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型电视导引头无图像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

2022-02-04秦彦君赵闻梁立慧国营长虹机械厂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视频信号导引头光圈

■ 秦彦君 赵闻 梁立慧/国营长虹机械厂

0 引言

某型电视导引头采用硅靶管成像,图像画面的质量在电视导引头性能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对目标的搜索和锁定。该型导引头修理中,多件产品上电后出现无图像故障现象,故障点涉及导引头的成像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有图像故障和无图像故障画面对比图

1 成像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该型导引头成像系统由电视摄像机、电视通道、电源装置一、电源装置二组成,其中电视摄像机由镜头组合、硅靶管、偏转线圈组、预视放电路、光圈机构、变焦机构等组成。电视摄像机主要实现光线的聚焦、光电信号的转换及初始视频的预放大;电视通道主要对电视摄像机产生的初始视频进行滤波、二级放大,叠加同步及测标信号,并实现对电视摄像机光圈机构和变焦机构的控制;电源装置一和电源装置二主要实现电压转换,向电视摄像机、电视通道及其他电路提供工作所需电源。如图2所示,外界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组合聚焦在硅靶管靶面上,通过电子枪阴极发射电子束对硅靶管靶面进行扫描,产生与光线强弱成比例的电流信号,信号经预视放电路初级放大后,形成初级视频信号[1]。初级视频信号经电视通道滤波和二级放大,叠加同步信号和测标信号后回传至载机显示系统进行显示。

图2 成像系统原理框图

2 故障原因分析

依据导引头出现的故障现象,从成像系统工作原理、视频信号产生过程、信号传输处理及辅助电路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得出无图像故障现象与导引头成像系统的电源装置、电视通道及电视摄像机三部分有关,因此以“无图像”故障现象为顶事件建立故障树,依据故障树逐层展开相关部件原因分析。故障树如图3所示。

图3 故障树模型

2.1 电视摄像机

电视摄像机的作用是将外界景物成像在硅靶管靶面上,并将靶面上的光信号转换成视频信号,视频信号经预视放电路处理后直接传送至电视通道进行二次处理。电视摄像机是视频信号产生的源头,视频信号的有无与电视摄像机的硅靶管、光圈机构及预视放电路相关。若电视摄像机中的硅靶管故障,外界景物反射的可见光无法通过硅靶管转换成视频信号,因此在显示系统上表现为无图像现象。若电视摄像机中的光圈机构故障,上电后光圈处于关闭状态,外界景物反射的可见光无法通过镜头组合进入电视摄像机内部,因此在显示系统上表现为无图像现象。预视放电路主要由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组成,若滤波电路或放大电路故障,则其输出的视频信号将夹杂大量的干扰噪声,由于视频信号未被有效放大,幅值较小,视频信号被淹没在干扰噪声中,传输至显示系统后在显示系统上同样也会表现为无图像现象。图4所示为通过数字示波器监测硅靶管和预视放电路输出的视频信号,波形和幅值均正常,因此排除电视摄像机发生故障的可能。

图4 硅靶管和预视放电路输出视频信号波形

2.2 电源装置一

电源装置一是将输入的直流+27V电压转换成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工作所需的±15V、±12.6V及-27V直流电压。在视频信号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电路中,均包含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有源器件。只要±15V、±12.6V、-27V直流电压中有一路输出异常,即电压值不够或电压值超出允许范围,运算放大器、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有源器件就会出现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以运算放大器601A为例,其正常工作所需电源电压为+15V和-15V,若其中一路电源电压出现异常,该运算放大器将无法工作,视频信号则无法通过该运算放大器进行信号处理,也无法传输至下一电路,因此在检测设备上会表现为无图像现象。

利用数字多用表检测电源装置一各输出端口电压,如表1所示。经测试,各直流电压值均在合格范围内,因此排除电源装置一发生故障的可能。

表1 电源装置一各输出端口输出电压

2.3 电源装置二

电源装置二是将输入的+27V电压转换为各集成模块工作所需的+5V和-6V电压以及硅靶管、偏转线圈工作所需的+500V、+300V电压及靶极电压。若电源装置二输出的+5V和-6V电压异常,将直接影响导引头内图像处理电路对视频信号的处理,从而在显示系统上表现为无图像现象。若电源装置二输出的+500V电压、+300V电压和靶极电压异常,硅靶管、偏转线圈将工作在不稳定状态,所形成的视频信号也同样处于不正常状态,在显示系统上同样表现为无图像现象。

利用数字多用表检测电源装置二各输出端口电压,如表2所示。经测试,各电压值均在合格范围内,因此排除电源装置二发生故障的可能。

表2 电源装置二各输出端口输出电压

2.4 电视通道

电视通道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导引头工作的同步信号,同时处理电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将同步信号、测标信号与视频信号进行叠加,并依据视频信号大小形成光圈控制信号,控制光圈放大和收缩。通过更换合格的电视通道,导引头无图像现象消失,因此判断故障发生在电视通道上。

1)视频传输电路和视频叠加电路

依据故障现象可以判定故障与电视通道的视频信号传输电路、光圈控制电路及聚焦线圈电路相关。从图1可以看出,显示系统上并不是完全没有图像,而是有一部分模糊的亮斑存在。为此,在导引头通电情况下,利用数字示波器通过三通插头测量电视通道X14插头的第5针,该插针信号为电视摄像机输出的初始视频信号。测量发现该插针视频信号很微弱,幅值很小。测量电视通道中视频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信号,信号幅值和波形与X14插头第5针信号完全一致,由此排除视频传输电路产生故障的可能。再从故障图片来分析,在显示系统上能明显的看到“边框”和“十字测标”,这两个信号是通过叠加电路叠加到视频信号上进行输出的,由此可以判断视频叠加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因此,排除视频传输电路和视频叠加电路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2)光圈控制电路

光圈控制电路主要实现光圈放大和收缩的控制,其发生故障能引起光圈彻底关闭,在显示系统上表现为无图像现象。利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电视通道X14插头的第20针和第31针,该插针信号定义为“光圈控制1”和“光圈控制2”,均为光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口。经测量,“光圈控制1”端口电压为+12.2V,“光圈控制2”端口电压为+11.7V,符合光圈控制电路输出端+12V±1.2V的范围要求,并且在导引头通电刚出现边框及亮斑图像时,能明显看到光圈打开和调整的过程。因此,排除光圈控制电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3)聚焦电极电路

聚焦电极电路主要实现电子束的偏转和聚焦。在排除视频传输、视频叠加及光圈控制电路发生故障的基础上,聚焦电极电路故障能使电子束无法准确聚焦在硅靶上,无法产生视频信号,从而在显示系统上表现为无图像现象。利用数字多用表测量电视通道X14插头的 第17针 和 第18针,该插针信号定义为“聚焦电极1”和“聚焦电极2”,均为聚焦电极电路的输出端口。经测量,“聚焦电极1”端口电压为+2.4V,“聚焦电极2”端口电压为+2.5V。但性能合格的电视通道“聚焦电极1”端口电压应为+14.1V,“聚焦电极2”端口电压应为+2.2V,实测电压与端口正常电压相差较大。因此,判定故障发生在聚焦电极电路上。

如图5所示,聚焦电极电路的核心器件为集成模块OC286EⅡ4,其第2、5引脚为输入端,输入电压为+27V;第1引脚为输出端,对应“聚焦电极1”,第1引脚连接容值为0.68μF的电容C87后对应“聚焦电极2”输出端。用数字多用表测量故障电路的集成模块OC286EⅡ4输入输出引脚,其第2、5引脚输入电压为+27V,第1引脚输出电压为+2.4V,远远小于正常输出电压+14.1V。因此,判定故障元器件为OC286EⅡ4。更换后导引头图像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3 机理分析

如图6所示,硅靶管内聚焦系统由聚焦电极A1、聚焦电极A2及聚焦线圈组成。硅靶管是先将输入的外景图像(光学图像)转换成电荷图像,通过电荷的积累和存储形成电位图像,再通过电子束扫描读出电位图像,形成与外景图像成比例的电流信号即视频信号。由此可见,视频信号的形成关键在于电子束。图6中,当阴极K达到高热时会发射出大量电子,在阴极周围形成电子云。电子在聚焦电极A2中得到加速,形成电子束,并在聚焦电极A1和聚焦线圈的共同作用下,在硅靶管靶面上聚集到一点,实现对硅靶靶面的扫描。该过程中聚焦电极A1与聚焦电极A2起到电聚焦的作用,而聚焦线圈起到控制电子束沿轴向做直线运动的作用。

图6 硅靶管内聚焦系统结构示意图

要得到清晰的视频信号,电子束在上靶时必须聚合成极细的点,电子束的电聚焦原理如图7所示。阴极K达到高热后发射电子,聚焦电极A2加速电子形成电子束。电子束通过栅极G的空隙时,由于栅极电位与聚焦电极A2电位不相等,在两者之间的空间产生电场,该电场的曲度类似一面透镜,使由阴极K表面不同点发出的电子在栅极G前方汇聚,形成一个电子聚焦点。由于聚焦电极A2与聚焦电极A1之间同样存在电位差,因此在两者之间的等位面上也产生电场,聚焦电极A2与聚焦电极A1共同组成了电聚焦系统。该系统将上述聚焦点通过电场的作用再次聚焦到硅靶管靶面上。由于电聚焦系统与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相似,因此习惯性地称为电子透镜[2]。电子束通过电子透镜能否聚焦在靶面上,取决于聚焦电极A2上电压VA2与聚焦电极A1上电压VA1之间的比值。改变聚焦电极A2与聚焦电极A1的电位差,等同于改变电子透镜的焦距,选择合适的VA2与VA1的比值,就可以使电子束的成像点落在硅靶管的靶面上。

图7 电子束电聚焦原理图

上述导引头出现无图像现象,正是由于聚焦电极电路的核心器件OC286EⅡ4损坏,造成其输出端(聚焦电极A1)的电压值VA1降低,A1与A2电位差发生变化,VA1与VA2的比值减小,“电子透镜”的焦距产生偏移,电子束在经过该“电子透镜”时无法准确聚焦到硅靶管靶面上,如图7中标注的D′和D″两个聚焦点所示,从而出现无图像现象。

4 结束语

该成像系统由光学、光电转换、信号处理、反馈控制四部分组成,属于循环控制自适应系统。景物反射光线经镜头组合后聚焦在硅靶管的靶面上,通过电子束扫描形成原始视频信号,原始视频信号经预视放电路处理后送至电视通道。电视通道在进行二次处理的同时,对视频信号幅值进行判断,判断结果经光圈控制电路带动摄像机光圈放大或收缩,增加或减少进光量,直至图像清晰为止,进光量的变化又直接影响视频信号的幅值,如此往复循环控制,即形成循环控制自适应系统。针对该类系统的排故和修理是较为复杂的,需要按照信号的产生和流向,采用分析和替换法逐层缩小故障排查范围,再依据电路特点和信号检测数据实现故障元器件的准确定位。

猜你喜欢

视频信号导引头光圈
影像视界
浅析新一代视频信号ICtCp
短距视频信号无线通信网络
全极化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一种捷联式图像导引头的解耦算法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小飞鸽ZY—2250D数字机无视频输出故障的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