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仆寺旗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统计分析

2022-01-27孟春亮张金巍朱文新曹莉琼李祎然郝慧雯安正中

中国种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胡麻种质普查

孟春亮 张金巍 朱文新 曹莉琼 李祎然 郝慧雯 宋 捷 安正中

(锡林郭勒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太仆寺旗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最南端,地处阴山山脉东段,大兴安岭西麓,冀北山区北端,地貌单元属于阴山山地,察哈尔低山丘陵地貌区。位 于41°35′~42°10′N、114°51′~115°49′E,现辖7 个乡(镇、苏木)、176 个行政村和8 个社区。属于典型的中温亚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0℃以上有效积温1812.3℃,无霜期110d 左右,年降水量400mm 左右,且主要集中在7-9 月,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700~3197h 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的日照时数达1094.4h[1]。2019 年总人口20.5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26万人,目前区域内有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翰尔族、朝鲜族、壮族、藏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等14 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2%、蒙古族占3%、满族占3%。太仆寺旗由于其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粮食、蔬菜、畜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经济特色。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对太仆寺旗的农作物、牧草资源进行了普查,同时征集到种质资源30 份,其中农作物5 份、经济作物4 份、牧草21 份。

1 普查方法与内容

1.1 普查方法2020 年6 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视频会议,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随后锡林郭勒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成立普查工作组,通过系统培训后,开展宣传工作,普查与收集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1.1.1 普查范围的选择由于太仆寺旗面积较大,所辖乡、镇(苏木)农牧分布差别较大,本次普查涉及的乡镇有宝昌镇、永丰镇、骆驼山镇、千斤沟镇、红旗镇、幸福乡和贡宝拉格苏木,每个乡、镇、苏木选取3 个村(嘎查)。

1.1.2 查阅资料查询太仆寺旗各种相关的资料,包括太仆寺旗旗志、太仆寺旗统计年鉴,查阅档案馆和农牧局相关档案,查找普查相关信息,了解主要农作物种植历史、种植分布、主要品种的更替、消长原因。

1.1.3 走访调研深入基层,与长期在农业、牧业岗位工作的技术人员或乡镇干部座谈,特别是拜访长期从事耕作、畜牧的农户和养殖户老人,进村入户,与经验丰富的老人们详细了解当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及具体种植面积,分析不同年份种植结构的变化、主要品种减少与更替的原因。同时实地调查、现场征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完成工作。

1.2 普查内容主要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牧草等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地方品种或野生近缘种进行普查、征集,确定太仆寺旗主要农作物和野生近缘种等种质资源的特征,包括名称(农家名称、学名等)、种植方式、主要用途、适应当地的主要特性(主要针对抗逆性)。按照1956 年、1981 年、2014年3 个时间段,根据普查表填写太仆寺旗的社会经济、农业种植情况等信息。

2 普查情况分析

太仆寺旗以1956 年、1981 年、2014 年3 个时期作为普查工作的时间节点,调查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环境等因素对当地农作物、牧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消长的影响。

2.1 人口、土地情况变化太仆寺旗1956-2014 年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变化情况如表1 所示。1956-2014 年太仆寺旗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土地面积没有变化;农业从业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相同,1981 年之前一直在增加,1981 年之后在减少。其原因可能是1956-1981 年外来务农人员大量涌入,垦区面积不断扩大;从1981 年后,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西部大开发、农业生态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政策指导下,同时大力培育新品种、发展新技术,使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低生产水平发展阶段、科技兴农发展阶段、农业技术提高和生态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到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智慧农业阶段。

表1 人口数量及土地状况变化

2.2 经济状况变化从表2 可以看出,1956 年、1981 年、2014 年太仆寺旗的生产总值分别为2221.8万元、3639.0 万元、454334.0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705.3 万元、2029.7 万元、221614.0 万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76.75%、55.78%、48.78%;畜牧业产值分别为329.1 万元、927.9 万元、96387.0 万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14.8%、25.5%、21.2%。可以看出,1956-2014 年农业总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工业、畜牧业快速发展,占比逐渐增大,导致农业生产占比逐渐下降。

表2 经济状况变化

2.3 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走访、座谈,普查结果如图1 所示。1956 年太仆寺旗种植农作物总面积为88920hm2,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依次为:莜麦、小麦、胡麻、马铃薯(图1a),其中莜麦种植面积最大,为42923hm2,占种植总面积的48.27%;其次为小麦,种植面积为15047hm2,占比16.92%;胡麻种植面积为13339hm2,占种植面积的15%;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703hm2,占种植面积的7.54%。1981 年该地区种植农作物为小麦、莜麦、荞麦、糜子、黍子、马铃薯、胡麻、蔬菜、饲料,种植总面积为85290hm2,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为莜麦、小麦、胡麻、马铃薯(图1b),其中莜麦种植面积最大,为31194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6.57%;其次为小麦,种植面积为28022hm2,占比32.85%;胡麻种植面积为17780hm2,占种植面积的20.85%;马铃薯种植面积为4292hm2,占种植面积的5.03%。2014 年该地区种植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豆类、玉米、莜麦、胡麻、蔬菜、油菜、饲料,种植总面积为80301hm2,种植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为马铃薯、小麦、蔬菜、玉米(图1c),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为28464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5.45%;其次为小麦,种植面积为15808hm2,占比19.69%;蔬菜种植面积为10066hm2,占种植面积的12.54%;玉米种植面积为6815hm2,占种植面积的8.49%。

图1 太仆寺旗1956 年(a)、1981 年(b)、2014 年(c)农作物种植情况

太仆寺旗从1956-2014 年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在减少,可能与农民逐渐由旱地种植向水浇地过渡相关,粮食作物由莜麦、小麦逐渐转变为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由马铃薯、胡麻转变为以马铃薯、蔬菜为主,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与市场调节相关。

2.4 主要农作物品种演替通过系统普查及普查表的填写,可以发现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变化较大。将主要农作物莜麦、小麦、马铃薯的种植品种详细列于表3。由表3 可以看出,随着农业对产量、品质、抗性等要求的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由传统的农家品种转变为培育品种,农业更趋向于商业化、集约化[2]。其原因一是我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了新品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速度;二是国家对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良种补贴力度的加大,推动了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三是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耕作制度的转变也带动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四是市场经济的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一部分作物种植面积锐减,种植品种也随着市场变化而消失,另一部分种植品种随着市场变化面积增长;五是乱垦乱伐、超载放牧、不合理耕作制度等因素,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沙化严重,耕地质量破坏,很多品种不能适应目前的生长条件,导致当地品种资源加速消失、消亡。

表3 太仆寺旗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演替变化

3 普查结论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议

3.1 普查结论根据太仆寺旗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普查结果,可以看到太仆寺旗1956-1981 年种植主要农作物及种植面积变化不大,种植品种发生了变化,主要以地方品种为主,品种仍较为单一,培育品种已开始推广种植;2014 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发生较大变化,且种植品种主要以培育品种为主,地方品种资源几乎消失,即使有零星农户保存的古老品种,但由于时间久远,也已失去发芽能力。

3.2 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建议地方品种由于在当地适应性、抗逆性强,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生态环境,保留下大量的优异遗传性状,是农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3]。农作物种质资源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征集、保存、鉴定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4]。但是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种植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某些地方品种受限于单一性,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逐渐被淘汰,加速了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导致地方品种大量流失,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均有出现,如云南省罗平县[5]、浙江省建德市[6]、湖北省兴山县[7]、江苏省[8]、陕西省澄城县[9]、湖南省沅陵县[10]等。因此,应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广泛收集太仆寺旗的野生、优质、珍贵农作物种质资源以及野生近缘种,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形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常态化和长效性。

太仆寺旗生态环境多样性显著,既有保护较完整的贡宝拉格草原,又有上百年的农业种植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好代表性。近几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有些野生近缘植物资源得以再现,例如此次征集的野生胡麻,还有未征集的上百种药材等资源,此外马铃薯、胡麻、莜麦等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为保护太仆寺旗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势在必行。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库,着重建立野生资源保护恢复项目区和以马铃薯、胡麻、莜麦为代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区;二是挂靠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种质资源繁育体系、保护体系和杂交育种体系,充分发挥野生种、老品种具有的优势特点,对更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胡麻种质普查
中国胡麻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CMS 模型的实证分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浅析“浏阳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特有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基于SSR 标记和表型性状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研究
常食胡麻可益寿
张鸿鹄《决战胡麻岭》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胡麻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