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亚萍:心力决定能力

2022-01-24岚精灵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力邓亚萍高球

岚精灵

关键时刻,不拼一下,怎么找得到最好的自己呢?

现在流行一个词“YYDS”,意思是“永远的神”,形容在某领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这个词用在邓亚萍身上,名副其实。驰骋乒乓界9年的国内大满贯第一人,拿了18个世界冠军的“初代大魔王”,她的战绩早已“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是在退役之后,邓亚萍却选择求学、创业,一次次破圈,一次次迎难而上。

“从5岁开始练球,拿第一个奥运冠军,我用了11年;从退役到拿了剑桥博士,又用了11年;现在我处于第三个11年,依然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考验。”这三个11年里,邓亚萍究竟靠着什么转换赛道、直面困难?

放高球的小个子姑娘

球场上一声“飒”就能震慑对手的“初代大魔王”邓亚萍,给自己的微博起名叫“小个邓亚萍”。有一次在清华大学演讲,她从容地站上演讲台,然后抬手拨了拨话筒,问台下的学子:“大家能看到我吗?”台下响起一片哄笑,接着主持人拿来一个台子,她稳稳地站上去:“这下好多了。”台下响起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面对面采访邓亚萍,你会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笃定和坚毅,心中的不安和紧张仿佛都交给了她,被她“搞定”,正如她的绝杀球,一拍子不给任何人余地。她的身体里永远有一股源源不断的劲儿,叫不服输。身材的短板是她运动生涯初期最大的困扰,被球队拒绝、不被教练看好,可她却硬是把小个子化为自己的武器。“因为我个子小,所以每个打过来的球对我来说都是高的,都是机会。”

在乒乓球比赛中,放高球往往是一种防守技术,但即使是防守型打法也不会作为主打技术,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处于被动的防守境地。放高球的人,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形成高球时,对面进攻方往往势在必得,一旦打丢了,挫折感将非常强烈,而防守方则有机会绝处逢生,甚至会成比赛的转折点。

邓亚萍的人生里,有着太多直面艰难选择的时刻。

父亲带着10岁的邓亚萍去省球隊集训,不料教练说她腿短胳膊短,怎么看也不是块好材料,不到半个月就让父亲把她带回家。邓父对她讲了实情,并询问她的想法。她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无缘省队,但是她没有消沉,她跟父亲说:“我不服,我就是想打球!我想当世界冠军!”

力足者取人,力不足者取神。体重只有70斤的邓亚萍在腿上绑30斤的沙袋,一天打14筐球,一筐200个。她跟被省队踢下来的人在一间废弃澡堂改成的训练球房里苦练几年,还给自己下了道“生死符”—不成功便成仁,只有走过独木桥才有出路。“来自别人的压力压不倒我,我只求不输给自己,我就是要跟自己叫板。”邓亚萍所在的“杂牌替补队”仅用两年时间就在好几场比赛中打败省队正规军,后来她更是几经波折才进入国家队。

从省队进入国家队后,队友们也不看好邓亚萍,给她取外号叫“小孩”。邓亚萍也不理会,她每天训练都比别人晚走40分钟,半年就拿到了世界冠军。此后的9年间,邓亚萍一共获得4个奥运冠军,她以18枚冠军奖牌盘踞国际乒联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长达8年之久,这个吉尼斯世界纪录至今仍然无人打破。

不做光环的“囚徒”

夺冠、退役、求学、从政、创业,邓亚萍没有怕过环境的改变。

“小时候我被刺激了,就想办法证明自己,到了国际奥委会也这样。”邓亚萍没想到,退役之后,还是得“放高球”。在运动员时期,她就被选聘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开会时其他委员都用英语、法语交流,只有她带着翻译,沟通不畅、言语错顿,自己就像个局外人。知识的匮乏,让她颇为沮丧。因此她下定决心,退役之后要重返校园念书。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奥运冠军一定是她这辈子最高的成就。难道人生就这样被定义了?邓亚萍第二次向自己叫板—放下冠军的身份,去读书。

在清华的第一节课,老师为了考察基础,让写26个英文字母,邓亚萍都没写全。此后一段时间,她一直沉浸在挫败里,苦苦找不到方向。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听力很好,于是开始大量地听英语对话,对什么词、什么句感到熟悉,再去看和记,这样进步就很快。“运动员最开始要学高手的动作,所以大家模仿力很强,我转而去听朗读者的语音、语调与用词,慢慢模仿,然后练习。跟同学简单交流后得到一些正向反馈,自信就提升了!”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邓亚萍又拿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慢慢地,她开始继续挑战自己在做学问方面的能力,随即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前在球桌上跟对手斗,现在在课桌上跟自己斗。读博士那几年,我大把大把地掉头发……”2008年,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学术舞台也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大学近800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话:“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邓亚萍不愿做光环下的“囚徒”,她宁愿痛,也要不断破圈。

不断破圈,只因心力

退役之后的邓亚萍一直关注公益事业,也在学习如何用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推广体育运动。她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了“乡村体育室”等公益项目,为农村留守的妇女老人儿童改善体育运动条件;还尝试参与制作《中国体育英雄联盟》这档纯冠军阵容的访谈节目,推广体育精神。

今年,是邓亚萍退役的第24年。在退役的这段时间里,不断学习新事物,不断接触新领域,她始终用拥抱和学习的心态直面困难。“我很感谢体育,它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并不是奖牌,而是让我有了钢铁般的‘心力。”

谈心力,不是灌心灵鸡汤。邓亚萍在自己的新作《心力》中,分享了国家队选队员参加国际比赛的一个基本的公式:实力=技力×心力。“技力”就是一般理解的技战术水平,包括力量、速度、反应等;而“心力”就是心理素质,包括抗压能力、稳定性、自信心等。输不输得起,能不能发挥最大潜力,这些都是心力的范畴。

“在技力和心力两者中,心力是经常被严重低估的能力。我举个例子:很多运动员都有一个感受,最难打的不是奥运会,也不是世乒赛,反而是国家队里的训练赛。因为国内训练赛里,陪打的对手都非常厉害,他们球路凶狠、板板扣杀!但一到了国际大赛,他们统统失去踪影。因为早在国际大赛的选拔赛里,全场瞩目,压力猛增,肾上腺素飙升,他们挺不住,所以被筛下去了。”

邓亚萍认为,世界冠军和其他杰出选手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在关键时刻,前者更敢赢。而敢赢,就是心力强的表现,它能促使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发挥出 100% 甚至更高的水平。后来她去剑桥读书,去企业工作,更感觉到太多人将努力花在了提升自己的技力上,却忽视了心力的重要性。

“有的人平常最喜欢把没发挥好归结于各种因素。面试有点儿紧张,没发挥好;第一次约会,有点儿尴尬,没发挥好;还有人吵完架说自己没发挥好,是因为没反应过来……反正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邓亚萍说,真正的赢家,是咬牙切齿也要把事情做好。真正决定胜败的毫厘之差,就在于心理素质。拿打球来说,绝杀时刻,选手如果心间抖一分,手上就会抖三分,本可以贴网过的球就会被对手拦截,失去得分。你的心力是大是小?关键时刻扛不扛得住?失败之后敢不敢再试?有的人莽撞,有的人怯懦,有的人犹豫,有的人盲目。这些,都是输在了自己的心力上。

不甩锅,是妈妈对你唯一的要求

如果说邓亚萍人生里90%都是“狠”的,那么剩下10%的温柔都给了儿子。

2006年,邓亚萍在留学期间生下儿子林瀚铭。孩子一出生,就获得了国内外粉丝的强烈关注,但邓亚萍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所以孩子上小学以前,她在教育上一直很佛系,孩子喜欢什么、想玩什么,任其发展好了。

“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必须要当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妈妈,但我肯定会是个好朋友。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他是我的孩子,但我觉得他必须受到尊重,他也必须尊重自己的选择。”

小瀚铭9岁时,逐渐展露了远高于同龄人的运动天赋,他身材壮实,对球类运动极其敏感。基因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想着,以后无论做什么,孩子都要有一些吃苦耐劳的精神,那就干脆从练球开始培养吧!”从那之后,邓亚萍一边当教练,一边当妈妈。每天放学回家,小瀚铭都要苦练两个小时,每个动作重复练习几千次。

刚开始小瀚铭没有定力,非常不情愿,甚至还耍小脾气,他不懂以前宽容的妈妈怎么突然不见了?在一次矛盾爆发后,邓亚萍收起一贯的好商量,正色道:“现在这一刻,我们是在训练。我是教练,你是运动员,我怎么要求你,你就必须怎么做。不能随便放弃,这是体育精神。”原来妈妈是要动真格了,小瀚铭只得收起性子认真打球。林瀚铭非常喜欢打游戏,尤其是王者荣耀,他在北京业余选手段位中曾打进前八,于是便产生了专业打电竞的想法。邓亚萍听后不仅没有反对,反而非常开明,她愿意替儿子去了解学习这个她非常陌生的领域,她甚至专门去国内顶级的电竞俱乐部参观。参观完,邓亚萍和儿子进行了很深入的交流,比如电竞选手的作息安排、健康管理;每天要训练12个小时……打比赛时候会遇到的舆论压力,退役之后的出路……,后来林瀚铭考虑到自己现在的学业,决定专注在乒乓球训练上,偶尔打打游戏作为休闲。

“我家孩子温柔有余,霸气不足,总把‘都行‘都可以放在嘴边,没有舍我其谁的狠劲。直到有次重要比赛,他又一次把输球的原因归结为地滑,沒有和我及时复盘,我气炸了……”邓亚萍气得三天没跟孩子说话。后来,林瀚铭主动认错,邓亚萍知道他心里不懂,也不服气,只是怕自己气坏了才服软,所以决定把话跟他说透。

“孩子,输球了不怕,尤其在你的年纪,这是一件好事。失败可以总结和提升,你可以难过、哭泣,但就是不能甩锅。你今天甩锅给场地,明天甩锅给装备,后天甩锅给观众或者裁判,一旦养成了甩锅的习惯,关键时刻就会败下阵来。妈妈10岁在河南省队打赢了所有同龄的小姑娘,但还是不被教练看好,因为他们觉得妈妈太矮,扣杀肯定不行,这时候我要甩锅简直可以甩到天上去,但我不服,我把球打得更狠,比别人跑得更快。所以孩子,宁愿痛,也不要甩锅。”

2020年8月北京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林瀚铭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2021年,林瀚铭又获得北京市青少年体育竞赛乒乓球男团冠军,并于9月考上了心仪的高中。“我终于体会到了比自己拿冠军还高兴的事儿,那就是我家孩子拿冠军!”还记得那天回家,林瀚铭下厨做了一道炒儿菜。儿菜,也叫抱子芥,其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苞,就像孩子把妈妈围在中间。

体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体育,也恰似人的一生。通向巅峰之路,任谁都要拼尽全力;功成名就之后,却不是任谁都能归零再出发。经常有人问邓亚萍:“你害怕转型吗?”她答:“有什么好怕的呢?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不会,不也都是通过学习一点点成长吗?你聪明,那我就多干点,咱俩或许也能扯平。但是到了最后,是不是你还能比我厉害,那可不一定了。”

猜你喜欢

心力邓亚萍高球
《相思花飞梦》
从心力角度谈大学生信仰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
项心力
高球之HUO