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那些成长的烦恼》

2022-02-01梁晓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3500元

全国新书目 2022年12期
关键词:梁晓声生活费工友

梁晓声 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7/35.00元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创作范围广泛,在小说、散文、社会时论、影视剧方面都有涉猎,极为关注中国少年儿童的读书情况。

本书是青少年版的《人世间》,描述了梁晓声从童年到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从搬离旧屋到修补新家,从亲子团圆的温馨到考学路上的跌宕,日子如同孩子的衣角,琐碎不清、拉扯不断,而窘迫是生命给予的考验,未来在破晓之后定会发光,总有希望。

关于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吉林某县农村的农家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举家迁到黑龙江佳木斯附近的一个小村。母亲极重手足之情,她有一个姐姐、三个弟弟,一场“天花”使母亲失去了姐姐和小弟。那不幸是她少女时期发生的事,而当她向我们讲述时,虽然自己也是五个儿女的母亲了,却还是悲伤得潸然泪下。

当年,远在大西北的父亲每月给家里寄五十元的生活费,父亲最多也就只能给家里寄五十元了,或者也可以多寄五元,但如果那样,父亲探家时就带不回钱。作为五个儿女的父亲,如果囊中空空如也地探家,那他探家的幸福感就荡然无存了。总之,无论怎么做都不算好的选择。

母亲明白这一点,她理解父亲的难处,极其节省地靠那每月五十元维持她和我们五个儿女的生活。

六口人,五十元生活费,平均每人每月八元,还余两元。

当年,城市人家的最低生活标准是八元——再往下就可以获得几元钱的扶贫补助了。可我家每人的平均生活费恰在八元以上,自然不属于贫困户。我家一向用最小瓦数的灯泡,当年在哈尔滨市最小瓦数的灯泡15瓦,比烛光所能照亮的范围大一点点,瓦数再小的灯泡工厂就不生产了,因为没有了实际的家用价值。家里的一把梳子已几处缺齿了,母亲都舍不得买一把新的,因为除了我上中学的哥哥,我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向剃光头,梳子只有母亲和哥哥才用得着,便继续将就着用。

我自幼常见母亲因为什么事必须花钱而她又确实没钱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也见惯了母亲某一日上午接下午地走东家、串西家,甚至串到前后街的人家去,只为向四邻或街坊借几元钱,去买粮、买劈柴,或为我和哥哥交学费。

父亲每次探家都会与母亲争吵一次——因为几天后,母亲就催他数出钱来,为家里还债。

那时,父亲总是指责母亲不会过日子,母亲总是泪汪汪地低头不语。我们几个子女总是特别同情母亲,暗自认为父亲的指责毫无道理,因为我们都看得分明,母亲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含辛茹苦”一词用在我的母亲身上无过之而有不及。

父亲的几名工友曾到家里来过——那一年父亲格外想家,委托探家的工友替他看看家中的情况。

一名工友说:“梁师傅对自己太苛刻了,食堂的青菜才几分钱一份都舍不得吃,经常靠臭豆腐下饭,一块腐乳吃三天。”

母亲顿时就流泪了。

我们几个儿女听了,心里也别提多难过了,以后再也不抱怨父亲了。

自从我记事以后,几乎没见到母亲真正快乐过,更没听到母亲开怀地笑过。

《父亲》发表以后,当时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的主席林予到北京开会,抽空来我家看我。他是20世纪50年代便已出名的军旅作家,是最早写“北大荒文学”的作家之一。我做知青时就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成了我们全家的朋友,对我家帮助甚多,有恩于我家。

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晓声啊,你不能只写你的父亲,也应该写写你的母亲,连我都知道你母亲为了你们那个家,几乎把心都操碎了呀!她太不容易了。写写你的母亲吧,否则连我都不答应。”

他的话使我百感交集。于是,后来我写了《母亲》,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的年度优秀作品奖。当年,那一奖项很有影响力。由于字数的限制,很多事写不进去,但在电视剧《年轮》中有一位知青母亲的形象,她身上有我母亲的影子。

小学五年级课本中还收录了我的一篇短文《慈母情深》,文题大约是选编时由编者确定的——我已记不清那篇短文是不是从《母亲》中节选的。自从《母亲》发表后,我实际上从未读过,不敢读,怕重温往事。因为那些往事中,不仅有慈母之爱,还有太多的忧愁。

母亲去世后,更不敢读了。

猜你喜欢

梁晓声生活费工友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工友艺苑
发愁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如何加强军队生活费监督管理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梁晓声:读书与一个国家的好时光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