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嘉豪:孤身闯冬奥,一个人能走多远

2022-01-25高旭

户外探险 2022年1期
关键词:单板智利滑雪

高旭

孤身闯冬奥,这条路有多长?

对于26岁的张嘉豪来说,是一个人背着两块单板,历时两百多天,飞行于瑞典、智利、瑞士、荷兰的全球打卡式比赛,他把这段经历概括为“一个人的冬奥会”。

想参加冬奥会,他必须去这样争取名额一一拿到50分的国际雪联积分和一场世界杯的参赛经历。这是给东道主国家的唯一一个“特权”名额。

离开智利时,他的积分是39.94分。离冬奥会已非常之近,只要拿下荷兰林堡的比赛,他就能继续参加欧洲杯,然后前往美国参加世界杯,继而获得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环环相扣的比赛环节,一次失误就前功尽弃,于他而言,每一场比赛都是豁命。

在荷兰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开始前,他连灌两瓶啤酒,似乎有点反常,“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去赢”。

2015年,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彼时,张嘉豪刚20岁,他尚未想过自己能和冬奥会发生关系。

再早一年,他刚辞掉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面包师工作,工作间歇时在南山滑雪场玩单板玩出了小名气,这让他下定决心走职业滑雪的道路。

2016年,张嘉豪与黑龙江省队签订“半合约”,成为职业运动员一一代表省队参赛的同时,他可以来去自由。同年9月,新西兰Cardrona滑雪场的滑雪世界锦标赛上,他拿了第16名,这不仅是他首次代表国家参赛,并且是当时中国选手最好成绩。

这时候,他感觉自己似乎能和冬奥会有点关联度了。

张嘉豪盯上了东道主国家的唯一“特权”名额。这对于普通运动员来说,是仅有的机会。滑雪是国内的短板项目,张嘉豪没有队友,也无前车之鉴。一切流程,所有规则,都必须他自己来一一尝试。

相较于国家队的00后苏翊鸣、杨文龙,张嘉豪比他们大了七八岁。年龄上已经不占优势,技术上也未见得领先,“但我不—样,我纯粹就是为了我自己。”

孤身出征

冬奥会预选赛将在2022年1月16日结束,在这个日期之前,张嘉豪必须安排好参赛行程。

今年3月,他只身远赴瑞典的Klappen参加欧洲杯,获得大跳台第6名。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参加冬奥会的决心。

但同时,也是这一场比赛让他见识到欧洲选手的整体水平,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他意识到这种欠缺不是某一个动作或技术上的,是整体上的欠缺,他开始做针对性的调整。

要想更快更稳地攒积分,必须得有策略。根据既定赛程,下半年在智利和阿根廷都有比赛。

选择南美洲作为自己的攒积分参赛点,张嘉豪有自己的考量。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国家的运动员不敢去太远的国家参赛,而自己前往阿根廷,一是避开了与高水平滑手的直接切磋,二是倘若在阿根廷失利,则还有较多时间前往其他地方比赛攒积分。

这就是“一个人的冬奥会”,张嘉豪既是参赛选手,又是自己的军师,決策与执行都是同一个人。环环相扣的比赛环节,签证、赛事、疫情、训练,这些细碎的事情缠绕在一起,捆绑着一心想赢的他,但一个失误就前功尽弃,全盘皆输。

智利因疫情封国,他申请并通过了阿根廷的签证,但紧接着又收到阿根廷大使馆的通知:签证取消,撤回。

阿根廷的比赛,无法参加。

剩85天

出发前的一波三折让之后的行程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全球飞行中,张嘉豪总不忘记提到自己的好运气,“这种疫情环境下,能安全抵达赛场就已经是胜利了。”

被阿根廷拒绝后,他收到了来自智利的好消息:比赛延期,大使馆也通过了张嘉豪的特殊入境申请。

8月中旬,张嘉豪从北京飞往智利,加上转机总计花费41小时到达。

按照当地政策要隔离10天,他被安排住进500元一晚的酒店。这价格他有点心疼,隔离结束后,他就在新认识的当地华人朋友阿峰家中借宿。

离开隔离酒店,距离智利第一场比赛还有3天,他立马租车前往比赛场地,坐着缆车认真研究底下的雪道。

在这里的连续4场比赛中,他获得了一金一银两铜,国际雪联积分达到39.95分,距离50分的准入线,已是咫尺之遥。

在智利的85天,他只参加了这4场比赛。

漫长的时间里,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要处理各种流程事务。出征国际赛事的运动员,陪同在身边的一般有教练、司机、领队、管理员等五六人。

但是张嘉豪,出征半年,仅他一人。

要处理签证,细碎琐事都要亲自来,发文件给大使馆,讲述自己的参赛事宜,看能否在签证流程上更快一步解决。

要进行常规的体能训练。每天上午,他和体能教练张楠视频通话,手机正对着进行训练的他,盯着他一组组完成,给他纠正姿势。

完成当天的训练,教练问他吃早饭没。

他老实回答,“我吃的方便面”,未了,赶紧补充,“磕了个鸡蛋”。

张教练在镜头前无奈笑道,“鸡蛋又不是特别贵,多整俩。”

在国外的吃,真是太令人难受了,尤其是张嘉豪这颗坚定的中国胃。尽管他17岁就进了五星级酒店做面包师,能得意地介绍桌上的餐包成分及做法,说完又有点落寞。“我是真的不喜欢吃面包,现在就想吃点兰州拉面,小笼包也行。”

当然,更重要的是去找雪。他开着车,和阿峰去山里找雪,智利的雪季已经结束,雪少,雪场更少。要找到一处合适的跳台练习,非常难。

张嘉豪把自己的智利生活发在社交平台上,并将这段经历概括为“一个人的冬奥会”。有人在他的视频下评论,“是你的经历,让我觉得冬奥会原来真的距离很近”。大众也开始注意这位孤身在国外冲击冬奥会的年轻人,每天在视频下问候他,询问还差多少分能获得冬奥会资格。

利的第85天,张嘉豪终于申请到了去往欧洲的签证。他兴奋地与阿峰告别,和在智力认识的朋友们聚餐。如果不是来比赛,他与智利可能今生无交集。

有预感的失误

张嘉豪从智利飞行15个小时赶到瑞士,还没休息就参加了日内瓦Glacier 3000的比赛。虽然教练也一直在电话中劝他别去,“太急了,身体状态没调整好”。

但太久没滑雪了,他急于看场地,也想热热身,见识大家的水平

在这里,他遇到了国家队的杨文龙、苏翊鸣,传说中的天才滑雪运动员。

比赛乏余,在当地的东北朋友王哥带他去看山水风光,王哥怂恿他,“要不别比赛了,就在这住吧。”

张嘉豪眯着被日光照耀的双眼,惊叹眼前的美景,心不在焉地回答,“好山好水好无聊”。他一心只想着滑雪,在王哥家住了2天后就迫不及待开车前往荷兰。

当地时间11月16日晚上12点,张嘉豪到达荷兰林堡省的兰德赫拉夫室内滑雪场。

走进这座欧洲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他止不住地“哇噻”,趴在玻璃窗旁凑近了往里看,“我好像看到跳台了,巨小”。在这里,他领到了这场比赛的66号赛服。

房间里,他靠墙坐着,“现在我喝了两罐啤酒。”顿了一下,又重复道,“两罐啤酒。”说这话时他眼神往下摽,身子微摇摆,仿佛在思考接下来该说哪句话。

在比赛前喝两罐啤酒是他的固有习惯。但这次,“紧张”成了这几天的高频词。他解释喝啤酒是因为特别紧张。将要出门,他坐在床边穿滑雪袜,忽然又追问同行的朋友,“你感觉我紧张吗?”

紧张不是毫无来由的。

兰德赫拉夫是个小镇,但它是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务际雪联积分赛的欧洲杯的比赛站点,这一站对张嘉豪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在此拿到好名次,就能按照赛程计划去往美国,等待参加世界杯赛,他就能站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出发台上。

如果没有拿到好名次,那一切结束,买机票,收行李,回中国。

18日是正式比赛日,早上9点,张嘉豪给在北京的父亲打电话,告诉他11点就要上场。

雪场上一片白茫茫,红色滑雪服出现在跳台上时尤为显眼。但在第一个跳台的内转720度动作之后,他摔坐在雪道边上。

“今天好好休息,调整一下心态。”

他感觉没发挥好,但又要求自己不要多想,毕竟第二天的比赛更重要。这一天的早上和中午,他还接受了两场采访,一遍遍重复自己从一个普通面包师变成滑雪运动员的故事,语气抑扬顿挫,兴奋地聊起滑雪带给他的新奇经历,但聊到后来,“不想聊了,脑子里只想着怎么赢”。

第二天的比赛,张嘉豪还是出现了相似的失误,他说“太难了”。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当中。本场赛事集齐了众多高水平的欧洲滑雪运动员,大家都准备充分,雄心勃勃地来攒积分。他在中国运动员中成绩排第三,但是这一天有80个选手,他排名50之外。

这一站比赛,没拿到积分,行话称“没站”。

就此,张嘉豪铁定无缘2022北京冬奥会,“一个人的冬奥会”,终场了。

回家

2021年8月从家里出发时,他告诉奶奶要出去4个月。这个日子他计算着,应该刚好参加完世界杯。

奶奶在厨房擀面,做他爱吃的炸酱面,一边切面一边叮嘱,“过年就回来。”

奶奶形容他滑雪,手一挥,“滑得好家伙,这么老远就过去了。”

他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也习惯了他的野和皮;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父亲也习惯了他的独立,17岁那年开始,“绑在身上的皮筋好像松了”,没有人干预他的决定,他对自己的所有行为负责。

不管是辞去面包师工作去滑雪,还是走上专业滑雪运动员的路,爸爸和奶奶都只叮囑他一定要保重好身体,“别受伤”。

极限运动里,受伤不可避免。他形容滑雪就像考试一样,“你想得高分,就不能快乐地学,就得豁出去学。”毕竟,他这样的年龄,训练早已不占优势,要想练得好,就得付出更多艰辛。每一场比赛他都只顾着往前冲,但滑雪的紧张感又令人享受,豁命去赢,手脚都骨折过,也脑震荡过,肺也受伤了,经常是伤刚好,就走上了另一场比赛的雪道。

而他做糕点师的父亲给他的支持,就是出发前跟他说,信用卡随便刷。

他还没来得及计算“一个人的冬奥会”最终花费了多少钱,他想了一会儿,“大概十多万吧”。

但他自己也承担了不少,每个月有黑龙江省队给他发的工资。他是七八个品牌的赞助滑手,除了一小部分的现金赞助,服装、设备等由品牌提供。靠这些,他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他时常想起2015年传遍大江南北的那句话,“让三亿人走上冰雪”。不管有没有三亿人走上冰雪,但他,实实在在的因为冰雪而变得更好了,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冲刺的方向。

2020年在长白山训练时,他坐在缆车上,俯瞰到女生在雪道上凹造型,她们敞开滑雪服,在寒风中露出肩膀拍照。他不由得哆嗦,虽然无法理解这行为,但总的来说,确实是更多人走上了冰雪,爱上了滑雪这项运动。

冲击冬奥会的这段时间,他仿佛一根绷紧的弦,背上有一支随时冲刺的箭。隔离的这段日子里,他才有时间好好思考:这近10年都在滑雪,为了冬奥会豁命,那么后10年呢?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他想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就像“一个人的冬奥会”一样,谁也没想到还可以这样操作。

还来不及细想,现在他只期望结束隔离回到北京,去南山滑雪场好好滑个雪,轻轻松松的,就像最开始那样享受滑雪的乐趣。

11月19日,兰德赫拉夫的比赛结束,最终分数还要十来天才会出来。但张嘉豪显然已经不用等了。

他去巴黎见了老同学,路过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时,在门口跳了个北京冬奥会的主题曲舞蹈。

张嘉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出发时他带了两块单板,以防意外。但是在瑞士比赛时由于前空翻动作不到位,雪板折了,他一路带着这块报废的单板,并且要带回北京的家中,收起来。毕竟这一块单板的经历,别的板不曾拥有。

巴黎时间12月2日,张嘉豪从巴黎飞往广州。“一个人的冬奥会”正式结束。

美国时间12月3日,张嘉豪的老朋友“小栓子”苏翊鸣晋级单板滑雪世界杯决赛,消息传到国内,全国人民的冬奥会激情瞬间被点燃。

这时,张嘉豪正在广州的酒店里隔离。他发布的滑雪视频里,闪动着红色的冬奥会倒计时数字,评论区依旧有人在追问:积分够了吗?能参加冬奥会了吗?拿到入场券了吗?

猜你喜欢

单板智利滑雪
Differences Between Skiing and Snowboarding双板滑雪和单板滑雪的区别
冬来啦,滑雪去
小熊滑雪记
欢迎回家
老顽童
单板滑雪 让生活变简单
没有单板的冬天如此乏味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