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周山水画留白艺术及其文化传承价值探讨

2022-02-03吕琦瓅

今古文创 2022年3期
关键词:留白艺术文化价值山水画

【摘要】“留白”是文人画家沈周山水画中的典型艺术表现手法。其留白类型包括水域、天空、云雾留白;留白作用体现在造型、布局和空间方面;留白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有黑白相成、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等。《京江送别图》是沈周山水画留白艺术的代表,文化内涵丰富,在画坛久负盛名。沈周的山水画留白艺术为当代中国画家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启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和传播提供了典范案例。

【关键词】山水画;留白艺术;《京江送别图》;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3-0087-03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中华美育在华文教育中的创新性实施研究”(编号19JY15);江西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编号XJG-2018-03)。

明朝吴派文人画四大家之一沈周世代隐居吴门,其父辈都既精书又善画,对于仕途经济持淡泊明远的态度。沈周天性聪慧,在文艺创作特别是中国画领域精进勤勉,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创新,成为中国15世纪后期极具影响力的画家。《吴郡丹青志》载沈周“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他的山水画颇负盛名,有的描绘高山大川,有的是田园景致,兼具隐逸内蕴、文人雅兴和自适情怀,丰富了文人画的笔情墨趣。留白艺术对中国画布局及空间有重要作用,可形成独特的韵味、营造深邃的意境,含蕴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正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荃》)。沈周的山水画成就突出,其画面的“留白艺术”极具典型性,富于中国式美感,在类型、作用和文化内涵方面都值得探讨。沈周中年时期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也比较沉着稳练;到了晚年画风有所转变,性格开朗,用笔豪放不羁,气势雄浑,有古朴雅正的风味。

一、沈周山水画留白的类型

沈周山水画中的留白,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对水域的留白,数量多、占比大,基本每幅山水画里总能看见对水的留白处理。《秋林小集》采用描线留白法,即以不规则的流畅波纹线条代表水纹,给人以河水流动感。《京江送别图》在留白方面则先描绘近景,再描绘远景,中间空白的部分不施加任何笔墨,代表水面,整幅山水画表现出静谧安宁之美。二是对天空的留白,常体现在远景上。有时沈周在画作中先描绘远山部分,顶部用淡墨渲染几笔后留下大部分空白,这样远山便有了空灵悠远之感。如《苍松片石图》中远山以笔墨简单进行勾勒,其上方用淡墨渲染几笔,然后是大片留白,画面具有层次感。三是对云雾的留白,云雾是区别远山的重要意象,可使不同山体的层次错落有致。对云雾的留白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勾云法,采用中锋以线的形式来表现云的各种形态,使云有飘逸自如、轻快流畅的感觉;二是染云法,先勾勒画面中的山和云,再用破墨出山法衬出白云,在云下用淡墨稍微染色,使山和云贴切结合。如《云林苍润图卷》通过云雾留白使画面深邃莫测宛如仙境。

二、沈周山水画留白的作用

在造型方面,山水画中有了留白就有了“生气”和“灵动”。沈周山水画通常近景采用浓墨勾勒山石和树木,中间水面用留白法,用淡墨渲染出远山,远景中一半会采用留白表现云和天,这是其山水画的一个基本格式。留白给水面或静谧或灵动之感,也给远山云雾缥缈之感。山水画采用留白技巧显示布局和造型美,如雄山伟岸的磅礴刚毅、江南水乡的婉约清丽、山野乡村的朴素纯厚。沈周《京江送别图》中,在近景送别友人,江水和远景采用留白,画面宁静和谐。

在布局方面,布局在傳统中国山水画中被称为章法,东晋画家谢赫称其为“经营位置”。布局安排合理会使画面有层次感,山水画中清丽秀美、雄浑厚重、烟雨缥缈、空灵悠远的各种意境都要布局取势,这其中留白的作用非常突出。沈周山水画面中的留白都是从整个画面布局出发,合乎实际,理性对待。如其名作《庐山高图》,纵长达193.8厘米,高低有序、错落有致,布局用心,在不同画区的交界处使用留白,层次分明,“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留白给沈周的山水画面创造出了更多的审美空间。

在空间方面,沈周山水画对水、天空、白云的表达往往采用留白,画面中空白的地方就是水、就是天、就是云,错落有致,即便他什么都没画,一片空白,但观者很容易将其想象成江水、天空或云雾。正如宋代郭熙《林泉高致》所言:“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留白给有限的画纸以无限的空间。沈周《京江送别图》中有一半的画面都是留白,悠远空阔之感跃然于纸上,画面中水与天空都用留白,隔开近景和远景,水天相融相接,画面在层峦叠嶂中现出缥缈虚无的神秘感。

三、沈周山水画留白个案:《京江送别图》

《京江送别图》是沈周山水画留白艺术的代表,是展开后近1.6米长的大型纸本设色绘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作引首为王时敏题隶书“名迹貽徽”;本幅款署“沈周”,钤“启南”;后幅有沈周自题跋文述绘画缘由。另有明代文林书“送吴叙州之任序”、祝允明书“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及多家跋文。整幅画面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笔墨苍劲厚朴并兼具明秀滋润之态,这是沈周较为成熟的画风。《吴梅村先生集》中考证此图成于明弘治四年辛亥三月,沈周时年65岁。这幅画描绘的是送友人赴任时的情景。从画面比例来看,所绘山峦并不巍峨,但是层峦叠嶂、峥嵘逶迤、连绵起伏,具有相对温和的曲线美。山树之苍翠依稀可见,远近之山树的层次感也用皴擦、深浅之笔墨进行了处理,呈现出烟云缭绕之态。江水平静延绵,画面中的天空和江面其实就是用大片的留白来表现,给观者以水天一色、交互浑融之感,水的流向和山的延绵将时空深度推进。沈周着意描绘了江岸上的垂杨柳,柳与“留”谐音,此意象蕴含着依依不舍的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惯用的惜别意象。画中所送友人是沈周的亲友、文徵明的岳丈叙州太守吴愈,他所要赴任的叙州地处今西南宜宾,是时人眼中的边陲荒野之地。当吴愈乘船远去的时候,沈周等人在岸边长揖作别。画面中大片的留白,不仅是对景致的视觉表达,也是刻绘画中人物细腻复杂的内心,既然语言和笔墨都难于表达,那就由留白去给观者营造了尽可能的联想。

沈周 京江送别图 卷 纸本设色

28x159.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沈周山水画留白蕴含的哲学思想

留白在山水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留白给欣赏者以无穷的想象,使画面充满了生机活力。中国绘画中特有的留白艺术与传统哲学思想紧密相关,是中国智慧的一种特有表达和体现。

(一)黑与白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留白体现“计白当黑”的画理,赋有强烈的写意性和灵活性。从哲学思想上来看,留白以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为基础,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讲究在画作中要留下空白,不能过于“满”。中国佛学思想里有这样一种观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哲学思想运用于绘画中,便可体现于留白艺术中,空白处为白,但却可以展现大千世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个空白里可以有水,可以有远山倒影,可以有烟,可以有烟雾缭绕下的人家。此时的留白不是“全白”,而是有声有色的“白”。这是两种相反概念的转化。在中国道家思想里强调两种事物相互转化,而留白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白”与“黑”的相反相成,在中国山水画里,黑与白在对立转化中走向和谐统一。

(二)天人合一

中国山水画有了空白就有了想象空间,画面不会显得突兀拥挤繁重,观者通过这种留白,会将自己和所看到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在沈周的山水画中,近景和远景之间总会留有空白,代表静谧水域、空蒙水汽或舒缓水流,营造出富于层次的空间感,让观者从当下进入了无限的时空,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讲求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在山水画中体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沈周山水画中的那种和美与协调使人看着心旷神怡,其作品位列文人山水画经典之列历久弥新。相比较之下,西方风景画展现的更多是眼前所见之景,多是将画面整个填满,难于体现像沈周的山水画这样空阔悠远的美感。

(三)虚实相生

留白是中国“虚实相生”哲学思想的体现。“虚实”这个概念体现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中医的“八纲”中就有虚实之别。在中国山水画中,“实”更多体现在画笔勾勒之处,“虚”更多体现在留白之处,正是这种虚实的融合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魅力。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体现在沈周的山水画中就是这样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神奇。留白为虚,给观者无穷的想象,哪里是水,哪里是远山,哪里是白云,皆在留白中,人们会自行将这种虚转化为实,将留白处化作可见之景,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观者对留白中所展现的景象也会有不同想象,虚实相生产生出丰富的心灵意象,留白中展现的是无穷大的宇宙和中国文化智慧。

观赏沈周的山水画可发现其山水画中对留白的运用是无与伦比的。以《沧州趣图》为例,该幅画作横长达885厘米,画面采用平远布局,展现一派江南山川的秀丽和美,画作中自然采用了诸多留白,这些留白不仅将画面分隔开来,使得画面富有层次错落感,同时也将这八米多长的画卷融合在一起,使画面富于和谐之美,衬托出江南水乡的平静和秀丽。留白的画面好似微微泛动的水面,既有一种静谧,又有一种趣动,这是虚实、黑白的完美融合,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典范,有着和西方艺术不同的理念,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体现,有着对宇宙的认识和审美。

五、沈周山水画留白的文化传承价值

沈周是明代成就极高、布衣终身而大隐于市的画家,文人画的深刻内蕴表达在他的画面中有很多都是由留白体现的。沈周山水画的留白将水、天空、云雾等意象表现出来,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对画面的造型、布局、空间方面有重要作用,很好地将近景与远景、现实和想象、灵动和缥缈结合在一起。留白的不可替代性展现的是中国文化思想,虚实相生、阴阳调和、天人合一……这是中国的智慧,反映了深邃的中国民族精神。留白艺术给当代人的启示是多元的,如繁简之间可以不断转化、无不一定就是一无所有、无里也可以富有无穷的想象,展现大千世界。在其后世画家中,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等多位画家对沈周都有推崇之意,不仅是绘画技法,在为人处世观念和原则方面,沈周也为后世树立了一种典范。

沈周山水画的留白不仅对古代画家的艺术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现代画家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画作也有启发。当代中国画家同样应认真研习留白的思想和技巧,以沈周的山水画为典范,不断传承、发展以及创新。此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宣推广和国际中文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领域来说,沈周等画家所代表的中华审美文化是华文美育的重要内容,对其做好典型案例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在华人华侨群体中弘扬中华美学和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归属意识和凝聚力,助力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复兴大业。以华文教育为例,当前国内外政府教育部门、华人华侨社团、华文学校、华文媒体等正在通力合作,以多样化的方式推广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曾说:“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国内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方面都在进行思考,特别是传统艺术素养提升和学生中华才艺技能训练方面积极努力着。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无论是沈周,还是八大山人,都是极具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艺术典范,对其绘画作品的系统、深入研究不仅是中国美术史领域的专业问题,也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来国.试论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分期及成因[J].中国艺术,2012,(03):90-91.

[2]王晓明.潇湘图与潇湘母题诗文意象之人文精神审美探析[J].中国美学,2018,(2):109-117.

[3]王婷.沈周山水画之笔法墨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07):30-31.

[4]王晓明.近三百年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历程勾勒与展望[J].文教资料,2019,(8):93-94.

[5]夏骏,郁颖莹.造化留功 心源独求——明沈周山水画法浅析[J].荣宝斋,2013,(03):6-47.

[6]王晓明.新时期华文教育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9.

[7]马祥和,王月.沈周山水画《庐山高》艺术特点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174-175.

[8]王晓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探索[J].今古文创,2020,(36):81-82.

[9]王晓明.八大山人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哲思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

吕琦瓅,女,汉族,浙江人,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留白艺术文化价值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留白艺术
浅析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