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2022-02-05陈亚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边境云南

文 陈亚山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没有边境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云南的现代化。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立足边疆实际,结合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优先打造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目标任务。这对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稳固祖国边防,构建强边固边富边新格局有重要的意义。

打造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重要意义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边疆人民的生产生活。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要求做好边境地区的发展稳定工作,他给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和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饱含关怀之情,指出脱贫只是第一步,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工作,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建设好美丽家园的有力举措。云南边境地区曾经因为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是全省深度贫困堡垒之一。25个边境县当中有21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边境地区彻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但是边境地区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正是二者结合的有力举措。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维护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边境地区是云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还有15个民族跨境而居。据统计,沿边一线374个行政村,有少数民族人口76.6万,占总人口的74.8%。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将有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使“三个离不开”和“两个共同”观念深入人心,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筑牢祖国西南安全稳定屏障、守护好神圣国土的现实需要。边境兴则云南兴、边民富则边防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是兴边富民行动的重要一环,也是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将有力承载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提升应对疫情输入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能力。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感召力、展示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云南边境地区位于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最前沿,是彰显我国国家风采的第一道风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接续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增强边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自觉增加守边护边、稳边兴边的责任感。同时,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如同一个个基站,增强了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辐射范围。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背景和目标要求

云南历来重视边境地区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兴边富民的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开展两轮“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从2015年至2017年,以373个沿边一线行政村为范围(后因区划变动为374个),兼顾沿边农场,以“五通、八有、三达到”为目标进行综合扶持。第二轮行动从2018年至2020年,将范围扩大为沿边110个乡镇的878个行政村(社区)和19个农场。把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守边固边强边有机结合,重点开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增收入、促开放、固边境7个方面建设。持续推动“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全面促进了沿边地区的发展,有效破解了边境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难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提升,守土固边的责任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在此基础上,2020年4月30日云南正式启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在25个边境县(市)抵边行政村(社区)中选择了30个自然村开展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1年11月17日至18日,云南召开了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情况总结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现场会,提出“用3年时间将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初步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小康村,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推进路径

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发展基础。边境地区不少属于脱贫地区,发展基础还较薄弱。首先应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好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实现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网、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分类施策,促进产业兴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对云南来说,沿边一线374个行政村发展条件差异较大,既有位于坝区条件较好的地方,更多的是位于山区发展条件受限的地方。应根据这些村寨的不同发展条件,分类施策,选择适宜的发展产业和模式。进一步细化产业支撑型、文旅融合型、生态宜居型、边贸助推型、睦邻友好型这5种小康示范村建设类型。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边境村发展壮大,结合一县一业,走“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发挥农业和林业的多功能性,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三产融合,切实增加群众收入。

加强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深入贯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加强乡村建设,持续改善沿边地区人居环境。加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三生空间”规划,在生活区大力开展“两污”治理,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房前屋后和庭院绿化,打造民族特色村寨风貌;在生产区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消除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25度以上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生态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力建设好美丽家园。

提升公共服务,营造美好生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要健全完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扶幼、就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水平。加强边境村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普惠幼儿园建设,改善村卫生室条件,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统一覆盖城乡,丰富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全力维护好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提高治理水平,促进稳边固防。努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借鉴先进经验,建立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有机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治理水平。落实好“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制”责任,发挥好人防物防技防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作用,构筑边境安全稳定屏障,全力守护好神圣国土。

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发展动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要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强党支部、选好带头人、育好先锋队。同时提升边民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党支部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干部群众争取好、实施好各项建设项目,用辛勤的汗水浇开幸福之花。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边境云南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严阵以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