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水泵站挡墙现浇结构体型设计参数分析

2022-01-26齐春舫胡林生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侧壁挡墙水工

陈 超,王 霄,齐春舫,谷 静,胡林生

(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5)

水工建设中设计参数的优化可提升工程寿命及运营效率,为工程建设安全性提供保障[1-3],研究水工建筑的设计参数优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专家与学者认为,水工模型试验理论乃是适配于实验室研究水工静、动力特性及渗流场特征的重要手段,开展消力池[4]、溢洪道[5]及泄洪闸[6]等诸多水工设施的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水力特征,推动了模型试验在水工设计中的应用水平。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水工建筑中采用模型试验虽精度较高、结果较可靠,但不可忽视其试验成本、试验周期,因而高效率的研究手段在水工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宏微观监测分析[7]、理论计算[8]及水工材料基础室内力学试验[9]等,均是为工程高效设计提供依据与参考。仿真计算是一种快速的模拟方法,一些专家根据水工建筑特点,利用ANSYS[10]、COMSOL[11]等仿真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改变不同设计参数计算模型静、动力特征,对比各设计方案得到的差异性,进而评价方案的最优性。本文为研究挡墙侧壁现浇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化,计算分析了不同侧壁厚度方案下应力与位移特征,为选择工程最佳设计提供了计算参考。

1 工程仿真建模

1.1 工程概况

为提升淮河下游农业灌渠用水安全性,对输水管线沿线水工建筑开展除险调查,针对性解决输水耗散过大的问题,提升灌区输水管线水工结构安全性。淮安境内灌区面积超过80km2,输水管线全长为105km,分为南、北两侧干线,并且在主干线中穿插有支线管道,所有管道均采用PCCP标准管道,具备较大承压、抗拉特性,最大抗压应力可达35MPa,且管线内降淤排沙效果较好,流速稳定性较佳,沿线管道控制流速为0.35~0.5m/s,渠底采用双层式防渗衬砌结构截面,有效降低由于渠底水压过大而引起的渗水压力,管线两侧渠坡土质以粉质粘土为主,其沉降变形较少,密实度较大,也是工程建设初期对土层分层压实带来的正面效应。在淮安灌区输水管线全干线中共有多座中小型水闸、抽水泵站及调压塔等水工建筑,构成了灌区水利控制枢纽的层次性,其中水闸为下游水厂源头的来水流量控制设施,各水闸中设计最大过闸流量为106m3/s,位于灌区堂子巷二道闸处,是灌区中下游重要过闸水流水力控制设施。调压塔位于北线干堤与下游用水设施之间,距离上游集水源15km,为干线上提压输水的中转站,进出水口截面为弧型,半径为3.2m,与输水管道相匹配,配备有节制阀开关,对进水流量精确控制,可控制管线内流量不超过10L/s。与调压塔、二道闸相邻近的水工建筑乃是洪桥抽水泵站,最大引水流量为235m3/s,进水池内深度为2.4m,首、尾侧均设置有半径为2.2m的弧型钢闸门,配备有沉砂池、排沙闸等降淤设施,有效减弱上游泥沙淤积对泵站引水性能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得知,洪桥抽水泵站下游两侧土体滑移面受泵站动力振动影响较显著,特别是在泵站引水工作时,易引起土体出现潜在滑移面,工程管理部门认为洪桥泵站因配置有挡土边墙,可有效降低泵闸进水侧过大的土压力。洪桥泵站挡墙拟采用水工预制拼装式,高度为15.8m,墙底板宽度为16m,墙顶、底板厚度分别为1.4、1.2m,箱涵厚度为0.8m,涵内底板厚度为0.6m,宽度为3.6m,前、后墙均为预制式构件,厚度为1m,侧壁乃是现浇式构件,其厚度参数影响着挡墙顶、底板应力传递,洪桥挡墙设计立面图如图1所示。由于该挡墙顶、底板等构件均为预制式,而侧壁构件作为预留现浇,其厚度设计参数乃是挡墙结构性能最大化的关键。

图1 挡土墙立面示意图

1.2 仿真建模

根据水工结构设计可知,洪桥抽水泵站挡墙结构整体设计模型如图2所示,将所建立起的挡墙几何模型与Abaqus仿真计算平台建立联系[12-13],获得了洪桥挡墙结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经网格划分后共获得微单元体168922个,节点数136428个,采用四边体作为微单元体,特别在本文重点研究的侧壁构件处加密网格,确保结构计算精度。该模型中外荷载包括有结构自重、上游迎水侧静水压力等,故模型顶部设置有法向约束边界条件,底部设置有零自由度约束体系,两侧均为横向变形边界条件。从挡墙结构计算深度可知,模型最大影响范围不超过基础土体深度30m,也不超过上、下游水流轴线长度20m。为分析方便,本文中设定计算模型的X、Y、Z正向分别为墙体轴线右向方向、泵站背水侧方向及竖直向上方向。

图2 挡墙结构整体设计模型

图3 挡土墙划分网格后模型

从本文重点分析的侧壁厚度设计参数入手,已知箱涵底板厚度0.6m,而侧壁厚度作为荷载传递构件,其壁厚势必不可低于箱涵底板厚度0.6m;另一方面,该预制水工挡墙的顶、底板最厚处为1.4m,侧壁厚度不应超过顶板最大厚度,故限定侧壁厚度为0.6~1.4m。为确定壁厚最优设计参数,本文设定壁厚计算对比组分别为0.6m(A方案)、0.75m(B方案)、0.9m(C方案)、1.05m(D方案)、1.2m(E方案)、1.35m(F方案),挡墙顶、底板及踵板等设计参数均保持一致,研究侧壁厚度设计参数影响下挡墙结构静力特性,进而评价最适宜方案。

2 挡墙设计参数对结构应力特征影响

从挡墙设计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考虑,本文从挡墙结构中选择墙顶板与侧壁连接部位为A特征部位,而侧壁与底板相连的墙趾部作为B特征部位,C特征部位为墙底板底部,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从3个特征部位的应力特征开展对比分析。

图4 特征部位位置示意图

2.1 拉应力特征

根据对各设计方案的应力计算,获得壁厚设计参数与挡墙结构特征部位最大拉应力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从图5中可知,挡墙结构中拉应力最大位于底板C部位,其在各设计方案中最大拉应力分布为0.923~4.08MPa,而相应的顶板A部位、侧壁墙趾B部位最大拉应力较前者的差幅分别达25.9%~41.5%、34.3%~69.1%,表明应合理控制挡墙结构上各部位配筋设置,特别是在侧壁与墙底板、墙趾连接部位处应加密配筋,提升该部位刚度,增强抗拉特性。3个特征部位最大拉应力随壁厚参数均呈先减后增变化,均在壁厚参数1.05m时为各方案中最低拉应力,顶板A部位、墙趾B部位、底板C部位在该方案中最大拉应力分别为0.79MPa、0.61MPa、0.92MPa,而在壁厚0.6、0.9m时顶板A部位相应的最大拉应力较前者分别增长了2.85倍、1.5倍,同时壁厚1.2、1.35m方案中A部位最大拉应力较方案1.05m时也分别增大了48.2%、187%。从整体设计方案壁厚参数区间来看,当壁厚参数位于0.6~1.05m区间时,壁厚每增大0.15m,顶板A部位、墙趾B部位、底板C部位最大拉应力随之平均减少32.9%、27.9%、34.3%;而在壁厚1.05~1.35m区间内,3部位最大拉应力随之平均增幅为71%、57.5%、85.2%。分析表明,挡墙结构最大拉应力受壁厚参数影响具有促进与抑制区间,侧壁结构设计时应尽量考虑壁厚参数位于拉应力抑制区间。从本文计算拉应力结果来看,当壁厚参数为1.05m时,挡墙结构设计处于较优状态,为最佳方案。

图5 壁厚参数影响下特征部位最大拉应力特征

2.2 压应力特征

同理,计算获得侧壁厚度设计参数与挡墙结构最大压应力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知,挡墙各部位中最大压应力位于底板C部位,各方案中其最大压应力可达1.79~4.13MPa,而相比前者,墙顶板A部位、墙趾B部位最大压应力仅为前者的22.2%~47.9%、62.2%~81.1%,在C部位处具有较好的预压面,抗滑移、抗变形效果均较佳。从壁厚参数影响压应力来看,墙趾B部位、底板C部位最大压应力随壁厚参数均为递增状态,当壁厚参数为0.6m时,两部位最大压应力分别为1.11MPa、1.79MPa;而壁厚参数增长至0.75m时,两部位最大压应力较前者分别增大了68.3%、62%;而在壁厚参数1.05m时,相应最大压应力又分别增长了1.94倍、1.29倍;在壁厚参数1.05m后,增幅减弱。综合来看,在壁厚参数0.6~1.05m区间,墙趾B部位、底板C部位最大压应力分别平均增长45.4%、33.5%,而在壁厚1.05~1.35m区间,平均增长幅度仅为1.1%、0.5%。分析认为,壁厚参数愈大,愈有利于挡墙结构底板、墙趾处受压,但其效果在壁厚参数1.05m后面临“饱和”状态,过大的壁厚参数,对结构抗倾覆效果并无较大正面促进效应,反而可能会引起工程成本的增加,故应控制壁厚参数在适宜区间即可[14-15]。与B、C特征部位不同的是,墙底板A部位最大压应力在各设计方案中均处于较稳定状态,分布为0.89~0.93MPa,各方案间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2%,表明墙顶板处压应力受壁厚参数影响较小。由上分析可知,壁厚参数选择1.05m,不仅有利于结构抗拉特性,对挡墙压应力状态亦是较佳。

图6 壁厚参数影响下特征部位最大压应力特征

2.3 应力分布特征

根据对挡墙结构填土侧、迎水侧及底板3个面的应力特征计算,获得各特征面上应力分布特征,壁厚参数1.05m方案下挡墙结构应力分布特征如图7所示。从该拟选最优方案中可知,填土侧、迎水侧拉应力分布区间分别为0.68~0.8MPa、0.56~0.68MPa,量值较低,最大拉应力位于底板部位,达0.92MPa,满足结构材料允许值要求。底板上拉应力主要以0.33~0.56MPa为主,有利于结构抗拉设计。综合应力分布特征与量值特征,壁厚参数1.05m为应力评价的最优方案。

图7 挡墙结构应力分布特征

3 挡墙设计参数对结构位移特征影响

位移特征乃是反映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不同壁厚设计方案计算获得挡墙结构上X、Y、Z负向最大位移变化特征,如图8所示。从图8中可知,挡墙结构上位移量最大为Z向,即挡墙结构以发生沉降变形为主,各设计方案中沉降位移分布在6.2~13.4mm。Z、Y向最大位移值具有一致性,两者随壁厚参数均呈先减后增变化,在壁厚1.05m方案下为最低位移值,分别为6.2、4.8mm,而壁厚为0.6、0.9m时Y向位移较前者分别增长了117%、19%,而壁厚增大至1.2、1.35m后Y向位移较壁厚1.05m时分别提高了23.2%、67.5%;Y向位移在壁厚0.6~1.05m区间内平均降低22.6%,在1.05~1.35m区间内平均增长29.6%,同样Z向位移在该两区间内的平均变幅分别为22.6%、31.9%,故控制Z、Y向位移的关键是使壁厚参数位于递减区间。与前两向位移不同的是,X向位移在各方案中处于稳定状态,分布在3.29~3.34mm,最大变幅不超过3%,表明X向位移受壁厚参数的影响并不敏感。从应力评价的最优方案可知,壁厚1.05m方案下Z、Y向位移均满足前述分析要求,而X向位移下亦处于较低水平。

图8 壁厚参数影响下挡墙位移特征

4 结论

(1)挡墙最大拉应力位于底板C部位;结构最大拉应力受壁厚参数影响具有促进与抑制区间,在壁厚参数1.05m方案中拉应力最小,该方案下拉应力分布有利于抗拉特性。

(2)最大压应力位于底板C部位;墙趾B部位、底板C部位最大压应力随壁厚参数变化的增幅在壁厚1.05m后放缓;墙底板A部位最大压应力受壁厚参数影响较小,分布区间为0.89~0.93MPa。

(3)挡墙以沉降变形为主;Z、Y向最大位移值在壁厚1.05m方案下最低,Z、Y向位移的递减、递增效应具有一致性;X向位移在各方案中最大变幅不超过3%。

(4)综合应力与位移特征,认为壁厚参数1.05m时为最优方案。

猜你喜欢

侧壁挡墙水工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黄沙坪矿业嗣后尾砂充填挡墙压力研究及厚度计算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萨热克铜矿充填挡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天下水工看淮安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