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企业“走出去”现状及困境*

2022-02-06李苹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税务税收一带

文/李苹瑗(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的强劲发展势头,国内不少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投资全球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建设,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形成,企业“走出去”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相关政策机制的进一步建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越来越多,而处于“一带一路”重要支点的重庆,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极度重要的时刻,着力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建设高地,提升了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实力,但是,“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众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所不同,由此产生一系列差异问题,增加了风险。为此,重庆企业如何保持自身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了重庆企业“走出去”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一、企业“走出去”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道路,这是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从双向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标志。2013年,我国企业的“走出去”因“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企业“走出去”是一种以中国公司为主导的跨国贸易服务模式,具有更加市场化、开放化的宏观开放型经济战略发展意义,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企业“走出去”主要是鼓励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本土企业优化结构,获取资源,争取技术来源,拓宽经营范围,通过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跨国化甚至全球化经营,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走出去”企业发展现状

(一)重庆企业“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

重庆自直辖以来,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的重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重庆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重庆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效地推动了区域地区的发展,为地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面对发展强劲且愈发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庆经济形势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重庆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重庆对外实际投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实现了巨大跨越。自那以后,重庆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重庆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及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达到8.3479亿美元和5.7223亿美元。

(二)重庆企业“走出去”投资区域分布广泛

从投资区域来看,亚、非、欧及美洲等部分区域已被重庆企业投资覆盖,马来西亚、新加坡、老挝、俄罗斯、利比里亚、乌干达、加拿大等国已成为重庆企业对外发展的主要投资地区。为促进重庆地区对外发展,重庆在水路、铁路、公路上,构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物流通道,此通道以欧洲(俄罗斯)为起点,经过重庆,到达东南亚(日韩),联动辐射欧洲、亚洲等大部分地区。2021年,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通道更是取得多项实质性发展。这些通道,为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铺上重要基石,更是为重庆企业“走出去”提供实质性辅助,以物流促经济,以经济促物流,进一步扩大投资区域。

(三)重庆企业“走出去”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重庆对外投资的方式和结构看,首先,重庆企业以多元化的方式“走出去”,从过去单一的投资建厂到现在的参股贸易、合作收购等方式的多重投资,是企业市场规模扩大的一种途径。仅2018年一年,重庆企业就对“一带一路”沿线十四个国家新增投资6376万美元,此后,投资额更是呈双位数增长。其次,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如重庆力帆集团,在面对国内摩托车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的情形下,将目光转向摩托车市场需求巨大的东南亚市场,通过在越南、缅甸等地的建厂投资,打开了东南亚巨大的市场,为重庆其他企业做示范,部分企业相随,寻找自身企业合适的方式。

总体而言,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重庆企业海外投资的总体规模和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对外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重庆“走出去”企业对外经验不足

了解到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发展前景后,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加入“走出去”的队伍。重庆已经“走出去”的部分企业,虽然行动较早,但是实践经验缺乏,缺乏整体投资规划,存在整体规划和实际统筹布局协调不到位的现象。一些企业有意“走出去”,但局限于自身发展思路,缺乏对外投资规划,对“走出去”犹豫不决。此外,国内外信息不对称、相关信息获取渠道狭窄、获取相关信息成本高、信息质量低,对重庆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重庆“走出去”企业面临税务难题

“一带一路”涉及多个国家,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企业“走出去”难度加大。律商网调研显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有百分之六十的企业面临税收方面的问题,税务风险已成为了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风险之一。重庆企业更是处于此种情形之中。重庆“走出去”企业在向外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过于急躁,前期未在国内外进行全面了解,进而产生各类税务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利润。

重庆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在前期制定投资、并购等规划中,部分企业未曾考虑“实物投资”在税收政策上的优惠,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甚至部分企业片面认为税务问题是在项目实际投成运营后才需要考虑的,企业财务人员仅在了解国内部分税务规则后即进行对外投资决策,缺乏相关框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在项目筹建过程中,重庆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税收筹划的框架理念。面对“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陌生政策环境和错综复杂的税务模式,难以拥有相应的税务筹划意识。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国家地区征管水平有限且政局不稳定,更是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税收政策信息,为此,“走出去”的重庆企业在此情形下不断迎接税务挑战。实际项目运行中,企业更是面临重复征税的情况,重庆“走出去”企业由于税收管辖权和制度等问题,加之不了解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企业无法保证其合法税收权益,面临国内外重复征税问题。此外,在实际对外投资中,当重庆“走出去”企业在面临税收争议时,因多牵涉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困难重重,当前多采用相互协商手段解决问题,且在协商过程中,有效协商不足。项目建成或退出时,重庆“走出去”企业可能会因投资国的限制而提高退出门槛,从而增加重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重庆“走出去”企业面临语言问题

“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世界的合作共赢铺开了新的画卷。截至2021年11月,我国与141个国家签署了相关文件,为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是,因为涉及国家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逾50种官方语言,语言状况相对复杂。在沿线的核心国家中,很多国家的语言都是自己的母语,比如西亚土耳其的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中亚国家的土库曼斯坦语言是土库曼语,乌兹别克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乌兹别克语。语言的多样性、复杂性都为重庆企业“走出去”增加了难度。语言上的障碍为了解投资国的相关发展政策增加了难度,也为企业增加了成本,若在境外产生相应争议时,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无疑增加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和管理决策的难度。

(四)重庆“走出去”企业人才不足

企业的“走出去”需要且离不开相关人才的制定、落实和实施。为此,人才因素是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关键。相比沿海发达地区而言,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尚处于缺乏人才的阶段。重庆地区更是缺乏对外投资人才,尤其是掌握相关语言、熟悉相关国家情况,了解市场运营方式,具有国际贸易经验,掌握国际金融、法律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上,重庆企业主要偏重于使用,轻视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成人才战略发展的局限化,为企业的“走出去”发展增加了难度。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相关税收筹划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重庆“走出去”企业的战略也日益扩大,可能面对的税务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进行税收筹划是十分必要的。

在政府层面,继续完善和修订税收政策,构建适合“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体系。2019年4月,为解决“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税务争端做出贡献的“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成立。重庆政府可结合利用此合作机制,打造重庆企业的相关税制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分析、共享、更新国际相关税收数据,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税收信息,辅助企业进行相关决策的判断。

在企业层面,重庆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税收筹划。在项目前期准备过程中,重庆“走出去”企业需要通过政府税务部门和相关中介机构全面了解目的地投资国的税务政策信息,组建包括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团队,进行专门调研,了解投资,合理利用控股架构和融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前期规划。项目筹建过程中,需要详细全面了解投资国的税收政策,根据不同的税种进行不同政策的指导,合理合规展开有效税收筹划,提高项目盈利水平。项目运营过程中,研究投资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学习和了解税收制度,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若发生争议时,重庆“走出去”企业可以联系相关金融机构和国际咨询机构进行合作,维护自身权益,也可以向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最后,在项目完成退出国际市场时,企业需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建立预估风险机制,制定应对策略,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政策,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走出去”企业和税务机关需相互辅助,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相关税收筹划,才能更好地降低相关风险。

(二)企业突破“走出去”的人才瓶颈

一方面,“引进”人才,积极吸引外来人才。结合重庆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参与重大人才交流平台,选拔和吸纳一批财会、金融、法律、贸易、语言等具有全球视野和前瞻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在重庆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重庆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践访问计划,打造一批专业精英团队,为重庆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三)企业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建立投资风险保护机制

第一,重庆“走出去”企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打造重庆“走出去”企业的全球布局战略。从企业实际出发,从技术、地理位置、电力、道路分布等方面进行全方面规划,科学评估,落实企业“走出去”规划战略。第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区域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合作,咨询海外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共享国内企业“走出去”投资案例,提高信息共享效率。第三,建立投资风险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国家机构的投资评级信息,观察更新对高风险国家地区的资金监测指导,以增强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并合理规避相应风险。

猜你喜欢

税务税收一带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