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营 全球碳排放市场加速推进 油气行业碳排放成本压力增大

2022-02-06王震李强欧阳琰

国际石油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关税油气

王震,李强,欧阳琰

(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运营,中国油气企业进入“履约备战期”

中国在经历了7省区试点的基础上,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推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2162家发电企业共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成交1.7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收盘价为54.22元/吨,总成交额超过76亿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作用初步显现,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地区,中国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油气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在高位。现阶段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把电力企业纳入控排,以后将逐步纳入其他高碳排放行业,目前对于油气行业的影响有限。尽管短期内中国油气行业仍将处于较宽松的政策环境中,但碳排放定价机制的发展趋势已经给中国油气企业敲响了警钟。“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石油化工行业将被陆续纳入碳排放市场,必将带来额外的环境成本。目前天津试点碳排放市场已将油气开发企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特别是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重要的降碳工具,预期未来发挥的碳排放约束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油气行业已进入“履约备战期”。

当前企业应对碳排放交易履约的措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强化碳资产管理,完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建设碳排放管控制度,提升碳排放交易履约和资产管理能力;二是大力实施减碳措施,严格监管生产过程碳排放活动,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推动落实大型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推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三是积极布局零碳和负碳技术研发,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负碳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加大风电、光伏、氢能等零碳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培育未来企业发展新增长点。

2 全球碳排放定价机制加速推进,对油气行业影响呈现区域化特点

2021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期,作用日渐凸显。欧盟碳排放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的市场,目前进入第四阶段,碳排放配额降幅从第三阶段的1.74%增至2.2%,市场稳定储备(MSR)机制持续发挥作用,欧盟碳排放价格最高涨至90欧元/吨。英国脱欧后碳排放市场开始独立运营,设计内容与欧盟碳排放市场第四阶段基本保持一致,但英国碳排放配额相比欧盟进一步减少了5%,导致碳排放价格最高达到79英镑/吨(约95欧元/吨)。加拿大的各省和地区合计共有14种碳排放定价机制,以加拿大联邦燃料碳税为例,2021年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是40加元,2022年每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成本达到50加元,之后将以每年15加元的增幅上涨,到2030年达到170加元。总体来看,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或碳税制度朝着更加严格、完善的方向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将重塑国际贸易竞争规则,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石油公司积极应对,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3 国外碳排放定价机制趋严,倒逼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加速转型

欧盟碳排放市场早在第一阶段期间就已将炼油企业纳入,对企业内部规模超过20兆瓦热能以上的燃烧设施进行管控,在第三阶段将石化、化工行业纳入,并开始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实行碳排放上限逐年减少的制度。2021年以来,欧盟碳排放市场在“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加速出台的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和持续飙升的能源价格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碳排放价格从2021年1月的30欧元/吨上升至12月的90欧元/吨,欧洲油气企业正面临高额“碳罚单”。为应对欧盟严格的碳排放限制,壳牌、bp、道达尔能源等欧洲公司采取了激进的转型战略,一方面加快对传统石油产业链部分业务的剥离,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多家油气公司变更公司名称开始发力新能源业务。例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从“Statoil”更名为“Equinor”,公司名称中不再包含石油(oil),宣布出售其在丹麦的炼油业务,进一步提高海上风电和氢能的业务比重;丹麦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由DONG Energy更名为“Ørsted”(沃旭能源),已全部剥离了煤炭和油气业务,成为最大的海上风电和生物能源联合开发商。相较于欧洲较为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北美对油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仍有较大依赖,特别是页岩油气革命给北美带来较为充裕的油气储量和商业机会,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等为代表的国际石油公司更多是致力于油气开发过程节能减碳,聚焦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 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稳步推进,中国油气企业需警惕不利影响

2021年3月,欧洲议会投票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议案,2021年9月,美国推出了碳关税计划。欧美国家推动碳关税,表面是对于碳泄漏的管控,但对现有国际贸易秩序带来较大影响。发达国家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大多属于碳排放密集型,且缺乏相应的碳排放定价机制管控,征收碳关税可以防止国内相关产业转移,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增加其生产成本,使其丧失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对碳关税则基本持反对态度。总体看来,欧美等国推行碳关税,更多是缺乏公平的单方面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征收碳关税并未考虑发达国家历史碳排放因素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产业链低端的高能耗、高排放现状,罔顾各国不同发展阶段,对发展中国家跨国贸易和产品出口进行打压。对于油气行业而言,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额世界第一的位置。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石油和化工类产品的出口贸易额较上年下降7.7%,但仍有2095亿美元的出口额,碳关税的推行将降低产品出口竞争力,使产品出口受限,进而影响上游大宗原材料需求,冲击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平稳,其对中国油气行业的不利影响或将持续较长时间,我国应密切关注欧美碳关税发展动态,提前研究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关税油气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权威回应你关注的6个问题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