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治理路径※

2022-02-05张海英肖扬伟

党政干部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官僚主义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张海英 肖扬伟

加强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的“秘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从整治“四风”破题,狠抓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以党风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成效显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已少见踪影,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甚至在新形势下还会以各种“变种”形式出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表明了党中央把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新时代破解这一顽瘴痼疾指明了方向。

一、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象

基层是我国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有不同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不担当不作为

担当作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但当前一些基层干部仍存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一是缺乏担当意识。有的基层干部错误的认为“有多大权办多大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在群众有急难愁盼问题找上门来时,惯于使用“推、脱”手段,推脱责任、推脱干系。有些事情明明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也以要“请示上级”“集体研究”之名把自身承担的责任降到最低程度。有的干部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采取“部门分解,层层落实”的方式布置下去,美其名曰压力传导,其实是不敢负责、不敢担当。二是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的基层干部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干事,至少不要惹事”的处世哲学,在其位不谋其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思想严重。一些机关的门好进,干部的脸好看,但事情依然难办。

(二)重表态轻行动

善于决策,敢于表态,勇于行动,是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也是干部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表现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敢于表态是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魄力的外显。但是,一些基层干部在上级和领导面前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到工作上时却静悄悄,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喊口号上,不断寻思“喊什么口号、怎么喊口号”才能吸引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注意,甘做“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些干部在下级和群众面前搞“虚假激励”,漂亮的话说了一大堆,兑现的时候无下文,也许短期能赢得下级和群众的赞同,但长期则是挥霍了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污染了地方的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有些基层机关搞层层签批,一些重要事情需要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都表态才能进行研究,有些事情在层层签批中贻误了时机,“黄花菜都凉了”,有些事情某个领导没有表态,则很可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

(三)重痕迹轻实效

做工作留下一些工作记录和痕迹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但在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存在过度留痕的现象。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在工作过程中不遗余力主动“留痕”。有些基层部门以“注重过程资料的积累”为名,大搞“痕迹管理”,留下各种工作的计划方案、台账、照片、影像,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而这些“痕迹”是否真正需要、将来能否派上用场,则很少有人顾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部门大搞各种“表格抗疫”“网上抗疫”,却没有考虑这种形式的抗疫对于防控疫情到底有多少作用。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数据一大堆、照片也不少,但到底是不是真扶贫、扶真贫却很少关注。二是有些部门在检查工作和考核干部时,片面以是否留下“痕迹”作为重要标准。有些上级部门和考核部门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和考核干部时,重点检查计划是否周密、台账是否完整、次数是否到位、影像是否保存,这种不良的“留痕”导向也直接导致了某些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留下一些“痕迹”,否则在检查和考核时就会陷于“有口难辩”的不利境地。

(四)重形式轻内容

内容需要附着于一定的形式,好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突出内容。但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形式上,则很可能会冲淡内容,甚至掩盖真实的内容。一是部分基层干部仍热衷于“文山会海”。有的干部对待上级精神和文件,习惯于囫囵吞枣,甘当“二传手”,往往以会议来落实会议、以文件来落实文件,甚至有时还会邀请高级别领导参加会议,给人以“单位重视、领导重视”的感觉,会议结束后,会议总结、会议成果、新闻报道一应俱全,至于会议有没有必要召开、群众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则并不重视。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造假数据、假经验、假典型等现象。有的基层干部由于时间紧迫、能力不强,易采取数据造假、经验造假的方法,把没做的事情假装成做了的,把刚刚开展的工作假装成已经完成了的工作,把初步取得的经验假装成经过多次实践取得的经验。甚至还有一些基层领导不计代价搞假经验、树假典型、造假“参观路线”,这样的假东西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劳民伤财,使得群众怨声载道。

二、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并号召大家“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了持久的斗争。从另一个侧面,也可见这一顽疾由来已久,其成因也比较复杂。

(一)少数基层干部党性修养不够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当前,部分基层干部党性修养不够,所作所为背离了党的宗旨,淡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一是部分干部党的宗旨意识不强。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现实中,有的基层干部淡忘了党的宗旨,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做工作首先想到的是本单位、小团体甚至是个人的利益,群众利益被抛至脑后;有的基层干部刻意保持与群众的距离,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群众的冷暖不知、群众的心声不晓、群众的问题不问;有的基层干部对待群众方法粗暴、态度恶劣,轻则连哄带骗,重则斥责打骂。二是少数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喻成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总结“四风”盛行的原因时,他指出:“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个干部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很难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就很容易陷入作风不正、精神萎靡、贪污腐败的泥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随之而来。

(二)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犹在

我国是一个有着2000 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从“八佾”舞乐到“太牢”的祭祀仪式,从皇帝出游的“大驾卤簿”到诸侯的“百乘之驾”,无不显示出封建统治者注重仪式铺陈、奢华浪费、官贵民贱的特权思想。迄今为止,“以官为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官做老爷”的思想仍有一定的市场。其具体体现,一是有些基层干部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扭曲。有些干部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变成了以权力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上级服务,以人民群众为师异化成了以上级为师;有些干部信奉“没有权力,说话不硬”,认为权力越大越掌握真理,不唯书,不唯实,只唯上;有些干部做事情干工作总想着如何引起上级的注意,于是数据造假、移花接木、橱窗案例横空出世。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受封建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较深。他们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了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变成了满足个人欲望的砝码,把官场变成了商场,把经济领域的规则移易到政治生活中,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对权力毫无敬畏之心,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丧失殆尽。

(三)干部任用考核机制不完善

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机制是否科学,不仅关系到干部个人,也关系到地区和单位的发展。当前一些地区和单位的干部任用考核机制还不健全,这就给了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钻空子的机会。一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上还存在漏洞。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片面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主要指标,只重政绩不重政德,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重眼前不重将来,这就给了那些只注重表面工作、只会纸上谈兵耍嘴皮子的干部提拔和升迁的机会,而那些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基层干部,由于不善于“宣传”“不会来事”,无形中少了被上级单位和领导发现的机会。长此以往,一些庸官懒官就会急功近利地作假、美化、造景,以此换取自己的升迁机会。二是干部的考核机制尚有不完善之处。有些地方和单位考核干部,以看材料、翻账本、查“痕迹”为主,这就容易造成某些干部弄虚作假、打造“面子工程”、争功诿过、寅吃卯粮;一些地方和单位考核干部时,上级主官对下级干部的升迁影响太大,忽视了群众评价在考核干部中的作用。实际上,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

(四)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查处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严密部署下,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上得到纠治,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究其原因,一是识别和定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辨识度高,而且有具体的标准可以衡量,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识别和定性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几乎完成任何工作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形式。比如,通过会议统一认识、布置工作任务;一些新政策、新做法在推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的政策自觉,减少政策施行过程中的阻力;一些有益的经验要及时加以总结和宣传,以便其他单位和人员能有所借鉴,更好地开展工作。但超过一定的“度”就成了形式主义,而如何把握这个“度”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查处不力。精准识别才能靶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隐蔽性特点,加上信息透明度不高、监督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一定困难,查处力度不够。

三、治理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措施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贻误工作、劳民伤财,疏离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牢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一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百年来,我们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要经常性地对基层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补足他们的精神之钙,防止思想上的病变和滑坡,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使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二是进行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对基层干部进行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就是让他们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荡涤封建腐朽文化,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良好氛围

文化具有复合性、传递性、习得性等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的。中华民族5000 年的历史长河中,既孕育了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也不乏一些封建腐朽的落后文化。这些落后的文化成为少数基层干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要荡涤封建腐朽文化,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必须反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庸俗文化,“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成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逢迎、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没市场、受惩戒”。二是要抓好机关文化建设。要以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目标,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核,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形成勇挑重担、求真务实、勤政廉政、老实肯干的机关文化氛围,以健康优秀的机关文化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带动广大基层干部敢于作为、善于作为。

(三)完善体制机制,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构筑制度屏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弹和变种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完善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一是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用什么样的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导向。如果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人得到提拔甚至重用,那就会造成其他干部群起而仿效,容易形成“逆淘汰”效应。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那些德才兼备、关爱群众、踏实工作、不尚空谈的干部选拔出来,把那些弄虚作假、狐假虎威、吹吹拍拍、漠视群众的干部调整出去,形成明确的干事创业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二是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科学制定考核标准,优化考核方法,减少考核次数,避免层层考核、重复考核。坚持上级考核和群众考核、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既要尊重上级领导的看法,又要征询群众的意见。在考核的标准上,既要注重地方GDP的发展,又不能“唯GDP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给那些干事创业、勤恳工作的基层干部“亮绿灯”,给那些为官不为、逢迎拍马的基层干部“亮红灯”。

(四)抓好监督执纪,为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列出责任清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久禁不绝、反复反弹,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难以识别、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问责不力有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是要强化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监督。要整合监督力量、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二是要精准识别,为靶向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依据。要依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列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单,既要“见人”,又要“见事”,使广大基层干部既能见“单”行事,在工作中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又为相关部门执纪问责提供依据。三是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厉查处、精准问责。纪委监督部门要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轻犯者,要运用提醒、约谈、诫勉等手段及时帮助纠治;对造成严重后果、违法犯罪者,要追查到底。要严格问题通报制度,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者要点名道姓,以案示警、以案为鉴,充分发挥案件的警示作用,让基层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自觉远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猜你喜欢

官僚主义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