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2-02-06孙杨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7期
关键词:水利水利工程生态

◎孙杨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以目前社会经济建设情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系统资源现状,加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生态环境资源问题逐渐加重,生态环境资源逐渐减少。所以我们在进行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寻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平衡,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建设。不仅如此,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得到明显的发展与进步,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逐渐加大,我国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水利资源在全面开发和利用中,社会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中水利资源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水利工程施工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加重,导致社会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矛盾逐渐加重。在此背景下,不但要加快水利资源开发速度和利用效率,还应重视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工作,不断增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利用,降低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负面影响,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性发展与提升。

二、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角度来说,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十分明显。首先,要达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目标,应顺应我国水利建设有关政策,保证生态环境系统的良好状态。并且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工作是遵循我国法律法规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方面的必然要求;其次,为了可以提升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后期使用条件,明确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专业性,确保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应注重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工作;再次,通过降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成本以及设计时间,提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发挥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作用。优化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结合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将资源节约观念、环境保护原则、生态建设意识以及水利工程建设方式有效融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直接性的影响。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生物多样性影响

对于地球以及生态环境系统来说,生物多样性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特性,正是生物多样性造就人类。我们在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时,要尊重并遵循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规律。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地球生物物种中的一个生态系统。我国近几年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土壤、大气、水源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下,原本丰富的生态物种逐渐缺乏。对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作为自然资源改造利用的重要工程项目,可是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将会占用大量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导致原本的生物生存空间与系统遭到破坏。以生物分类角度来说,生物分为陆生与水生,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直接影响水生生物,间接影响陆生生物,尤其是水库的淹没、土壤盐碱化以及气候天气变化等,破坏了原有的生物系统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

2.水文系统影响

从生态环境系统角度来说,水文系统包括河道与流域水系循环,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水文系统各个环节与要素。比如,水利项目工程拦截与大坝的建设会改变河道原本的水流速度、深度和水流温度等,导致河道流域水文状态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河道上下流域地下水受到影响后逐渐形成一种不当的循环模式,一旦河道两侧铺筑透水性能下降,将直接导致渗漏问题,引导相邻地区的地下水水面上升问题。如果地下水水位上升速度过快将破坏生物系统整体的生存环境。有一点需要注意,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应设置一定的防范粗略,来防止水利工程中堤坝水源在流入与流出区间形成温度差,温度差的出现会导致水库内水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由于河域水位的上升,导致河流内部流通速度减慢,进而使河床出现物体堵塞问题,造成水资源污染。

3.人文系统影响

从人类生存环境条件要求来说,人类生存需要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生态环境。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影响力非常大,影响人们生态环境的同时,对于人文生态环境系统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一方面,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资源使用。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建设水利项目工程前只要利用光能源以及风力资源,通过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能够有效丰富当地电力资源,通过能源利用结构的改变,使人们生活质量有效提升。同时,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使建设地区内的交通运输系统以及经济结构状况都发生改变,进而使人们日常生活出现变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时,将会转变施工区域内土壤结构,导致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区域的气候、温度等因素产生变化,一旦解决不及时或是解决方式不当,将影响人类环境建设价值。不仅如此,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生存质量与生存效率。因此,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也要注意人文生态环境建设。

另外,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半湿润土壤中黄土比较多,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导致北方半湿润地区土壤大多数碱性物质含量比较高。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为红土,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南方地区降水量比较大,而土壤由于常年受到雨水侵蚀,酸性物质含量比较高。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建设区域的地下水位产生变化,使土壤酸碱度受到影响,容易造成农作物减产或歉收的现象。并且土壤酸碱度的变化将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生存环境,可能会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

4.大气与气候影响

我们发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气候以及大气环境。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使该地区水环境中热力动力产生变化,进而影响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地区的气候环境,尤其使气温、空气湿度、风俗等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建设地区温度影响主要是由于水资源自身的比热容比较高,使工程周边温度产生冬季温度比较高、夏季温度比较低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建设地区降水量影响主要是由于水资源面积的增加,使水蒸汽量增加,容易产生雨水天气。实际上,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对于水坝区降水量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可是对于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影响非常明显。

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是整个水利工程影响比较大的方面,同时也是在所有影响中表现最明显,并且结果最严重的元素。我国大部分的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会选择在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进行,所以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作用并不突出。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结束后,水资源面积增加,导致风能摩擦力降低,风速明显提升。然而山谷地域以及居民聚集区域中植被以及住房等因素将提升风能摩擦力,因此风速将会明显降低。

四、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造福人类,加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而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在带动地方经济的基础上,应实行针对性的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措施,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1.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结合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特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人员以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结合水利工程实际建设情况,提升工程施工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如进行水利项目工程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学习,发现违反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施工人员或是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根据相关管理制度规定进行处罚,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全面落实,确保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工程施工工序正常进行。

其次,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把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水资源污染控制、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展开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措施。对于水利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来说,要合理规划工程机械设备使用方案,并设计建设材料运输方案,通过明确的施工管理规范制度,降低水利工程施工中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

再次,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通过合理进行施工材料处理,全面提升施工材料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水利工程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污染,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有效性,促进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2.保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合理性

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是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障。一是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由相关部门通过全面性与综合性的考虑,获取当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并从整体上了解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以全面化、整体化的考察结果来佐证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结果;二是进行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保证各项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尽可能地降低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系统带来地负面影响;三是假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需要周边居民进行迁移,应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施工前由政府部门制定完善合理的居民迁移制度,满足居民迁移过程中的需求需要,获取居民对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支持,减少水利工程施工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生态事故;四是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展开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措施,遵从生物多样性原则,执行水利工程绿化工作。

3.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承载力

实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目的,首先要以整体的角度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使生态环境系统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一般情况下,水利项目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对河道进行截流措施,使水利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而河道截流必然会改变河道上游与下游的水文环境特征,应实时展开河道水体含量监测,使河道能够保持充足的雨水量,有效改善被截流后的河道上下游生态系统环境。其次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要占用河道周边居民居住区与居民耕地,应适当进行合理性补偿。要控制水利项目工程造价支出,应该在项目建设之前进行施工场地全面性考察,以环境承载力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基本要求,合理进行水利工程规划,尽可能选择人口稀疏的区域作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场地,减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居民安置费的支出,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成本,进而实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

4.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生态保护

对于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来说,施工阶段作为生态环境系统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应及时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类污染源问题,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相互推卸责任,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生态保护方案难以彻底执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问题特点制定出科学严谨的生态系统环境保护问题治理标准,严格执行责任机制,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不同部门工作责任与内容,并提升监督管理力度,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同时,水利工程在施工阶段应设置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进行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各项施工活动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施工时产生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粉尘污染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并加强用水质量检查,检查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施工理念。在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结束后,应及时修复被破坏的景观与植被,并且尽可能地避免碾压耕地,对于破坏地耕地也要及时地恢复,实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绿色化施工观念,保持生态环境系统与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平衡发展。

5.保留河流原本自净能力

以生物科学角度来看,河流具备完整地生态环境系统,并且有一定地自净能力。可是,河流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部因素导致需要河流自净的物质增多,超出河流自净能力极限,将会导致严重的河流污染问题。水利工程在施工是必然会排放一定的废水,如果不能将废水处理后在排放,将造成严重的污染问题。要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应结合我国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废水处理,使其能够达到废水排放要求,之后排放至指定的排放区域,全面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顺应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求。

6.完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

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过程来说,利用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来说,完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可以由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应该在水利工程施工前进行施工区域周边环境展开详细的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与水利工程建设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掌握生态环境系统评价结果,制定最合理的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增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其次,要完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应在水利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周边环境研究,掌握施工区域地理条件、水文水环境与气候变化规律等,进行综合因素考察研究,完善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策略,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加快水利工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加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几率,保持资源利用率,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单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合理性,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承载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生态保护,保留河流原本自净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系统评价体系,获取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猜你喜欢

水利水利工程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