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2022-02-06罗亚菲王根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业课双创融合

□罗亚菲 王根强

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双创教育,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二者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时间较早,但我国运行双创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运行初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完全分离,这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也不能充分凸显双创教育价值。故此,学校应在专业课优化时,适当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以此加强对专业课内容的全方面掌握,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将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得以凸显。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胜任企业工作[1]。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能优化经济结构,创新产业链,形成更多新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从学生角度来看,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大学生有更多就业选择,确保大学生就业率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积极影响,但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科学融合,才能确保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时,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二)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通过对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对自身就职的岗位和工作并不满意,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企业和工作岗位。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时,能凸显专业课程特色,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深入了解专业课程结构,强化就业规划,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针对性学习相关知识,以达到提升就业率的目的[2]。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在开展专业课教育时,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并根据专业特征科学优化双创教育。双创教育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检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帮助作用,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和职业。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原则

一是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时,必须具备适应性原则。具备适应性原则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人才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只有人才能适应教育革新步伐,才能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全方位了解,加强对专业内容的系统性学习,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3];二是二者融合应具备需求导向原则。所谓需求导向原则,是指应根据专业和创新创业发展需要,有层次地进行教育融合,才能培养就业能力较高的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三是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时,应具备循序渐进原则。学校应根据人才成长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才能提升人才社会适应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创新融合策略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能使专业课内容更加丰富,但二者融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对高等教育进行针对性改革。

(一)强化理念渗透,创新课程体系。通过网络问卷形势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能清晰认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并无关联。缺少对双创教育的正确认知,导致其无法为学生进行就业服务。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能改变学生的就业思维和就业方向,使学生认知创新创业能力的价值[4]。故此,学校和教师应加强理念渗透,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强化对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念渗透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配合,学校可积极改变教育结构和教育观念,加强教育体系改革,为教师展开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保驾护航。但二者融合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专业课教师和双创教师应积极加强合作和交流,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助力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机融合。例如,学校可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育目标。例如,学校可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刚入学的学生可引导其学习专业知识,这能为学生创新创业结构完善奠定基础。当学生全面掌握专业课内容时,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创新思维。而即将毕业的学生应尽量均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比例,均衡比例能尽量做到两者兼顾,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共同增强。学校在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进行创新融合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特点,对相关学科内容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这能方便学生加强对创新创业和专业内容的系统性学习,也能确保二者融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学科交流,创新教学模式。专业型人才培养十分复杂,需要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才能提升人才就业能力。双创教育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在与专业课教育进行融合时,应加强与不同学科的合作和沟通,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助力学生能力拓展。大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阔的学科视野,才能成长为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进行融合时,应积极加强学科交叉,利用学科交叉培养个性化人才[5]。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发展方向会有所区别,学校需要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模式,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例如,学校可积极构建线上教育平台,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利用,能提升教育的便捷性。学生可根据发展需要,选择性学习线上教育内容,并将相关疑惑点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透彻理解。线上教育平台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后,通过线上模拟实践平台,践行学习的理论知识。教师可适当利用翻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并在课堂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科学讲解,并根据学生发展需要,适当选择探究式教育、问题式教育、情景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合作式教育,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专业前沿学术动态,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三)强化师资团队,加强校企合作。为提升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合理性,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构建专业复合型师资团队,为教育融合奠定良好基础[6]。学校可设立专业的双创教育岗位,应适当提升相关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以确保吸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前来就业,而学校内部的教师也应积极到企业进行锻炼,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例如,学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与专业内容相关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相关活动能了解前沿的知识动态,为二者融合奠定良好基础。学校可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到学校进行科学指导。各学校之间也可积极加强合作,引导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教师可在交流中分享教学经验,以此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适当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和革新。学校也应加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尽量为学生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需要多方力量支持。学校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这能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也能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同时,学校在优化相关课程内容时,可积极参考企业意见与建议,根据企业需求,创新教学形式,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能培养一些企业亟需的优质人才。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尽量培养企业稀缺人才,才能使企业强化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例如,学校内部可加强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能助力学生了解企业魅力,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融合,能强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关指导和意见。二者融合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策略都需要发生变化,才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能提升双创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实效性,但二者合作需要政府介入规范,才能提升校企合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确保能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率。

猜你喜欢

专业课双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