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榆县水资源管理成效及存在问题浅析

2022-02-06肖福民刘建夫郭耀东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27期
关键词:通榆县用水节水

◎肖福民 刘建夫 郭耀东

一、基本情况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松辽平原西部,面积8464km2。属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特点分明,光热条件良好。多年平均降水量381.3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90mm。作为农业大县,通榆县现有耕地约580万亩,由于地表水资源匮乏,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从水资源分布与供给情况来看,通榆县属于缺水型城市,雨季降水总量向来不足以弥补水资源的开发、蒸发与利用消费总量,加之降水的回收、收集与重复利用技术开发不足,很难及时回收与存储降水资源,故此,在这种较为急迫的环境中,科学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生产、生活与社会管理中的一件大事,需要各个机构,尤其是科研院校、相关技术专家协同合作,认真调研通榆县水资源的供给与消费数据,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实施科学调度管理,认真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可喜的是,在相关机构、供水部门以及科研院校的工作努力下,通榆县水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取得惊人傲娇的成就。节约、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的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家企业、机关、单位、学校与每户家庭都已经形成了自觉节约利用自水资源的节水习惯。政策层面,水资源管理机构也制定了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具体来看,这些成效包括这几个方面:

节水宣传层面来看,通榆县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念,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为了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用水宣传、计量设施安装普及、部门写作落实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严格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摸索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水资源管理的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通榆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1.加强宣传,树立意识

树立“水资源匮乏”的危机意识。通过宣传海报、公众号、网络视频等宣传手段,强化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水资节约用水的认识,提高水危机意识,更新用水观念,形成自觉节水、合理用水的习惯。

经过大力宣传,节水标语基本上覆盖了城市与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全县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自觉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通过水资源管理机构定期不定期派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家单位、机关、学校、企业与农场中去,或是通过督导检查手段,或是暗访用水情况,通过反馈的情况来看,没有发现明显浪费水资源行为的发生,也没有恶意用水事故的出现,违法用水的行为得以杜绝,这就反映出全县居民都具备自觉的节约用水习惯。对于一些用水大户,如企业、农村、工厂等,都安装了节水用水设备,条件具备的还安装了中水回收利用装置,对一些废水经过加工处理后,形成中水,再次进行循环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并倡导了科学、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循环用水理念。公共澡堂也都按照了红外线节水装置,利用人体红外线感应来自动打开与关闭水龙头,避免长时间开着水龙头与喷头行为的发生,有效降低了水资源使用量,为全县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起到了明显的表率。

2.加强取水监管及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通榆县严格坚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考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原则,对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取水申请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合理规划原则、总量控制原则和定额管理原则进行取水审批、监管工作。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大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监管工作,充分利用本单位内部水资源管理管家的技术优势,同时邀请其他院校、科研院校相关水资源工程师来定期开展水资源监管工作,倾听他们的意见,定期、不定期召开论证会议、论坛,组织座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专家论证来提出解决方案,确保每一项政策的制定都经过专家的科学论证,提升决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准,实施科学监管,在源头上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存储、开发、分配、与调配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地表水的监管难度稍小一些,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工作人员将监管重点放在地下水监管,防止地下水偷采、盗采行为的发生,并建立定期补偿地下水机制,确保地下水资源稳定在安全运行区间之中。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与取水许可制度相并列、相关联的一项水资源管理制度。通榆县本着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原则和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产业和行业的差别,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并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为了有效推广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榆县建立起差别定价与阶梯定价两种水资源收费机制,价格优惠适当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倾斜,并优先保证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求。差别定价主要是用来区分工业用水收费与居民用水收费,适当提升工业用水收费定价标准,在用水量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制定阶梯定价标准,通过差异化定价来加大水资源使用成本,通过价格调节机制来倒逼工业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节约用水管理机制。针对居民生活用水则推广阶梯定价机制,春秋冬用水淡季适当降低水资源收费标准,作为用水高峰期的夏季,则适当提升水资源收费标准,适当增加旺季的用水成本,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用水旺季,更应树立节水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贯彻节水理念,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同时,水资源管理机构还认真做好各项政策的解释工作,阶梯定价、差异定价并不是为了多收取用水费用、提升用水成本,而且为了做好水资源的调节与调配工作,是为了统筹水资源管理的一项科学化决策。

3.做好水资源规划和配置工作

通榆县严格按照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节水优先、强化保护、规定红线、严格管理的全面规划、统筹管理的原则,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高效配制。水资源规划工作遵守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规划方案,长远规划确保通榆县水资源的长期发展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短期规划则谋划好本年度的水资源调配与供应工作,做好应急处理工作,加大日常演练力度,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供水部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修复工作,确保及时供水,保证日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有效运行,以降低因水资源供给中断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经济损失,最大程度维护企业与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水资源配置涉及到科学调配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出完善、系统的科学调配方案,经上级部门批准后执行,优先确保居民与特殊行业、特殊岗位的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科学调配与有效利用。

4.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

根据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监测规范》要求,共布设45眼长期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分布于19个乡、镇、场。依据规范要求,布设潜水动态监测井21眼,承压水动态监测井24眼。每年编制地下水动态分析报告,对每年县区内各地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情况有深入了解。重点关注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幅较大地区,严格控制在地下水管控指标的限值内。在地下水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加大巡查力度,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违法开采、盗用地下水的打击力度,在源头上杜绝这些违法行为的发生。制定出地下水定期补偿机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反馈情况,一旦发现地下水大幅度下降,在降雨也无法弥补的情况下,就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地下水补偿工作,确保地下水资源稳定在合理的区间之类,避免应地下水位下降而造成路面塌陷、下沉情况的发生。地下水资源的正常下降、有计划开采地下水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下雨来进行自我补偿,一旦发生大规模开采情况,或者是突然急剧下降,就得通过及时补偿方式来稳定地下水的供给;对于一些重点检测区域,更应加大巡查力度,切忌疏忽大意,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项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5.改变用水模式,降低输水损失

为有效利用通榆县水资源,建设农村饮用水工程849处,全部实现自动化定时限量供水,落实关键节水环节,有效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开展“节水增粮行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全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有效降低了用水损失。在优先保证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正常用水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宣传用水、节水理念,通过引进先进自动化供水设备,实现储水池与水泵链接的有效连接,并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动开启供水与停水开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定期对自动化设备开展维护与保养工作,均衡使用供水设备,避免长时间运转,也避免频繁操作启动与暂停按钮,延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大对储水池出水量的监控力度,合理调节农村生活用水,避免出现水位不足而导致频繁停水行为的发生。农业灌溉用水也是一项比较费水的工程,作为农业生产大县,通榆县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渠道输水、管道输水、喷灌等节水技术的有效使用,水资源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耗量大为减少,基本实现将每一滴水资源都运输到农田中去的节水目标。

三、现存问题及建议

1.问题分析

尽管通榆县在水资源监管以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水资源短缺。通榆县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390.7m3,远低于全国人均水量的平均水平。全县现状拦蓄工程的缺乏,使得生态用水保证率低,农业灌溉不充分,农业整体生产效益较差。尽管建设有向海、兴隆、胜利等3座大中型水库,3条阶级性河流从全县流过,全县区域内还分布着一些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湖泊、沼泽,但是毕竟属于北方城市,由于年均降水量较少的客观原因,人均水资源的总量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给工业、生活与农业灌溉用水带来了严重的调配与配送压力,这就需要各级水利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责,才有科学管理策略,结合专家、学者的指导意见,细化用水管理策略,树立节水意识,在源头上做好供水、用水的科学管理工作。

(2)管理手段较落后。目前,通榆县水资源管理上存在专项投入不足、管理设施薄弱等问题,导致采集的水质水量信息不够全面。此外,水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多部门交叉执法管理效率低,相互配合不到位。

2.建议

从以上问题分析上来看,通榆县水资源匮乏,各行业用水紧张,管理手段较落后、机制不全等水资源问题成为了制约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实现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具体措施及建议如下:

(1)外部调水。考虑到通榆县的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考虑从外流域调水,各水资源管理部门、有关政府机构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合理规划和设计可行的外流域调水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通榆县水资源短缺现象,从而促进当地各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2)进一步革新农业灌溉方式。全县约81%的水资源量用于农业灌溉,因此全面采用全新的灌溉如沟灌、喷灌、滴管等方式,不仅能不破坏土壤的质地结构,整体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更能很在大程度上减少农业水资源损失、浪费,提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的优势和效益。通过选择典型地块召开现场会、聘请资深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实地操作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提高农户利用工程设施的技术水平。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使用农户发放《膜下滴灌指导手册》和《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成果汇编》等相关资料,加大宣传滴灌补贴政策,让党的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持续推进广布点、多示范策略,号召各乡(镇、场)在每个屯、社选择一处条件好、农户积极性高的地块作为示范区、示范点,加以重点扶持。通过示范区辐射,以点带面,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农户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节约用水、增产增收的认识和积极性。

(3)加强水资源监管。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管理设置及专项投入,统筹协调各交叉部门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保证水资源监管能力的提升。搭建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提升”。为了进一步强化监管与处置,解决以往“人管人”监管不到位、处置不及时、人力物力投入大等问题,通榆县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监管与应急处置的能力,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在资金极为紧张的客观条件下,投资366万元,新建了吉林省首个农村饮水安全视频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实现了农村供水点远程智能化管理,能够实时智能监控冲洗和反冲洗,实时反馈农村供水点破坏、卫生安全、水质安全以及其他问题,实现了饮水安全智能化监管全面提升,达到饮水安全监管质的飞跃。

四、结语

通榆县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如何合理的统筹规划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去解决的矛盾问题。据此,全县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应采取一切有力措施,坚持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并重的原则,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有限的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通榆县用水节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白城市通榆县召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暨教育2.0大数据平台启动会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公益广告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发展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