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养猪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究

2022-01-26洪林君黄思秀蔡更元刘德武

家畜生态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养猪猪场教学效果

洪林君,徐 铮,顾 婷,黄思秀,蔡更元,刘德武*

(1.华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2)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猪肉消费国,每年生猪出栏约7亿头[1],占世界生猪出栏总量的一半,但我国却不是养猪强国,目前的养猪水平远落后于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养猪技术水平较低,缺少高层次的养猪技术人才。因此,提高《养猪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现代化养猪基本知识,对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互联网移动平台已在大学生中普及。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方式,针对课程中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采用“微课”的在线学习与传统的面授学习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既可以把现代化的养猪技术通过微视频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养猪学的重要技术。因此进行《养猪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养猪学》的教学现状

1.1 学习主体(学生)知识背景发生改变

按照Games2train 公司(美国)CEO Marc Prensky 在2001年提出的“数字土著”( Digital Natives)的概念(即在数字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界定[2],中国目前这些出生并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大学本科生们多数是“数字土著”,他们偏好于:(1)多源头快速接收信息;(2)多任务和平行处理;(3)喜欢图片、声音和影像;(4)超链接资源;(5)实时互动;(6)用户生产的内容;(7)及时、关联和趣味的学习[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老师对数字土著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分析,认为数字土著者是在丰富的信息技术环境中生活与成长,他们对新技术的获取与掌握更具优势,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习[2]。

另外,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养猪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我国农村的面貌在我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全国大部分农户后院养猪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很多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也都没亲眼见过猪,更别说来自城市的学生了,面对这些“只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的大学生,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很抽象,很难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此门课程的知识。

1.2 近十年我国养猪模式已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养猪生产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往的农户散养及小规模养殖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资源化、农场化、信息化发展[4]。目前,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已经达到40%以上,而且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很多中小型养猪企业由于达不到环保要求而被管控、限制甚至是拆迁,随着大批小型猪场的退出,规模化、标准化猪场将很快占主导地位。这些大型企业通过自身研发和引进国外新进的养殖技术、管理理念、设施设备,正在迅速改变传统的养猪模式,如现在很多大型公司正在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子宫深部输精技术、批次化生产技术以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如智能分栏、智能耳标识别、精细饲养技术、环境检测、母猪发情鉴定、生猪和产品追踪及溯源等。而课本的知识体系部分已落后于这些新建的现代化大型养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使得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养猪学》本科课程建设急需改革

《养猪学》课程在大部分农业院校都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所用教材的版本也都较旧,近些年来没有适用于本科教学新版《养猪学》(猪生产学)教材出版,因此需要及时把养猪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由于《养猪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很多知识很难用言语形象具体的表述清楚,光靠师生间面对面的教学效果不好。比如人工采精技术、精液品质分析、人工授精技术、猪生物学特性、B超测孕、背膘测定技术、分娩母猪接产技术、猪场建设等知识需要学生亲眼所见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现在猪场管理都较严格,现有条件下无法让学生结合理论课的知识及时去猪场实践学习,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教学基地,等到学生毕业实习去猪场时,很多学生都已忘掉了养猪学课上的知识。并且现在本科生猪场实习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毕业实习期短。难以全面掌握现代规模化猪场的各项生产流程和技术;第二,实习猪场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成所有实习内容。第三,部分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即便去猪场进行了实习,对养猪学知识的掌握仍然很有限。

2 新教学模式改革-混合式教学

2.1 混合式教学更适用《养猪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板书及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把课程知识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的优点主要是学生可以及时与老师进行问题反馈,教师能够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这样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心讲解学生容易较快掌握知识重点。但是传统的教学教师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另外传统教学也比较枯燥,学生容易走神。混合式教学是运用“恰当(Right)”的学习技术,融合“好的(Right)”个人学习习惯,在“适当(Right)”的时间转换成“正确(Right)”的技能给“合适(Right)”的学习者,从而实现最佳的学习目标,即5R定义,也即是“一种将面对面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体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5]。把新进的养猪学技术操作规程制作成微课,把微课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相结合形成新的混合式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弥补教材知识相对滞后的不足,将会使《养猪学》课程教学效果带来质的飞跃。但目前网络上《养猪学》课程相关慕课及微课资源很有限,因此,急需制作开发相关资源,并引入传统教学。

微课是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点为单位、时长为10 min左右的高效率微型视频课,具有形象直观、资源多样、指向明确、短小精悍、情境真实、使用方便等特点[6],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帮助。不过微课是在线的教学模式,对于实践性要求较低的公共课很适合,但对于像《养猪学》这种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进行网络在线教学效果并不好,需要与师生课堂上面对面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更适用《养猪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2 混合式教学在《养猪学》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针对《养猪学》课程中的难点内容,以及课本中未涉及或是内容有改变的相关现代养猪技术,与国内外先进的养猪企业进行合作,去猪场录制相应的操作视频,比如标准化采精技术视频、精液品质分析与鉴定视频、母猪深部输精视频、猪外观评价与性能测定视频、母猪分娩与人工接产视频、现代化猪场建设布局视频以及相关的管理流程。视频采集完后,授课教师结合课程知识点利用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添加相应字幕和教师讲解音频,每个视频以5~10 min为宜,调整课程PPT内容,把相应知识内容与微课结合进行精细化设计后一起放在在线平台上,并针对每节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需要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习任务,观看微视频进行自学并完成课前小测验及提出疑问,课堂教学上老师针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并对学生课前疑问进行解答,然后再进一步小组讨论交流所学知识与心得,老师再进行最后点评。课后学生再利用在线平台完成相应作业,并观看微视频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及拓展。这样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安排线上的学习时间,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而且视频通俗易懂,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改变对养猪业及其他畜牧业的认识。《养猪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框架如图1所示。

2.3 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养猪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环节由养猪学教研室老师集体讨论并设计实施方案,由主讲老师负责微视频制作,课前网上平台的准备,教师针对视频内容设计5个较简单的选择题,目的是督促学生观察视频并了解相应的知识。学生每周课前需要在网上平台进行微视频的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试题,提交试题答案后系统会给出分数并显示正确答案,这部分课前成绩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课堂上针对内容设计题目进行分组讨论。课程结业后,学生的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课堂讨论成绩三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0%,40%,20%,其中平时成绩由网上在线平台答题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和考勤成绩三部分组成,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结 语

通过把新进的养猪技术引入《养猪学》课程,把微课与传统面授教学相融合,形成混合教学,将对旧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系统改革,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和枯燥的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的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互动,从而增加授课内容的先进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对培养学生热爱畜牧业、愿意今后献身畜牧行业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养猪猪场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全国优秀楼房养猪案例 北京新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母与子
欧盟出现养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