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脚步丈量国土 用奋斗谱写青春
—— 河南省地质局测绘工作侧记

2022-02-03栗荣晓周强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河南测量工作

◎ 本刊记者 栗荣晓 特约记者 周强

河南,38 亿年地质历史,两大全球构造带,造就中原大地奇山秀水、物华天宝、气象万千。

河南,三万地质尖兵,几十年辛勤耕耘,谱写探寻资源宝藏、地球奥秘的壮丽诗篇。

在丛林中,在高原上,在悬崖边,在戈壁滩里,河南地质人筚路蓝缕,找矿脚步从未停歇,从省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做出了河南贡献。党和国家授予河南地质工作者最高科技奖励,并把全国地质工作纪念碑立在了河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引领地质工作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地质工作,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在矿区,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在农村,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土地整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工程,从太行山,到黄河、淮河全面展开。

新时代地质工作,守护能源资源战略安全底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现了河南优势矿产的资源倍增、储量倍增,战略性矿种、清洁能源勘查取得新突破;境外矿产勘查成果丰硕,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

在河南地质测绘的岗位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优秀代表,他们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兢兢业业,持之以恒,他们都是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可爱的人。他们奔走在中原和全国各地,践行着测绘人的初心与承诺,用担当与奉献,为“地质报国”增添生动诠释。

大漠深处显身手

新疆沙尔湖补充勘探项目是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新疆分院开展的矿产勘查项目,其生活条件之艰苦、地质情况之复杂、工作任务之艰巨,均非常人所能想象。该院施工团队和报告编制团队攻克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生理极限等诸多难关,历时5 个月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彰显了“河南地质”这张亮丽名片。

该项目施工地位于新疆鄯善县,是土哈盆地的中心区域,这里有储量位居亚洲第一的煤炭宝藏,地表温度最高可达60 摄氏度,4 至6 月的大风经常伴随着沙尘暴,最高风力可达8 级以上,勘探区及其附近水源极度匮乏,钻探施工环境十分恶劣。

2022 年农历大年初七,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欢乐中,新疆分院先遣队在副院长杨璨的带领下已经到达戈壁滩建立项目部。这是一支来自华北平原的勘探队伍,他们曾鏖战艾丁湖、逐鹿戈壁滩、亮剑昆仑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新疆高高擎起了地勘铁军的旗帜。

2022 年,他们再次踏上新的征程,项目施工地在吐鲁番盆地,这里黄沙接天连地,风向脸上吼,砂往身上砸,常常是正在作业,还未来得及抬头看天,大风就已经和人来了一个全方位的“亲密接触”,耳朵里、嘴里、衣服里全是砂子,犹如刚从土窝里爬出来的“小黄人”,上下嘴唇一动,就是“咯吱咯吱”磨砂子的声音。

沙尔湖补勘项目的领军人是新疆分院院长刘言征,他带领钻探施工人员,分析地层结构,总结以往经验,由原来的一次终孔测井改为分段测井,最终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务。

为抢赶工期,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齐头并进,测井人员不分白天黑夜、严寒酷暑,24 小时随时待命出工。接到通知,物探分院院长王冬立即带领刘承和郭建强奔赴井场。在外业现场,测井车就是他们临时的腿脚和流动的帐篷,什么时候需要,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为的是能够在钻孔钻探结束后及时测井,钻机可以无缝衔接下一钻孔开工。在沙尔湖,他们一天测井工作量最高时达到七口,为保障钻孔资料按时提交,回到驻地晚上经常加班加点绘制成果图件。

沙尔湖夏季,中午地表温度太高,人根本无法在室外作业,技术人员每天都会在天亮前起床出发,进行地质填图、测剖面、量采坑。由于采坑很深,测井车无法下去,他们就扛着沉重的测绘仪器走下深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采坑。采坑中没有任何信号,测量一切采用最原始的办法——皮尺和伸缩杆,一次又一次重复着测量动作,乏味而又特别消耗体力。此外,采坑中遍布着火点,人在一个地方站立半分钟,脚底就开始发烫,测量时需要来回转换脚步。随处可见的浓烟,伴随着硫燃烧过的气味,令人阵阵作呕。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历时32 个日夜,用坚强的意志,如期完成了采坑中的8 条剖面测量成果。

外业钻探施工进行的同时,沙尔湖补勘项目内业报告编制团队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张黎是新疆分院技术负责人,并担任沙尔湖勘探项目报告的主编。2022年3 月,为确保新疆沙尔湖项目顺利开展,她和男职工一起奋战在戈壁滩上,用瘦弱的身躯克服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白天到野外填图、测量剖面,查看原始地质资料,晚上回到项目部熬夜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报告编制团队在野外施工结束25 天后,如期提交400 多张图件的高质量勘探报告。

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事情在这个团队里还有很多,有的女同志正在休产假,了解到沙尔湖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迫,二话不说就赶来上班;有的不顾怀孕在身,和大家一起设计图纸到深夜……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沙尔湖补勘项目报告编制增添了温柔而坚定的铿锵力量。

脚踏实地终不悔,锲而不舍成大业。新疆分院职工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地质精神,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或披风引路、跋山涉水,或坐定后方、有力保障,又一次向业主方提交了满意的答卷。

精准施“测”为民服务

2018 年以来,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一院”)在开展洛阳市伊滨区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项目中,坚持“三多”工作举措(因地制宜多手段、深入现场多交流、内业整理多维度),高质量完成宗地调查9117 宗,调查房屋13973 幢,合计面积189 万平方米,涉及伊滨区诸葛、李村两个镇共17 个行政村,为当地推进农村房屋确权登记提供了精准数据。

首次到乡村开展作业测量,正值炎炎夏季。烈日当空,一群背着测量仪器的特殊客人,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三五成组来到村民家中。一人测量、一人跑杆、一人记录,一人做点,放点、瞄点、读点、记点,一连串娴熟默契的动作后,房屋的空间位置和面积大小就被精准地记录在了登记表上。

农村房屋都具有不规整的特点,精密仪器遇到犄角旮旯等隐蔽位置,测量精度就深受影响,甚至失去效用。为了最大化保护群众切身利益,项目组负责人狄广礼要求工作人员把测量误差降至最低。在仪器测不到的位置,就采用测距仪、皮尺等传统测量手段,认真完成数据的精准收集。

“慢是慢了点儿,但是只有因地制宜深入测量,把角角落落都计算到,才能拿到第一手资料,为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提供数据依据。”狄广礼说,每测量一处房屋,他们都要采取各种测量手段反复核查以保证数据精确。

外业测量一直持续到冬季,在测量集体建设用地时,他们每测一段距离,都需要在原有线路上建立一处图根控制点,并用钢钉来标记,以达到联测目的。宁静的夜晚,为了不影响村民休息,他们采用在铁钉上加盖棉布的方式来消除铁锤敲击钢钉的叮咚声。经过6 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推进,工作人员出色完成了外业各项数据的收集工作。

由于农村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直接关乎村民切身利益,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经常遇到数不清的难题。 “政府花钱搞测量,是不是我们村要拆迁了?”“我们长辈有多处宅基地,能给我们算多少面积?”面对群众的质问,工作人员就充当起政策“宣传员”,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政府实施农村房屋不动产颁证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维护的是村民的合法利益。

有一天夜里,工作人员正在项目部整理数据资料,忽然,一阵咚咚敲门声响起,“这个时候会是谁呢?”开门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怒气冲冲往里走,“我要找你们领导,我家房屋的面积你们不能不算。”大家顿时一头雾水,狄广礼急忙迎上来,原来老人家房屋权属存在争议,测量时暂时将他的房屋搁置了,老人担心没有测量的房屋将来不合法。经过狄广礼耐心解释,并保证等权属争议解决后第一时间进行测量登记,老人这才心平气和地回了家。

工作由外业转为内业资料整理阶段,工作组面临的是处理海量数据的严峻挑战。内业人员要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录入软件,经过数据库创建、录入、核实、修正、输出图表成果等环节实现成果转化。

在幼龄果树的行间空地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可以增加果园收入,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果园间作还能对土壤起到覆盖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贵州常见的间作物有玉米、红薯,这是不合理的。此外,白菜、萝卜、麦类等也不适宜间作,因为这些间作物吸肥能力强,会使果园地力严重下降。豆类作物植株矮小,根系具有固氮作用,与果树不争肥,既增加经济效益又增加土壤肥力。

面对繁重的基础数据需要处理,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态化。为尽快整理完毕每户村民的房屋登记信息资料,公示审核后让村民确认签字,所有成员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尽管工作一丝不苟,也会出现调查数据与村民掌握数据不相符的情况,工作人员就对存在疑问的数据再逐一地实地复核,检查无误后再进行汇总,确保各项数据精准、严谨、科学。为加快落实归档进程,内业人员组建了一个房屋确权登记归档小组,把每一事项具体落实到个人,确保资料归档全面化、高效化。

经过项目组人员辛勤付出,按时提交了高质量项目成果,得到各方的肯定。2020 年12 月9 日,地矿一院承担的伊滨区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四标段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为接下来办证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21 年9 月,该项目成果荣获“河南省优质测绘工程二等奖”。

为精准地质调查安上“眼睛”

2022 年初,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河南地调院”)完成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9 个省市,约251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2665 处矿山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河南地调院承担的东北及华北等地区矿山新增恢复治理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是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状况遥感地质调查与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任务后,河南地调院自然资源调查中心的20余名技术人员,2021 年在项目区相继开展了矿山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矿山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绿色矿山遥感监测、尾矿库资源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现状及变化信息提取等工作,对项目范围内1万多处矿山使用多期次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开展矿山开发秩序监测遥感监测,向自然资源部提交疑似违法图斑3000 多处,成为各级矿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2022 年8 月,记者从河南省地质局获悉,河南桐柏县老湾金矿找矿有了新突破,老湾金矿金资源量有望超过500 吨。

那么,找矿勘探是如何进行并实现的,在地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技术都发挥了哪些作用?找矿在地质调查工作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如何保持地质调查工作中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地质工作,遥感先行。提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调查相关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拔得头筹。遥感影像是对地表状况的宏观反映。

据河南地调院自然资源调查中心主任、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地质遥感中心负责人、河南知名遥感地质调查专家崔剑介绍,在地质工作开始前,遥感影像可以最直观、最准确地反映工作区的情况,所以,不管是矿产地质调查、基础地质调查或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前,第一件事就是获取遥感影像,对目标区域的地貌状况、岩土体类型、构造等进行解译。

“桐柏县特大金矿是河南省地矿局重大找矿突破,局属各单位在此区域开展了40 年工作,我们借助遥感技术在此区域开展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的解译,并针对我省植被覆盖区如何开展遥感地质工作进行了研究,为金矿的发现铺垫了基础。”崔剑说。

地质调查工作中最辛苦的环节是实地调查,地质调查员需要一步步用脚来丈量目标区域。“如今无人机航测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成熟后,解放了人力,辛苦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常规找矿流程,根据基础地质调查成果,确定成矿的远景区,在区域内开展物探、化探、遥感、航磁等工作,每项工作在完成后会发现一些异常点(区),专家将各类异常信息叠加到基础地质图,圈定找矿靶区,为工程验证、资源量圈定提供资料依据。

河南地调院的工作中心也是随着国家战略方针调整,尤其在2018 年自然资源部成立后,国家对地质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范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查和找矿,还包括生态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生态环境、空间规划……

近年来,河南地调院不但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各类地质调查工作中,还积极服务公众。早在2008 年汶川大地震,河南地调院就被紧急抽调,开展了震区次生灾害遥感调查工作。2021 年郑州7·20 洪灾后,河南地调院组建防汛救灾应急专家团队,全力开展防汛救灾隐患排查,协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河南数据与应用中心、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提供光学、雷达等遥感数据源,积极开展郑州市、新乡市、鹤壁市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支援防汛救灾工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耐得住严寒,测大江南北;熬得过酷暑,绘锦绣河山。逐梦青春,一路无悔,测绘地质工作虽然辛苦,但它是每个地质测绘人的荣誉勋章,新时期的地矿青年,在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地质报国的初心,贡献着青春奋斗的力量!

迈上新征程,河南地质人续写荣光,赓续李四光、黄大年精神血脉,弘扬“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继续创新一流找矿技术、提升一流服务水平、产出一流科技成果。

迈上新征程,河南地质人扬帆远航,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拉高标杆、加压奋进,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猜你喜欢

河南测量工作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出彩河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不工作,爽飞了?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测量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