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吡咯纳米导电聚合物制备及表征*

2022-01-26姚梓锋李海珊黄怡萱王珍高

广州化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丙氨酸吡咯导电

彭 涛,姚梓锋,李海珊,黄怡萱,王珍高

(1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41;2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28000)

导电聚合物如聚吡咯(PPy)、聚苯胺(PANI)、聚噻吩(PTH)因具有电活性、结构可控性,以及良好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为提高导电聚合物的光电学性能,聚吡咯、聚苯胺等导电聚合物通常被纳米结构化[1-4]。据文献报道[5-9],导电聚合物可以通过模板法、掺杂法、静电纺丝法等控制其纳米结构的尺寸和形貌,制成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管等。K.Y.Shi等[10]在Ni片上用4,5-二羟基-1,3-苯磺酸掺杂制备的PPy膜,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Y.F.Tian等[11]采用蒽醌羧酸作为掺杂剂制备PANI薄膜,研究表明掺杂增强了导电/非导电区域之间的电子转移,其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缓冲层。

高磺基丙氨酸(Hca)也称2-氨基-4-磺基丁酸,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高磺基丙氨酸结构中的铵根、磺酸根基团赋予其良好的掺杂特性。将高磺基丙氨酸对PPy进行掺杂制备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目前还鲜有报道。本文以高磺基丙氨酸作掺杂剂,采用电化学法制备PPy纳米纤维,考察了不同反应电流、反应时间、掺杂剂浓度对聚合物结构形貌的影响,并通过SEM、FTIR、XPS、EDS测试表征了PPy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证明了电化学法制备PPy纳米结构的可行性。

1 实 验

1.1 主要原料

吡咯(py):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磺基丙氨酸(Hca):分析纯,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盐酸(HCl):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钛片(ASTM F67-2002):宝鸡市启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Merli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德国ZERSS公司;Kratos Axis Ultra型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德国Bruker公司;Axis Ulta(DLD)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瑞典Kratos公司。

1.3 试样制备

以高磺基丙氨酸(Hca)为掺杂剂,通过电化学法在钛片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将经过预处理的钛片(30 mm×30 mm×0.2 mm)作为工作电极,铜片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0.2 mol/L的吡咯和0.25 mol/L的盐酸组成的电解质溶液中,通过自制的三电极电化学反应池,在0.8 V恒压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反应30 s,在钛片表面合成光滑的黑色纯聚吡咯膜(PNF层)。将沉积有黑色聚吡咯膜的钛片作为工作电极,在相应电解质溶液中(0.2 mol/L的吡咯溶液和相应浓度Hca的磷酸缓冲溶液),采用同样的电化学聚合法,于不同反应条件下,在钛片表面构建纳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样品。

1.4 测试与表征

SEM表征:将上述制备好的聚合物样品在镀膜仪中进行喷金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样品的表面微观形貌。

FTIR测试:将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结构样品用溴化钾压片后,采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官能团进行分析。

XPS测试:将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结构样品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检测,测试条件为:镁靶,工作电压为12.5 kV,电流为20 mA,真空度为3.1×10-7Pa。

EDS测试:将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结构样品进行表面镀金后,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中,使用加速电压对测试位置进行放大观察,并用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样品表面进行元素定性半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电流对聚吡咯导电聚合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反应电流直接影响电解质溶液中聚吡咯和掺杂剂的电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导电聚合物的表面结构形貌。图1为同一掺杂剂浓度(0.01 mol/L)和反应时间(20 min)下,改变反应电流所得到的聚合物表面微观形貌图。由图可以看出,电流较弱(0.5 mA)时,电化学反应速率较慢,吡咯和掺杂剂均无法在PNF层上进行有效的聚合反应,呈现光滑的表面形貌;加大反应电流至合适条件(1.5 mA)时,聚吡咯与掺杂剂进行自聚合反应,在PNF层表面形成纳米锥结构;但是,过强的电流 (3.0 mA)会阻碍自聚合反应的进行,取而代之的是吡咯的聚合反应在PNF层表面形成典型的菜花状。

图1 不同反应电流下聚合物表面形貌SEM图Fig.1 SEM images of polymer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urrents

2.2 电化学反应时间对聚吡咯导电聚合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图2为同一掺杂剂浓度(0.01 mol/L)和反应电流(1.5 mA)下,不同电化学反应时间对导电聚合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电化学反应时间的增加,PNF层表面形成的纳米锥区域范围逐渐增加。电化学反应时间较短(5 min)时,聚吡咯与掺杂剂的自聚合反应刚刚开始,形成的纳米锥主要位于聚吡咯纳米颗粒之间;增加反应时间至10 min甚至更长 (20 min),纳米锥逐渐形成并包覆于聚吡咯纳米颗粒表面,呈现出垂直于钛片表面生长的微观结构。

图2 不同电化学反应时间下聚合物表面形貌SEM图Fig.2 SEM image of polymer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time

2.3 掺杂剂浓度对聚吡咯导电聚合物表面形貌的影响

掺杂剂可以调控导电聚合物的微结构,进而增强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能[12]。图3为同一电化学反应时间(10 min)和反应电流(1.5 mA)下,不同掺杂剂浓度对导电聚合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从图可明显看出,掺杂剂浓度较低(0.01 mol/L)或过高(0.2 mol/L)时,PNF层表面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纳米锥微观结构,但主要还是以纳米颗粒状结构为主,这可能是由于吡咯与掺杂剂都无法发生有效的电化学聚合,更多形成无规则的纳米颗粒结构。只有当掺杂剂浓度适中(0.05 mol/L)时,吡咯单体与掺杂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多倾向于氢键,从而有利于电解质溶液中的吡咯与掺杂剂成功自聚合并有序生长,构建成覆盖PNF层广泛区域的纳米锥结构。

图3 不同掺杂剂浓度下聚合物表面形貌SEM图Fig.3 SEM image of polymer surface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dopant concentrations

2.4 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的SEM表征

通过扫描电镜表征具有纳米锥结构的导电聚合物表面形貌,如图4所示。与表面光滑的PNF层相比较,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掺杂剂浓度0.05 mol/L,反应电流1.5 mA,反应时间10 min),聚吡咯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纳米锥结构。经放大到 100 K倍时可以得出,纳米锥平均直接为80 nm,且基本垂直于钛片表面生长。这种纳米锥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聚吡咯的比表面积,将有利于电解质或电子的快速传输,从而提高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5 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的FTIR表征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对PNF对照样与纳米锥聚合物官能团进行分析,如图5所示。1540 cm-1处的峰是吡咯环的伸缩振动峰,1300 cm-1处的峰为υ(C-N)的伸缩振动峰,1025 cm-1处的峰为υ(=C-H)的振动峰[13-14]。在3440 cm-1处有一个强峰是吡咯环的υ(N-H)伸缩振动峰和高磺基丙氨酸的υ(O-H)伸缩振动峰,1630 cm-1处出现的强峰是邻磺酸基的羟基氧化生成羧基(C=O)的结果[15-1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通过高磺基丙氨酸掺杂及电化学聚合,在钛片表面构建了纳米锥结构平台。

2.6 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的XPS表征

图6为高磺基丙氨酸掺杂后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其中,碳(C)、氮(N)和氧(0)元素是聚吡咯和高磺基丙氨酸共同贡献的结果,而硫(S)元素是高磺基丙氨酸的特征元素。这进一步表明高磺基丙氨酸成功掺杂于聚吡咯的电化学聚合中,并与聚吡咯共同构建纳米锥结构平台。

图6 纳米锥聚合物XPS全谱图Fig.6 XPS full spectrum of nanocone polymer

2.7 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的EDS表征

高磺基丙氨酸掺杂后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中各元素的分布情况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看出,氧(0)、碳(C)、氮(N)和硫(S)元素共同存在于纳米锥结构中,且含量逐渐下降,具体元素百分比如表1所示,这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所表征的结果基本一致。

图7 纳米锥导电聚合物表面EDS分层图Fig.7 EDS layering diagram of nanocone conductive polymer surface

表1 纳米锥导电聚合物元素百分比Table 1 Percentage of nanocone conductive polymer elements

3 结 论

采用电化学聚合法,将高磺基丙氨酸与吡咯单体进行聚合制备得到纳米锥结构导电聚合物,研究了电化学反应电流、反应时间、掺杂剂浓度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

(1)当反应电流为1.5 mA、反应时间为10 min、掺杂剂浓度为0.05 mol/L时,制备的聚吡咯结构形貌较好,为高密度纳米锥结构,且基本垂直于钛片表面生长。

(2)SEM、FTIR、XPS、EDS分析结果表明,高磺基丙氨酸分子和吡咯单体在钛片表面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具有纳米锥结构的导电聚合物。这种纳米锥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聚吡咯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电解质或电子的快速传输,提高其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望在超级电容器及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丙氨酸吡咯导电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新型氟硼二吡咯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Ag NWs@SH-G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电学性能
导电的风筝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高导电率聚吡咯薄膜制备工艺探究
聚吡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