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2022-02-06王成黄文涛严昱昕吉林师范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

文/王成 黄文涛 严昱昕(吉林师范大学)

自2019 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内部压力也明显加大,内外交困的环境导致中小银行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凸显。在银保监会于2018 年至2020 年系统组织开展的“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排查整治行动”中,累计发现问题高达1.99 万个①。由于中小银行大多呈现股东数量多、结构极为复杂、“小”“散”“弱”的特点,再加之严峻的外部压力,使中小银行的生存发展极为困难。因此,中小银行风险事件频频发生,从不良资产压垮的包商银行,到公司治理混乱的恒丰银行,再到一个人搅浑的锦州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都出现大大小小情况不一的问题。因此中小银行经营风险问题亟待解决。

2020 年,系统性金融风险席卷全球,持续推动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着力提升银行业治理规范性和有效性,深化银行机制改革,促进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且繁重。

中小银行经营风险与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相伴而生,研究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发展中小银行是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优化金融组织结构体系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中小银行达4000 余家,占我国银行总数的99.4%,中小银行的总资产约占银行业规模的四分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是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主体。中小银行“深耕细作”的优点,点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丰富了金融服务的内容,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其次,中小银行具有优化中小微企业资产组合,化解金融风险的优势。随着中小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民间资本通过其进行优化重组,使民间资本流向更有利于民间经济发展的区域。最后,中小银行是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小银行因地制宜,具有比大银行更多的信息和成本优势,能更好地为中小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地方性中小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中小银行的特征

我国中小银行是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的,其一般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规模相对较小

中小银行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员工数目与大银行都是无法比较的。全国4000 余家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只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四分之一。大银行的员工已达到数万甚至数十万,而中小银行只有几十甚至十几个。

(二)地域特征较强

大银行布局全国甚至全球,而中小银行经营范围更为聚焦,仅限于某个社区,或某个地区,服务对象也是针对该区域居民和企业,而中小银行也正是为了弥补大银行的不足,满足区域性中小企业的发展去组建设立的。换言之,中小银行的地域性是差异化经营的目的而非结果。

(三)业务相对集中

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地域性较强的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受制于自身规模、人力资源、资金约束等,一般选择特定业务领域的特定群体作为目标服务对象,在发展过程中,经营目标也会根据发展阶段做出调整,以适应自身的发展。

(四)科技化程度低

由于中小银行利润收入较少,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金融科技,不太现实。再加之,自身规模和经营业务内容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借助大银行的现有技术,已经能满足其大部分的业务需求。

(五)机构间差异较大

资产规模悬殊,37 家农村中小银行资产规模超千亿元,最大已过万亿元,但还有1213 家不足百亿元。治理结构差异较大,有公司治理相对成熟的上市银行,还有公司治理形同虚设的高风险机构。中小银行一般具有因地制宜的性质,不同地区的银行更反映出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

二、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概况及经营风险表现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概况

1.中小银行信用评级结果

2019 年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选取的4005 家中小银行进行评级的结果显示。在中小银行中,外资法人银行(36%)和民营银行(28%)机构分布于2-3 级,评级结果相对较好,资产占中小银行总资产分别为1.39%、0.58%;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风险较高,数量占本类型机构比例分别为12.1%、27.5%、39.3%,资 产 占 中小银行总资产分别为3.05%、1.83%、0.14%②。

总体来看,我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虽相比2018 年同期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减少104 家,风险有所收敛。但中小银行有比企业更大的社会影响,防范中小银行风险,提高银行金融资产质量,仍任重道远。

2.中小银行经营现状

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数目不断加大,普惠金融的力度也逐年增加。

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帮扶情况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尤其农村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近几年一直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在2020年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扶植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在中小银行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本身的风险状况更值得我们的关注。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旗下,监管政策愈发严厉,中小银行发展的速度不断地攀升,发展的质量成为促进中小银行发展的关键,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问题亟待解决,前期高速增长所掩盖的问题日渐显现。以下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研究,对中小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盈利能力下滑

2020 年 四 季 度, 农 商 行 整 体净利润为1952.8 亿元,同比负增长14.6%,资产利润率为0.62%,处于历史底部,且明显低于大型商业银行。

(2)资产质量下降压力加大

近些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明显抬升,不良贷款率虽然有下行趋势,但也在承受着抬升的压力,2018 年 就 达 到 了4.00%,2019 年 和2020 年依旧保持较高水平,且下行趋势缓慢。

(3)资本充足率下行

2020 年四季度末,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37%,较2019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且资本充足率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大型商业银行(16.49%)。

(4)流动性承压能力较差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 年度银行流动性承受压力的测试报告显示,大型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能够承受的压力能力较强,中小型银行尤其是同业依赖较高的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承受压力能力较差。

(二)我国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表现

包商银行于1998 年成立,曾被评为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佳商业银行。2012 年末,总资产已高达2022 亿元,各项存款余额也达到1184 亿元,规模在我国中小银行中算是比较大的,其他各项指标也都达到了较高较好水平,曾一度位列亚洲银行500 强前十。

就这样一个拥有客户约473.16 万户,企业客户与交易对手遍布各国,还一度排名良好的中小银行,在2019年5 月,被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相关方接管。此时的包商银行存在巨额的资产亏损,债权人的受偿率已不达60%③。

导致包商银行被接管的主要是经营风险其实早已经暴露。2017 年,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达到3.25%,高于同期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75 个百分点,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再加上外部的经济下行,致使该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恶化。包商银行又接连两年的年报没能及时披露,外界预期更加消极。1560 亿元的不良资产成为“压死”包商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2019 年5 月,“明天”通过违反规章制度的方式持有包商银行的股份,高达86.23%。在“明天”的这笔钱全部没有了明天,以不良资产告终。最终把包商银行“压死”,如此严重的信用危机,必定会引起金融市场动荡,连锁反应一触即发。包商银行也因此成了过去式,落到被接管的下场。

三、我国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成因

(一)资产质量较差,不良率持续攀升

近年来银行业市场竞争愈发失衡,大型银行经常垄断优质客户,中小银行的客户局限于本土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在银行业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盈利能力逐渐恶化,资产质量不良率一直保持上升态势。

(二)信息披露不及时,外部预期消极

银行的年报应该及时地向社会公布,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应该提前发公告说明原因。年报的不及时公布,则社会就会产生消极的预期,极易产生存款的挤兑,银行丧失流动性,从而发生金融风险。

(三)突破监管指标限制,风险持续累积

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小,获利能力有限,要不断达到业绩标准,就要开展更多存贷业务与其他金融服务。银行本身的授信额度较低,资本充足率下行,存贷比较高,在保证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去拓展新业务困难。于是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就会通过突破监管制度来获取收益,这样往往不能增加银行的收益,还会不断增加银行的风险。从中小银行发生的多个事件中,都反映出违反监管限制,风险只会不断加重,导致悲剧的发生。

(四)内部监管不规范,股权设置不合理

监管力度和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运转和公司的持久性发展。很多中小银行的公司治理与股东管理没有达到同步,公司内部很多股东控制不到位、不作为。部分机构的交易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无法实现交易的规范控制,导致管理层采取不合法的交易手段,向部分机构输送更大的利益。部分机构股东为获取更多的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对机构经营进行干预,私自占用机构资金数额巨大并且严重逾期,严重影响机构的正常经营。

(五)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控意识淡薄

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拓展市场成了管理层心中的重头戏。各级领导为了达成更好的业绩,给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收益,通过金融科技开展新业务成了风潮,但是严重忽略了对内部经营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作为管理者,都没有内控管理理念以及对银行内部风险的防范意识,对规章制度的履行不规范,更甚者去干涉政府官员的选拔。必然会造成员工不按规章制度随意操作,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义务。用违规手段与客户交易,尽管风险极高也无所畏惧,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我国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进行资本重组,化解不良资产

中小银行资本重组,将有可能帮助中小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抱团取暖”通过以时间换空间,逐渐化解存量不良资产,并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近年来,大型商业银行持续挖掘优质客户,与中小银行展开竞争。大银行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贷款价格相比于中小银行更加优惠,由此导致中小银行优质客户大量流失。

大银行定价的下行,其他客户贷款价格则会跟随优质客户相继下行,进而对中小银行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新兴起的互联网银行凭借数字化手段和大数据风控优势,也在吞噬着中小银行的那份“蛋糕”,给中小银行一度看好的线上利润管道带来挤压。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小银行进行合并重组,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中小银行间不正当的内部竞争,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二)杜绝不合规业务,保持良好外部效应

把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更要杜绝违规业务,避免监管部门的处罚,良好的外部效应是中小银行一切活动的前提。银行的年报披露、会计核算、资产风险审查等制度是中小银行的常规性业务,此种业务的延期开展,势必会出现社会人员的猜疑。所以银行要加强对基本制度的执行,保证所有业务都要依照制度执行落实。同时,防范技术性风险也是银行业务正常经营的重要方面,要把控好入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强对内部员工考核,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对业务的熟练度。

(三)重指标绩效,更重风险把控

业绩标准、监管指标对于中小银行都非常重要,一个是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个是外部监管部门的压力。中小银行既有大于大型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又有相对较难完成的业绩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小银行本身,就应该调整自身的盈利预期,在风险把控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再去根据本身状况,追寻更高的目标。否则最低的监管要求没有达到,业绩没有达标,还导致风险不可控制、“人财两空”。

(四)完善内部风控体系,优化股权结构

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是中小商业银行健康营运的保障。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的风控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各个主体的职责要求和考核标准,也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帮助核心人员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健全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流程与体系,全面提升整个机构系统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各项业务开展的有序性。而且要加快建立股东股权管理制度和股东准入管理制度,避免发生“一股独大”的现象,保证股东在行使自身权益时符合法律法规,禁止股东的越权行为,不得私自占用资金,从而对机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

(五)落实制度管理,职责相互制约

包商银行、恒丰银行和锦州银行三家中小银行能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起因于制度管理没有落实,违规操作,员工素质低下,整个企业不良风气盛行。

完善内部的管理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现有制度的落实,半日也不能马虎,蝴蝶效应大多数也是从个别员工的素质低下、制度未能及时落实开始的。还有要把稽查审计部门和操作部门的职责分离出来,做到一员一职,分工协作,才能发挥相互制约的作用。有效避免一人独大,一言堂的现象。

注释

①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h t t p://w w w.p b c.g o v.cn/jinrongwendingju/1467 66/146772/4122054/index.html)

②《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

③《2020 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记忆银行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