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山洪沟治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

2022-01-26赵劲松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监测生态工程

赵劲松

(辽宁省本溪市水务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本溪 117000)

1 工程区环境概况

1.1 自然环境

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东与桓仁县、宽甸县搭界,西与辽阳为邻,南与丹东的凤城市接壤,北与抚顺县、新宾县毗连。全县总面积2759km2,其中耕地面积332.35km2,水域面积68.52km2,境内地貌构成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29.88万人。太子河是本溪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在县境内河长173km,流域面积2547km2。太子河分南北两支,北支发源于辽宁省新宾县南部长白山余脉龙岗山与千山间的老秃顶红石砬子山,流经新宾县的平顶山、苇子峪、下夹;南支发源于本溪县东部的草帽顶子山,河源海拔高程800m,全长88km,流域面积963km2,流经东营坊、兰河峪及兰河农牧场、碱厂、南甸等乡镇。进行工程治理的田师付镇山洪沟为太子河水系一个较小的支流,总体流向由南向北,流经田师付镇,在南甸镇汇入太子河。山洪沟全长11.38km,集水面积41.05km2,河道比降15.67‰。

1.2 生态环境

1.2.1陆生生态

根据辽宁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工程区属于辽东山地丘陵温带湿润、半湿润生态区,1个生态亚区,1个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名称及生态服务功能详见表1。

表1 生态功能区统计表

(1)植被

随着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也有所不同。本溪县属于低山丘陵区,主要植被类型有油松栎林、落叶阔叶林、栎树人工矮林、人工林、落叶阔叶灌丛及灌草丛6个类型。工程区域沿岸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已基本无自然植被,多为护堤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杨树等,其次为农耕地。

(2)陆生动物

工程区域根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条件兽类属于辽东山地小区。据《辽宁动物志》记载,该小区共有哺乳动物5目21科22种。据《辽宁动物志》记载,本溪县境内的两栖、爬行动物属于古北界,其中两栖类有东北小鲵、东方铃蟾、史氏蟾蜍、花背蟾蜍、蟾蜍、粗皮蛙、青蛙、林蛙等,其中以蟾蜍、青蛙、林蛙为广布优势种。工程区沿岸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频繁,这一地区已无大型野生兽类分布,未发现珍稀、濒危及保护野生动物,主要为些小型啮齿类动物,以鼠类为多。

1.2.2水生生态

根据《辽宁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藻类分别隶属于硅藻门、隐藻门、裸藻门、蓝藻门、绿藻门和黄藻门,以硅藻门居多,优势种为舟形藻和桥弯藻。底栖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软体动物门和甲壳动物门。工程段涉及太子河南支一个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为Ⅲ类。根据辽宁省环保厅编制的《2013年度辽宁省环境质量报告》,水质符合水功能区水质要求。

1.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维护工程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区域的景观生态环境,优化施工布置,控制施工占地,尽量减少对工程地区现有林地、耕地的占压和破坏扰动,预防水土流失。

(2)维护工程区域空气及声环境的现状质量与功能,不因施工活动造成施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与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

(3)工程河段属Ⅲ类目标水域,施工期确保Ⅲ类水域内施工废(污)水禁排,尽量减免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维护工程河段现有水域功能,保障田师付镇山洪沟水质不受污染。

(4)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布置与施工工艺,减少工程占地,减少对工程涉及的居民点、交通道路等的影响。

综上所示,本文从工程区环境出发,结合相关工程建设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际案例[1-8],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给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

2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2.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该治理工程是田师付镇防洪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是建设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在现有岸坎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改变河道的原走势及形态,对河流的水文情势影响很小。

2.2 对生态的影响

2.2.1对陆生生物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为线性工程,横向范围相对较狭窄,对局部陆生生态影响不大。根据初步调查,本工程占地均为内陆滩涂,植被主要是分布于河滩地上的草本植物。工程所涉区域内植物组成种类多为本地区常见植物种类,没有生态敏感种类。在工程完工后这些植物种类则很快能自然恢复。

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区的动物可能临时迁移到附近区域,会使附近局部区域动物密度增加,但种类不会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将会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对动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影响很小。

总体上看,对陆生生态的稳定性和生态完整性影响不大,且大部分扰动面积可得到恢复。

2.2.2对水生生物影响

本工程为护岸,因此河床性质未发生改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河床有不同程度的扰动,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将受影响,工程不在河道中筑坝,不会阻隔河流通畅,对鱼类的影响集中在施工期水体变浑,鱼的栖息环境条件变差,但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而终止这种影响。

2.3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3.1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人员租住附近居民住宅,生活污水排放利用现有的排水系统;施工场地上只布置仓库和临时堆料场,没有机械修理场;施工污废水极少,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护岸工程施工将会引起附近河段水体浑浊,悬浮物的短期增加对区域水环境将产生不利影响。

2.3.2施工期噪声影响

本工程施工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护岸施工等固定点源噪声和运输车辆流动声源噪声。①固定点源噪声:工程施工中按照施工工序机械使用有所不同。类比已建工程的预测结果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3种主要机械同时运行情况属于最不利、影响最大的情况,昼间在50m以外,夜间在250m以外符合GB 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该组合在实际施工时很少发生。多数情况下是机械单独运行,3种机械单独运行时昼间自卸汽车、挖掘机、推土机25m外;夜间挖掘机、推土机150m以外,自卸汽车125m以外符合GB 12523—2011中的要求,机械噪声是间歇式的,而且按照施工安排工程夜间是不施工的,因此对周围居民影响有限,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使影响降到最低。②流动声源:本工程运输车辆噪声级一般在82dB(A)左右。根据类比预测结果在距道路两侧50m范围外均达到控制标准。

由于本工程线性施工的特点,分段施工、施工周期短,施工噪声的影响时段也短,因此影响程度是有限的。

2.3.3施工扬尘、废气影响

施工废气主要包括施工扬尘、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2和烟尘。本工程为线性工程,排放源分散,工程区域比较空旷,利于扩散,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废气对周围的空气质量影响不大,此影响施工结束后消失,恢复原状态。

2.3.4施工固体废弃物影响

本工程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垃圾。施工工区虽没有施人员生活营地,但施工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若堆放不合理或随意堆放,将对周围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河水水质影响较大,这一影响只是在施工期,施工结束后影响将消失。

2.3.5施工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本溪县田师付镇山洪沟治理防护工程总占地面积15.47亩,位于田师付镇境内。永久占地7.97亩;临时占地7.5亩。工程永久占地为条带状,各行政区地类比例很小,对土地利用基本没有影响,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其原功能,不会造成长期影响。工程占地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影响很小。

2.4 工程方案环境合理性讨论

2.4.1选线和施工布置合理性分析

工程在原岸坎基础上进行护岸,保持原有岸线,维持了河流走势,维护了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是对现状河岸进行防护,对环境的扰动相对较小,而且施工时间较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小。在布置施工场地时,不设产生污废水的加工、机修等场地。综上,本工程选线是合理的。

2.4.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工程永久占地为条带状,占地地类为内陆滩涂,区域的土地资源影响很小。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恢复其原功能,不会造成长期影响,项目区域内无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因此工程区土地占用性质合理。

3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探讨

3.1 生态保护对策

3.1.1陆生生态

建设单位在工程施工期需认真做好生态保护的宣传和监督工作。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占地,不增加新的占地,对裸露的地面及时恢复原地貌;施工过程中部分因占地和工程建设本身而产生的生态影响,若不能完全避免时,则应尽可能减少影响。

3.1.2水生生态

在工程建设中,应科学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缩短对河床扰动时间。施工作业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工程施工应尽可能减少河道占地,禁止占用施工场地以外的区域;在施工期间注意保护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禁止毒鱼、电鱼、炸鱼等破坏鱼类资源的事件发生。

3.2 水环境保护对策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区域布置水质保护警示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共布设4个水质保护警示牌。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协议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以上水污染防治措施:要求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对南太子河水质不产生影响。同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标明张布通告和投诉电话,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各种环境纠纷。

3.3 声环境保护对策

(1)交通噪声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在夜间进行施工运输作业;使用的施工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车辆;为了尽量减小施工期间交通噪声的影响,在道路附近居民点敏感区路段需减速行驶,禁止鸣笛,在声环境敏感点处设立标志牌,注明时速小于20km/h,禁止鸣笛;施工期间应加强交通管理及道路维护,严禁车辆超载行驶;尽量避免夜间运输作业,把噪声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2)施工机械噪声控制:在居民点附近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型人工机械,不采用大型机械,并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3.4 空气环境保护对策

土方开挖时应进行适当加湿处理,在运输过程中采取良好的密封状态,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采取在作业面喷水等措施,降低作业点的粉尘;对施工道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清扫:尤其对泥结碎石路面的临时施工道路应加强养护工作,防止路面破碎起尘,保持道路运行正常;施工区配置4~6台人力洒水车,无雨日在主要施工道路酒水降尘。

3.5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本工程不设施工营地,但在工程施工中仍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为避免施工人员乱扔垃圾,配置4个垃圾桶,定期清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3.6 环境监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工程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工程环境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落实环境监测计划和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单位也应设专人负责,具体负责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计的实施,接受环境监理和有关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负责到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监测措施如下:①地表水水质监测:施工期间在田师付镇,设置3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pH、悬浮物、溶解氧、COD、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8项。施工高峰每个月监测1次,共测5次。监测按《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②空气质量监测:施工期间在集中地区设点监测,拟布设1个监测点,根据工程进展实施监测。监测项目选取TSP、SO2、NO2。施工期每半年监测1次,共2次。监测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所要求的方法进行。③噪声监测:施工期间在集中地区设点监测,拟布设2个监测点,根据工程进展实施监测。监测等效声级,施工期间监测2次。监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进行。

4 结语

(1)田师付镇山洪沟治理工程对沟道水文情势影响小,对陆生和水生生态的稳定性和生态完整性影响不大,且大部分扰动面积可得到恢复。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的影响较小,产生的扬尘、废气对周围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小,此影响在施工结束后消失并恢复原状态。

(2)固体废弃物将对周围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河水水质影响较大,但施工结束后影响将消除。施工垃圾影响生活区周围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健康,但在严格的环保措施下此影响将消除。工程占地对区域的土地资源影响很小。

(3)田师付镇山洪沟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美化和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工程兴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监测生态工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子午工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工程
生态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