤其要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只有确保教师队伍的先进性,才能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那么无论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中都能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被及时解决,不会成为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加饱满,学习热情会空前高涨。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将教师输送到企业中顶岗实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引进企业中的优秀工匠担任教师,向学生讲述他们的职业历程,加深学生的职业认知,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经过系统性的培训以后教师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会持续性的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大学生由衷产生了对职业的认同感,更加全面认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将得到有力践行。

(二)构建彰显工匠精神的教学体系。照本宣科、因循守旧是当代教育的一大弊端,牢牢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需要重新构建教学体系,让大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转化为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要将工匠精神设置为专题模块,系统性地讲解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现状,使大学生知道我国能工巧匠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勋章,当今时代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在就业时备受青睐,职业发展道路也会走的比其他人更远,可以帮助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和职业目标,大学生会对工匠精神产生浓厚的探索欲,踊跃地参与到相关讨论中。高校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各行各业中的先进标兵及他们的感人事迹,剖析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促进工匠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要发挥其教育价值,引领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工匠精神的践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一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讨论、辩论、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使其正确理解工匠精神,以拥有这种高尚品质为荣耀,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将更加严谨地学习专业知识,诚实守信地完成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争取在课堂上有出色表现。二是采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围绕工匠精神制作教学课件,要求学生在课下利用碎片时间观看,收集相关信息,掌握教学内容,课上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对工匠精神产生了独特的见解,体会也将更为深刻。三是运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实习期间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生接触的教师和技术人员身上都有着工匠精神品质,会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四)科学设计评价体系。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重大颠覆,可以帮助高校和教师明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工匠精神的融入是否取得应有成效,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实现工匠精神的迅速渗透。一是合理设计评价梯度体系,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程度,针对各个教育节点,引入多元主体评价原则,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各占一定分值,综合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和实习中的表现,提高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二是建立学分制度,如果修够规定学分,学生即可获得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个人职业素养证书,这类证书能够被广大企业所承认,可以为学生就业增添筹码,以调动学生学习工匠精神的积极性。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工匠精神。优良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具有熏陶引导作用,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崇尚学术、追求质量之魂,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受到了思想价值观的熏陶,工匠精神会根植于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一是通过影视作品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通过更加直观的影视展示,让大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现实中处于平凡岗位中的工匠们,发掘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二是创立有关工匠精神的公众号,定期更新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心态,肃清大学生群体不良风气,坚持实践校训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三是邀请社会工匠榜样进课堂,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生学习工匠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四是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创新创业比赛、“互联网+”一系列比赛、“挑战杯”、“工匠精神”网络征文大赛,使工匠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结语

我国正朝着制造强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对于相关专业人才有着极为旺盛的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应该充分认识到应用创新型人才的价值所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紧密地融合到一起,加强教学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全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促进工匠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力践行,那么我国高校大学生终将成为制造业的中流砥柱,我国制造业也会永葆活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