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评析

2022-02-05刘琪

实事求是 2022年1期
关键词:左翼学者中国共产党

刘琪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尤其是左翼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不少国外左翼学者重新修正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高度认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执政方针、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同时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结国外左翼学者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拓宽国际化的认识维度,突破自身的视域盲点,掌握不同文化视野下的认知逻辑;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更好地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进而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评述

历经百年跌宕起伏,中国不但没有步入苏联的后尘走向历史的终结,反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所取得的成就、原因及其世界性意义,引起了国外左翼学者的极大关注。在国外左翼学者眼中,中国共产党已然成为“一个站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前沿,在保护自然生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1]从《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的整体印象分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六成以上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成立70年取得的成就表示认可,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形象的好感度高达7.2分。[2]中国共产党正以开放包容的革新者、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平共赢的倡导者及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前瞻者日益走进世界政党舞台的中央。

(一)开放包容的革新者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自我革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世界政党建设的典范。英国国际关系学者马丁·雅克评价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保持前进的状态,能够根据国家的最新形势作出反应,并思考下一步计划。[3]黎巴嫩共产党总书记汉纳·加里卜对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革新品格表示钦佩,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次重要的关口,但在每一次突破中,都能调整自己的政策或策略,以确保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可持续性”。[4]不断自我革命、与时俱进的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得以适应社会变化,并取得成功的优势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中国成功建立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开放型政党制度,通过内部多元化实现党本身的开放,将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吸收进来并体现其利益。”[5]在组织体系建设上,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动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人才,结构机制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截至2021年6月,党员人数已达到9 514.8万人,基层党组织486.4万个,其中包括农牧民、工人、学生等各行各业,不论是党员规模还是党员成分都显示出开放性特点。在国际关系处理上,中国共产党政策内外贯通一致,积极推动引导,谋求各国共同发展,与数百个政党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已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角色。多国政党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致电致函,诚挚表示愿同中方进一步全面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各国人民团结、友好与合作。摩洛哥公正与发展党总书记、首相奥斯曼尼表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众多不同政治理念的政党建立了良好关系,其对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非常有益。”[6]中国共产党通过党际交流渠道树立起积极的中国形象,其分享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是行之有效的。捷克众议院副议长沃伊切赫·菲利普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对外交流方式,是正确的选择,并期待加强彼此的开放合作建设。[7]

(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积极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形象予以肯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各项阶段性任务,让人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愿景。以色列共产党总书记阿梅尔表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致力于通过消除绝对贫困等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迈向更美好生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8]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也十分关注中国旨在造福民众的各项战略举措,他们赞赏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搭建城乡居民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7]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果断采取隔离措施,迅速调集各类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医疗物资,为全球抗击疫情积累了成功经验并树立了抗疫典范。秘鲁共产党主席阿尔贝拉·莫雷诺·罗哈斯感叹道:“敢于担当、有责任心且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中国共产党,具有战略视野和高效执行力的政府,有着组织纪律观念的人民,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所在,使中国在抗疫之战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9]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注重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越南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张玉南教授高度肯定中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他认为这一制度不仅完善了党的领导机制和执政方式,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在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发扬党内民主,做到了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执政。[10]

(三)和平共赢的倡导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丰富的治国经验,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和平共赢的倡导者、协同发展的践行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许多左翼学者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其未来关乎世界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一方面体现在战胜西方殖民体系,撼动了西方长期享有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体现在其所提出的和谐发展模式,为构建以合作、多边主义和共赢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体系提供了新的选择。[11]前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评价道:“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谨慎且富有伙伴精神,其以和谐取代霸凌的战略方式充分证明只有用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手段,才能赢得世界。”[12]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坚持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建立一个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世界。中国积极发展多边主义,拒绝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努力打造互利互惠的国际政治生态环境。不少左翼学者对此倡议表示肯定和赞赏,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戈麦斯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和平发展和建设和谐世界奠定了重要基础,代表着对国际关系理解方式的改变,为全人类发展提供了更大助益。[13]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尼泊尔共产党联合主席普拉昌达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通向这一最终目标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的新贡献。[14]

(四)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前瞻者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众多重要举措,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参与国际医疗和科技领域的合作,再到碳达峰、碳中和,无不显示出中国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前瞻性。秘鲁共产党主席阿尔贝托认为,中国共产党善于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并能够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谨慎判断来制定短中长期规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9]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划时代意义。1978年以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国在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意大利共和国前参议员弗斯科·贾尼尼表示,改革开放是一项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真正成为世界大国的伟大工程。[15]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使中国粮食单产大幅增长,同时助力工业、科技和国防等其他部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前瞻性的成功经验对世界各国人民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16]此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受到国外左翼学者的倍加赞赏。法拉杰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单纯的经济和商贸项目,更是连接东西方多样文化与文明的桥梁,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帮助下已经摆脱了历史性的债务危机。[16]学者何塞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关系的新阶段打开了一扇门,当我们把这个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联系起来,这一设想将超越存续至今的国际秩序,其成功发展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基于多边主义的、各国关系平等化的全球治理格局。[13]

二、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大多数执政的共产党失去了领导和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瓦解的危机。只有中国共产党稳住了阵脚,坚定不移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建设、领导决策、制度建设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外左翼学者的高度认可。

(一)贯彻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适度调整意识形态转型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一直为国际社会所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期待从中获得关于本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启迪。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7](P312)苏联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失败并最终走上错误道路,为此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总结汲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适度调整意识形态转型,遵循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不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普拉昌达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不断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顺应人民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和自我革新,坚持战略目标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坚决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14]越南学者张玉南赞同并补充道,“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性、创造性和革命价值。在现实挑战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旧朝气蓬勃。”[10]与其他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和计划经济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刻板传统,相反,中国共产党兼收并蓄,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乌克兰政治联合会执行书记克留奇科夫评价,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评价社会现状,大胆运用创新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始终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榜样。[18]正如诺维科夫所说,中国共产党正向世界证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和美丽的宣言,而是一个深刻、详尽的思想体系。[19]

(二)发挥独特的领导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在众多国外左翼学者看来,对中共领导人的研究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窗口,是深入解读“中国奇迹”发生的关键所在,是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和实践方向的指南。巴拿马民主革命党国际关系书记艾克托尔·阿莱曼称赞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是中国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20]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站了起来;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上富起来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横空出世,调动起全体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治理的蓬勃热情,开启了中国人民强起来的新征程。对此,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丰功伟绩予以盛赞。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法比恩·罗塞尔表示:“40多年前,邓小平领导中国走上改革开放,要求先实验、再总结、最后推广开来,开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今天,习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脉络的历史延续,为中国发展找到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发行后引起海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发行覆盖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党的十九大后,国外众多媒体、刊物直接将“习近平思想”纳入学术概念予以指称和讨论。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感慨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习近平把中国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2]汉斯·莫得罗评价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政党的领导人更加善于学习,并且能够从自身或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12]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政策,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完善领导方式,巩固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一些国外左翼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奉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凝聚人心,是中国社会治理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2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导力、组织凝聚力、社会号召力以及政策决策力等方面都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令世界叹服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在抗击疫情的种种举措对于全球疫情防控工作都是一个出色的案例,具有借鉴意义。尼日利亚专家艾法姆·乌比提到:“不管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中共领导人以人民为中心,可以带动每个人参与国家建设进程。”[24]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革命路线,保障社会发展长效稳定

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显著提升,切实发挥出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的治国理政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力支撑。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共产党制定了长期的政治目标,将资源集中到优先领域;另一方面采用试验的容错机制,将政治体制灵活运用到经济特区或地方试点项目上反复测试和证实,极大保证了各项行政措施行之有效。[25]回首过去百年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执政方式,努力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扬党内民主;确立党内法规,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颁布廉洁自律准则及党组工作条例,推动党的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阿什中心主任、政治学教授托尼·赛奇带领团队进行了中国人民对政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现行政府体制取得的进步表示赞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摆脱了极度贫困,物质财富普遍增加,预期寿命显著延长,医疗保健和受教育机会不断提升,中国人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超越政治的个人自由。”[26]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和完善依靠的是持续化的改革。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东欧国家截然不同,在改革方式上,中国共产党并没有选择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模式,充分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稳健优势,这是中国社会发展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针策略。[27]郑永年教授也认为,中国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坚持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这使得中国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灵活调整政治制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28](P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造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体系;谋划以经济改革为中心,政治和经济改革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采用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克罗地亚地缘政治学家亚斯娜·普雷夫尼可在谈及中国改革模式时说道:“中国式改革最令人欣赏和称赞的是,先通过局部区域试点用以积累足够实践经验,再根据实际效果和社会需要,不断深化和扩大改革范围。这种渐进式改革的最大优点是能够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9]她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全方位发展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在中国共产党开启第二个百年辉煌征程之际,国外政党政要及各界人士纷纷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寄托美好祝愿,共同期待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全球治理包容性发展、促进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在教育、卫生、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等诸多领域取得的伟大成绩,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许。[30]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理解、认同显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信任与日俱增,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路、同行者越来越多。[31]博茨瓦纳执政党民主党总书记巴洛皮表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和辉煌成就拓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新的选择、机遇和希望。[32]

(一)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21世纪是史无前例的时代,技术飞跃和社会信息化虽然潜力无限,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困境和冲突。俄罗斯科学院亚历山大·洛马诺夫教授指出,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的背景下,如何预测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如何协调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均衡发展都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蓄力推进社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捷克众议院副议长沃伊切赫·菲利普也表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结构和注入新的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现代化至关重要。”[7]然而,当前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国内灾害此起彼伏,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严峻态势,倡导高质量发展已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虽然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已初战告捷,但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二)加大宣传,提高中国理论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在百年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以大国姿态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理论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外左翼学者的重视。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不仅表现在为世界的经济贸易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而且为资本主义体系发展提供了新的道路选择和替代性经验。多国政党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取得的历史性发展成就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针、执政理念和理论创新。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学者试图寻找中国经济制度的弱点及其与规范自由主义模式的相悖之处,忽视中国发展道路的有益经验。由于中国与西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中国经验中得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很容易被西方解释为中国企图“颠覆自由世界秩序”和对发展中国家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34](P2)中国媒体报道和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和国际传播还需要大力加强。

(三)坚定立场,科学应对国际“话语陷阱”

为了遏制中国进一步发展,西方政客和媒体从腐败到人权等诸多问题上将中国“妖魔化”,他们竭尽全力地攻击、丑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企图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使其失去公信力,进而陷入“塔西佗陷阱”。一些西方政党甚至借用网络媒介鼓吹自身民主与自由,恶意抹黑中国共产党形象,刻意曲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企图瓦解中国人民的理性信念进而达到其意识形态的统治目的。[35]克留奇科夫表示:“当前紧迫的是保护社会主义及其革命成就、斗争过程中所积累经验的历史真相和人民政权实质的历史真相,保护关于共产党以及那些为争取工人解放而奋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历史真相,坚决反对反人民政权及其附庸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诽谤诬蔑和欺骗青年一代的反共产主义、反社会主义的恶意宣传。”[18]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意识形态层面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层面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但系统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形成强引领、高凝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

四、对国外左翼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认识的评析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左翼学者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实践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远观”中国共产党的境地,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制度建设、政治改革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面的分析探讨与过去相比都有了新的突破和深入推进,综观以上分析,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研究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研究议题趋于多元。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内容不够深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关注程度极大提升,研究内容涵盖愈加全面:从党的政治经济政策研究到中共领导人执政风格及领导力研究,从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分析到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从党的意识形态、组织架构、权力体系到反腐措施、党校系统、时事热点以及面临挑战的分析和执政前景的预测,总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第二,研究立场趋于客观。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尤其是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侧重于理解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实践,而非以批判的眼光狭隘地进行审视,这种中立的研究立场保证了其相关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利于国外媒体及学者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深入了解。[36]尽管国外学者具备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但一些左翼学者还是能秉承尊重历史、还原现实的治学精神,采取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肯定历史成绩,客观分析现实,摆正认知方向。

第三,研究方法呈现多样。随着比较政治学领域的“科学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被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分析,包括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本国与他国的对比,极大拓展了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深度。同时,一些通过运用官僚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化理论、公民社会理论以及民主转型理论的学术成果的出现,显示出相关研究理论化色彩更加鲜明。此外,一些国外左翼学者或着重分析文件刊物,或采用实地调研、社会访谈进行实证研究,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也值得国内学者关注和学习。

第四,研究动机趋于务实。近年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为国际社会所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国外左翼学者期待从中获得关于本国发展和世界进步的启迪。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治的研究逐步转向现实战略需要,深入分析政党建设方面的理论动态,总结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良经验,切实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提供适应本国或地区相关的借鉴方案,制定有效政策,避免政治风险,为世界发展格局的挑战提供了可行性意见。[39]

总体来看,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积极客观的认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剖析视角和认知维度,有助于我们突破自身盲点,深化党情国情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我们探寻国内外研究范式中的学术差异,洞悉不同文化影响下学者认知逻辑的生成路径;有助于我们把握自身弱点,有效构建起维护自身利益的话语体系,从而应对好敌对势力的恶意诋毁和意识形态偏见。

小结

胸怀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的百年华诞之际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从百年看向千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人类的伟大实践历史中赓续奋斗,勇毅前行。从国外左翼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评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及时关注动态,实时跟踪国外最新研究理论和成果,掌握国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动向,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利于中国的舆论苗头和研究趋向,要及时做好应对准备。二是要辩证看待评判,在加大引进作品和思想的同时,警惕打着学术研究旗号攻击中国共产党的伪学术,对故意歪曲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错误研究予以有力回击和澄清。三是要清醒审视自我,既不能被世界误读,更不能误读自己,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斗争意识。四是要把握历史大势,走在时代前列,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树立大局意识,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五是要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左翼学者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江南书院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